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汉时期的精美玉器大合集!

 RK588 2024-05-15 发布于美国
图片

在中国玉文化的历史进程中,战国和汉朝是一个极为关键且光辉照人的“王玉”时代,同时也标志着玉文化历史上的一个巅峰时刻,玉器在艺术性上也达到亘古未有之水平。台北故宫博物院就保存着一批极为精美的战汉玉器,为这一时期的玉器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实例,更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欣赏战汉玉器的艺术特点。

图片

西汉 玉耳杯 长 10.5 公分、宽 6.9 公分、全高 2.6 公分

战汉时期,生产工具得到极大的改进,使玉器加工工艺水平达到一个新高度,玉器加工过程中一些原来不可能完成的艺术构思变得可以实现了,它丰富了玉器制作过程中技艺和方法,突破了制玉过程中的一些“瓶颈”问题,使原来在加工玉器过程中受到制约的艺术想象力豁然开朗起来,那些呆板的制作模式被突破了,更具张扬个性的艺木表现形式出现了。

图片

不得不说战国到汉代在玉器发展史上是一个独特的错觉艺术时代。玉师的艺术创造力得到了巨大释放一件件艺术韵味浓郁的玉器得以生产,他们于方寸之间揣摩着各式各样的龙兽造型,其形体虽静止,但可以营造一种动态的假象。这诡谲多变的身形让视觉就像置身于现实与幻象中一样,让人感到无比惊奇。大家一起领略台北故宫所藏战汉古玉之美吧。

图片

战国中期至西汉早期 玉剑首 径 3.8 公分、厚 0.5 公分。

图片

战汉时代武人带剑,较讲究者均於铜剑或铁剑以及剑鞘上装饰此类剑饰。剑首是嵌饰於剑柄末端的饰物,其形圆,正面琢饰谷纹、云纹等,背面做一圆凹槽,便於嵌於剑柄末端。此件剑首是典型的战汉风格之物。

图片

这把剑的头部是黄褐色玉和深赭色的斑点。整体雕工流畅,两弦纹组成两圈,正中心用阴线雕出圆涡纹、外装饰卷草纹。内圈琢有云纹和一菱形,菱形内填两条方向不同的平形线相交而成的蒲纹,两蒲纹相交构成菱形。此品磨工细腻、刻工拙朴劲健、雕工细腻,但尽显大气。

图片

战国早期,玉龙佩,长 9.6 公分、宽 5.1 公分。

图片
图片

青白玉,有褐斑,雕工自然流畅,富古朴之趣。全器使用去地浅浮雕、阴线刻、镂空等制玉技法完成。龙作回首状,身躯似欲作S型,自颈部以下起伏两次,起伏与起伏间留有空间,因此,正面观之,犹如两个起伏圈紧邻并排,尾部上扬,动感十足。

图片

战国中期,玉鸟佩,长8.6 公分、厚0.6 公分。

图片
图片

青黄色玉,带赭色、白色斑。鸟首龙身,身躯转折呈” W ” 形。长喙向下弯,头顶一束长羽,周身布满榖纹,中间、颈部、尾端各钻一孔,共三孔,用来穿绳佩戴。

图片

西汉晚期至东汉,玉鸠杖首,长7.3 公分、宽4.7 公分。

图片

青玉,光泽莹润,带黄赭斑。作长尾鸟,羽丰体硕,头上一束长羽。器表有许多细微的刮痕,眼睛部位尤明显。

图片

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每年八月(农历),百姓凡年满70者,授之王杖。对于年龄达到80或90岁的人,还会有额外的礼物赠送。当时把赐杖作为礼节和褒奖方式,汉代就规定受杖者可享有特权,可自由进出衙门或在驰道旁行走,不允许给予丝毫侵辱。杖尖端装饰鸠鸟,自有含意。鸠鸟即不噎,用鸠鸟装饰杖首的意思就是祝老人们吃得顺利,不被噎住呃,保健康、长寿。

