分享

他是中国教育界的重量级人物,被译为“当代孔子”,吃的很素,生活简朴,47年没花过国家一分钱的医药费。

 努力修行者 2024-05-15 发布于北京
赶快长按二维码,加素食小编微信
 更多素食资讯,美好素食生活,正能量信息要分享给你
图片

中国教育,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他。他是谁?

他确实与99.9%的人都不一样。

他是“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学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魏书生老师。

他,曾是中国唯一一位同时担任中学班主任、中学语文教师的市级在任教育局长。他,同时出任几个班的班主任,不管什么样的学生到了他的手上,个个品学兼优。

他,巡游讲学海内外,至今演讲1600多场次、公开课1000多节,所到之处,场场爆满。他,不是作家,却出版了几十本专著,本本畅销。

他,从未上过大学,却做过大学校长,且同时被聘请为几所大学的兼职教授。他,不是学者,但他的教育思想却作为教育成果在海内外推广了几十年。

他说:“我不会教书,是学生教会我教书;我不会改变后进学生,是后进学生帮我教会了怎样教后进学生。”

他,在中国教育界是个响当当的重量级人物,也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他,其貌不扬,却光芒四射,在民间,被誉为“穿西装的当代孔子”。

图片


魏书生谈饮食

图片


魏书生谈做家务

图片


魏书生谈找回自信


魏老师是个非常注重体育锻炼的人,但繁重的工作劈头盖脸地向他压来,也使他的身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他曾写道:一年的工作是坚持下来了,但精神极度紧张,身体非常虚弱,晚间躺在冰窖一样的房子里,浑身像散了架一样的难受。

后来他综合运用了各种健身法,身体比以前要结实,脸色比以前还要好,状态也要比以前好。

他有哪些方法呢?

图片

(一)运动带给他精力

魏老师有过人的精力和体力,人们称他为超人,1991年孔繁森任拉萨市副市长曾惊奇地问他:“你在拉萨这样的高原地方,连讲三天的课,这么繁重的劳动,西藏当地人也讲不了,你能承受得了,有什么秘诀吗?”

魏书生回答说:“要说有秘诀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平时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多干活,少闲着。这样体力就好,适应能力就强。”生命在于运动,多锻炼,才能有较强的体质。

他领着学生跑进快乐天地,从严冬跑到盛夏,几十年来都在坚持着5000米的长跑,在跑步中体验着甜,从更高层次上去认识苦与甜,认识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去发现一个新的快乐天地。

长跑不仅增强了人的体质,又磨练了人的意志。台湾著名的企业家王永庆深谙长跑的好处,到了70岁仍然每天坚持长跑6000米,这样为生命增添了活力。


他领着学生每天做100次仰卧起坐,俯卧撑,人也因此变得坚强起来,体质也强健起来,在帮助学生锻炼身体的时候,也提高了自己的身体素质,现在他在机关上班,领着工作人员锻炼身体,还调侃着说是用公家的时间锻炼自己私人的身体。

魏老师抓住一切能锻炼身体的机会进行锻炼。在老区开会,去宾馆剧场,有四五里路,都是步行。

他对别人说:我在锻炼,在占便宜。如果路远一点他便骑自行车而不坐汽车,以他自己的话来说:想占一点便宜——白捡一次锻炼身体的机会。20公里路,一边骑,一边练气功,进真气,排病气,有点小病,排没了,还增强了体质。

魏老师从少年时代就习武,这些习惯都为他带来了充沛的精力和活力。

他平时又“多干活,少闲着”,人如同机器一样,经常运动才能不生锈,有位名人曾说:动是健康的源泉,也是长寿的秘诀。

图片

(二)饮食带给他精力

魏老师在饮食方面的习惯很特别,也很耐人寻味。不吸烟,不喝酒,只喝白开水,这是魏老师不能改的习惯,连糖、茶、大鱼大肉也在他的禁忌之列

饮食对一个人的精力有很大的作用。英国作家箫伯纳曾经说:“素食是英雄和圣人的食物。”被称为“圣雄”的甘地就是一位素食者。

大自然中最大最有力量的动物都是食草类动物,它们都只吃含水量高的食物。并且食草动物寿命比食肉动物长。如果要保证食物中有70%是含水量高的食物就要求每餐中都有蔬菜。

素食是血液的净化器。有一位医学博士说:当供给人体的水分太少,血液的浓度就会增加。体内各系统和细胞组织所产生的废弃物就不能完全排出来。

所以身体就会受到它自身废弃物的危害。这主要原因是人体内缺水。如果多喝水,吃蔬菜有助于给身体提供足够的水分,以帮助净化体内的废弃物。


至于不抽烟,不喝酒这都是人们所熟知的养生之道,而能身体力行却并不容易。吃饭不过饱,这也是养生之道。

美国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100只猴子随它吃饱,另外100只猴子只让它七、八分饱定量供应。结果呢?随便敞开吃饱的那100只猴子10年下来,胖猴多,脂肪肝多,冠心病多,高血压多,死得多,100只猴子死了50只:另外100只吃七八分饱的猴子,苗条、健康、精神好得多,很少生病,100只猴子10年下来才死了12只,后来一直养着。

