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怕青春期,脑科学大招让亲子沟通神同步

 给儿童的心理学 2024-05-15 发布于浙江
题目里的神同步不是比喻,是真正的神同步,神经同步。掌握了下面的沟通方法,是可以让孩子和你的脑神经回路同步的。
一系列脑科学实验发现,当我们用“超级连接者”的方式沟通时,大脑神经脉冲会比其它沟通方式更同步。
什么是超级连接者(supercommunicators)呢?
简单来说,就是那种大家特别愿意跟他们沟通,更集中精神听他们讲话,并且心甘情愿接受他们观点的人。
想想看,孩子更专心听你说,更愿意听你说,也更愿意接受你的意见,是多么让人舒适的画面。
怎么做到呢?主宰神经活动听起来很像一种玄学,其实落地到日常交流,就是掌握好三种对话类型:
第一种对话叫探究型对话。比如想让孩子提高成绩,我们该怎么办?
第二种对话叫情感型对话。分享趣事,倾诉悲伤、吐槽抱怨都属于这类。
看到这,悟出点啥没?父母最容易出现的情况是,孩子想和你谈感情,你跟孩子谈事情。孩子渴望你的同理心,你跟孩子讲道理。也就是说,父母常常自动进入第一种探究型对话。
孩子吐槽学习太累,你跟孩子说学习哪有不累的,不学习还想干啥?!孩子跟你分享同学糗事,你说好好学习,成天嘻嘻哈哈有啥用?!孩子需要一个老爸/老妈,你却总是自动代入老师”。
又或者,孩子真正想寻求点靠谱的帮助,比如考试考砸了咋办?你却开启了一通责怪抑或安慰的情绪型对话。
妥妥的鸡同鸭讲,对牛弹琴。大脑不同步、不匹配,自然是一拍两散,孩子说的你不懂,你说的孩子不爱听。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中写道:“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神经耦合程度(神经同步程度)能够预测交流的成功。
说人话就是,你和孩子的沟通越同频,越匹配,沟通越顺畅。母慈子孝不是梦~
第三种对话叫社会型对话。我们70%的谈话都是这类涉及人际关系的社会型对话。神经科学家发现,我们总是在不断地思考他人、自己,还有自己跟他人的关系。
哪一种对话最重要呢?
其实并没有优劣之分,沟通的重点在于——匹配。
这是达成神经同步非常重要的原则。超级连接者往往能够及时地察觉到对方讲话心态的转变,然后及时匹配。如果始终用一种脑回路跟对方交流,讲什么都摆出一副有理有据,展开谈谈的架势,反而容易把天聊死。
也就是说,当孩子严肃时,你也严肃,当孩子搞怪时,你也搞怪,当孩子敏感时,你需要认真倾听。
我们需要灵活转换,有意识地问问自己,现在孩子希望和我进行哪一种对话?
这点并不难。只是父母太习惯于输出,给建议,提要求。只要在开口前停2秒,识别出孩子想要的对话类型,再开始交流。
或者我们也可以直接问孩子:“你想要被帮助,被拥抱,还是被倾听呢?”这绝对比直接开口给一大堆建议、方法,或者急于安慰要好得多。
为什么要做这种区分?
因为“帮助、拥抱、倾听”这三个词正好对应着前面三种不同类型的对话,而这三类对话中,我们大脑里被激活的部分是不一样的:
在进行探究型对话时,我们大脑内活跃的部分是前额控制网络,这是我们思想和行为的控制中心。情感型对话在大脑中活跃的部分是伏隔核、杏仁核和海马体,它们是主管我们的信念、情绪和记忆的大脑部位。
区分这三种不同的对话,是神同步沟通的第一步,每种对话也有各自需要注意的地方:
1、不要急于进入探究型谈话,先确认孩子需要讨论和帮助,还是只要被倾听,被抱抱。咨询中就常出现妈妈急于安慰或给建议,结果孩子感觉更焦虑更烦躁的情况。
2、探究型对话要多问少讲,多复述孩子的关键词,鼓励孩子多讲。实验表明,父母一开始就主导讨论,沟通效果最差,神经同步性最小,反而容易让孩子固执己见。
3、不要否定孩子的看法。最好的反馈方式是 “yes and”而不是“yes BUT”:首先承认他们想法的合理性,然后再补充或者拓展给出自己的建议。如果一上来就反驳,孩子感觉被攻击,就会进入防御状态,油盐不进,或者阳奉阴违。
4、在匹配的时候,不止匹配情绪的色彩,还要匹配情绪的能量。
5、有些家庭会排斥聊闲天儿,感觉这是浪费时间。事实上,从社会型对话的研究结果看,这恰恰是能促进彼此关系的最好方式。
著名进化心理学家邓巴甚至提出过这样一个研究结论:人类语言的进化就是为了聊八卦。因为通过聊八卦,我们可以迅速地分辨敌我,知道谁可以信赖,谁自私自利、不值得交往,从而更好地生存。
父母们不必搞清楚不同脑区的名称和功能,只要建立一个“匹配”的意识,就已经在沟通中晋级了。关系中让双方都不满意的情况是——你给的不是我要的。
这就是我在讲座中跟家长强调的,先建立关系,再解决问题。

本文中引用的研究成果,出自2024年3月美国出版的Supercommunicators《超级连接者》,作者是查尔斯·都希格,他此前的《习惯的力量》《高效的秘密》都是现象级的畅销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