图片

西汉早中期,玉舞人佩,长6.0 公分、宽2.8 公分、高0.4 公分。

图片

玉舞人是汉代流行的组玉佩中重要的佩饰器,此时期制作的舞人舞姿颇有定式,一般都是着长袖衣,左或右袖高扬过头,另一袖下垂摆动成翻卷状,长裙曳地,细腰束带。

图片

此件玉舞人青白色泽,作工精细,於舞人头顶上方以及裙摆下缘各穿一小孔,便於佩带。类似的考古出土物多见於西汉的贵族墓中。

图片

西汉晚期至东汉,玉神兽,宽4.4 公分、通高6.8 公分。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件带翼神兽,虎首,张口露齿,带须,鬃毛卷曲,长尾,后腿弯曲跪于地,其形象更如“如虎添翼”,创造出了饱满的视觉张力,当为汉代圆雕神兽中的精品。

图片

西汉早中期,龙凤纹玉角形杯,宽10.1 公分、高18.3 公分。

图片

玉色洁白中透褐黄,雕刻极为精细。整器作成角杯形,器表有浮雕一条龙蟠缠绕而成,龙体刚健有力突出汉代工艺刚健之势。

图片

角形杯在战国汉代间存在不多,西汉广州南越王墓出土一件,是为着名之例,惟在明清之际却出现不少仿古之作。角杯作为饮器,一般认为此种角形之杯是来自於域外之物。

图片

西汉早中期,兽纹玉剑首,径6.4 公分、高3.8 公分。

图片
图片

圆形的玉剑首上攀附着三只神兽,它们身躯过度扭转、首与尾的方向性完全不一致,乍看之下却毫无异状,异常和谐。

图片

西汉早中期,鸟兽纹玉卮,径6.7 公分、高7.8 公分。

图片
图片

饮器,此器应为一件利用新石器时代晚期齐家文化的玉琮改制而成。

图片

青玉质、多赭黄斑。全器呈圆筒状,器底部为另一块镶嵌圆玉片。整件器物采用高浮雕手法镂刻双体朱雀2只,间穿圆螭5只。朱雀勾嘴尖口,双翅上翘,两足之上为螭。朱雀之后,另外还有两条螭龙。

图片

西汉中晚期,龙纹玉韘形佩,长8.5 公分、宽7.4 公分、厚0.4 公分。

图片

「韘」原是古人射箭时戴於右手大拇指上,用来钩弦的工具。至汉代,形制上演变成主体作心形,两侧作对称的镂空花纹的佩饰器,称作「韘形佩」。

图片

此件韘形佩青白玉色泽,器主体心形,中心一大圆孔,器面阴线细刻云气纹;两侧镂空雕刻一龙一凤。属西汉典型的韘形佩风格。

战国中期,玉龙佩,长16 公分。

图片
图片

青玉泛黄,有赭斑,表面多处白沁。尚有玻璃光,琢作S 形龙,谷纹排列规整。上缘刻一「百」字。

图片

西汉早期,神兽玉剑珌,宽7公分。

图片
图片

全器沁作不透明的乳白色。剑珌是镶嵌于剑鞘下端的玉饰。此器以镂空与浮雕的技法,琢出回绕的几何纹饰,一侧尚立雕一骁健的螭虎。

图片

西汉中晚期,龙纹玛瑙剑璏,长9.3 公分、宽2.6 公分、连铁高2.6 公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毫无疑问,战汉玉器的发展达到顶峰。战国时代标志着中国历史上思想的繁荣和英才的涌现,这一时期的思想束缚被打破,玉器艺术的展现方式也因此变得更加富有创意。汉朝则是疆域广阔,国强民强的大帝国。当社会秩序趋向稳定时,便有必要确立有条不紊的社会和礼仪规范等级。儒家还将其学术思想精华依附于玉器而概括为“玉之十一美德”,告诫佩玉之君要慎之又慎,始终用玉之良德约束和规范自身之行,以此为榜样。佩玉遂成为一种身份象征,一种精神寄托。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