观察到最后证明,所有高寿猴子都是那是那些喂七八分饱的猴。

食不过饱的确是养生健体之道。中医有句话: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魏老师的饭量就很小。

图片

(三)心理健康带给他精力


有一句拉丁名言:健康的心灵是要生活在健康的肉体里的。心理的健康与身体的健康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载体,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条件和保证。

俄罗斯的兹马诺斯基经过长期研究,给我们列出了一个健康公式:健康=情绪稳定+运动适量+饮食合理/懒惰+嗜酒+嗜烟


这其中的情绪稳定就是要求人要做到心理健康。而我们的魏老师就是一个很注重心理健康的人。


魏老师曾经写道:“心理健康同样需要持之以恒的锻炼。倘能持之以恒的写日记,或持之以恒的看伟人传记,或持之以恒的照顾一个弱者,或持之以恒的吃苦耐劳,都会使人的心理变得越来越健康。”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人活在世界上就注定有不少烦恼,客观世界本已有许多忧患,倘主观世界再寻烦恼,那人间真是没意思透了。


于是魏老师便千方百计保持自己的心态的正常,少发火,少折磨自己,多干实实在在的事情,品尝做实事的乐趣,以求心理平衡。


他有的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很独特,比如发怒,我们都知道发怒对一个人的伤害是巨大的,恼则易老,恼则易衰。

林则徐曾手写“制怒”两个字来控制自己发怒。而魏老师则是选一个控制教师发怒的同学,这位同学多次有效地控制了魏老师的发怒,渐渐地魏老师发怒的脑细胞利用率低了,魏老师的脾气也越来越好了。

这真使我想起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的:“有本事的人,没脾气,这是上等人。中等人是既有本事,又有脾气;下等人是本事没有,脾气却很大。”


发脾气、愤怒,常使人身体遭到很大的伤害。


有生理学家设计了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把一支支玻璃试管插在有冰水的容器里,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汽水。结果发现,当一个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溶于水后是澄清透明的,悲痛时水中有白色沉淀。他把人在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就死了。

由此他分析:生气十分钟会耗费人体大量的精力,其程度不亚于参加一次300米赛跑。生气的生理反应十分强烈,分泌物比任何情绪时都复杂,都更具有毒性。

因此动不动生气的人很难健康。发怒发脾气,还使人变得智能低下,往往会做出愚蠢的判断和荒唐的决定。


魏老师保持心理健康,培养健康的情绪的技巧很多,如“胸怀开阔”“意志坚强”“充满信心”“团结协作”等,有时又用独特方法写日记,唱歌大声吼,以此将积压的消极情绪进行有益的释放,松驰紧张的肌肉,缓解焦虑的情绪。


魏老师还有两门“绝学”是保持心理健康的绝好方法


一是“笑学”,他写道:“我们人类应该有一门专门的学问来研究'笑’,有专门的著作来谈'笑。’”“我们今天应该重新编辑一本《笑林》,如果能编辑一本《笑林》,设立“快乐”专业那就更好了。”


二是“比学”,魏老师写道:“比真是一门学问。它可以不用物质,不用金钱,不用地位,就可以使人获得幸福、欢乐、自信、进步、勤奋……比确实神奇。

通过比,有多少人化萎靡为振奋,化痛苦为幸福,化自卑为自豪、化怯懦为勇敢。钻研这门学问,学会比,善于比是人生的一件要事。”积极健康的的心理状态,有益于身体健康,给人带来精力和活力,使人更兴致盎然地工作生活。

图片

(四)放松带给他精力

外国有位专家曾说:“放松法是一种积极的自己指导自己的方法,是一种使人发挥有意识控制体内的各种生理过程的能力。

比如说控制消化、呼吸、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以及控制感情和情绪,使人变得机敏。”从控制心灵中预防疾病,提高学习工作效力,促进人际关系,保持健康快乐。

魏老师是个快节奏,高效率的紧张的工作者,他主张学生应当“控制三闲”,繁重的工作压力,曾使他身心俱疲,不堪重负。但他后来还是超越了自我,战胜了自我,原因就在于他学会了忙里偷闲,学习了自我放松。“

文武之道,一张一驰。”生命如果时时刻刻都像拧紧的发条是容易断掉的,松驰之于人,同紧张之于人一样都是必不可少的。放松可以使自己心情舒畅,心神舒适,能帮助人消除身体的紧张,解除心理压力,放松对于向头脑提供氧气和必要营养的血液循环起着改善作用。

放松是一种积极的休息,可以松弛身心,平衡劳逸,滋润人生,创造新的生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