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7-2-二、移动成本分布的原理、含义

 闻路3121 2024-05-15 发布于山东

第二节  移动成本分布

移动成本分布指标是技术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它没有出现在西方的经典技术指标之中,是国人首创的一种统计方法和分析手段。

它对于判断股价运行的阻力位或支撑位很有帮助,对于主力的进、出状态也能起到一定的监控作用。

一、移动成本分布的概念

所谓移动成本分布,是指流通股持仓成本的分布由于不同价位的交易而处于随时移动的状态,它反映了个股流通股数在不同时段内、不同价格上的分布状况。

在通达信软件里,当个股处于日K线图的显示状态时,点击看盘界面右下角的“子功能窗口”中的“筹”字,即可出现“移动成本分布”指标。见图97。

图中的右边即是某股的移动成本分布图。

纵向代表着价格区间,横向代表着持仓筹码,每一个细小差别的价位上都有一根代表成交量或持仓量的横线,某价位的成交量或持仓量越多,则横线越长,意味着此处的换手率越高。

个股总的流通盘是固定的,某处的成交量大了,就是从其他价位上的成交量里转移过来的,当它们在某个价位区间累积较多时,就会形成山峰形态,通常称之为筹码分布形态。

由此图,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出目前个股的持仓量或成交量主要集中在什么价位。如果在K线图上任意移动鼠标,右边横线就会不断发生变化,动态地透视出各个价位持仓量的增减变化。

当鼠标从某一时间点移动到另一时间点时,移动成本分布图可以全面地显示此时间段内的成本转换过程。


二、移动成本分布的原理

我们熟悉的移动平均线指标只能反映价格的移动状况。比如说它可以显示某股60日内的平均成本为10元,但它的统计数据里没有成交量,不能告诉我们有多少量是以5元的价格成交的,有多少量是以15元的价格成交的。

显然,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资料,它往往可以反映出主力的筹码状态和下一步可能采取的动作。

移动成本分布指标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出现的,它本质上是量价关系的反映。通过横轴的上成交量和纵轴上的价格区间,移动成本分布指标有效的展示了量价关系的分布状态,透视出历史成交量背后的贵贱之分。

那么移动成本分布指标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由于证券交易所不向公众提供交易者的账目信息,所以各类软件中的筹码分布状况均是通过对历史交易进行计算而得出的近似值。假定筹码的抛出概率与浮动盈利及持股时间有关,则可以在一定数量的交易群体中进行抽样检测,以获得这个抛出概率的函数,然后再根据这个抛出概率,认定个股每日的卖出量分别来自于以前的哪些交易日,即过去交易者中有多少老筹码将被冲销掉。这就是移动成本分布指标的统计原理。

一般而言,散户在获利10%~20%之间最容易把股票卖掉;而主力则很难在盈利30%以下时卖出他的大部分仓位。可见,获利15%的获利盘对当日成交的贡献就比获利25%的获利盘要小一些,因为涨得越多的卖出的概率就越大。这是一种较为精确的计算筹码分布的思路,但有时候出于方便,也可以用相等的抛出概率(即每日的抛售量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套牢盘还是获利盘里跑出来的量。)来代替真实的抛出概率,这样虽然会引发一定的误差,不过这个误差是可以承受的。因为在实际的技术分析中,某个价位的筹码量多一些或少一些不会影响最终的结论。

移动成本分布指标的产生来自于两个假设前提:

一是假设每天的成交量都是在全天的最高和最低价之间均匀分布;

二是假设每天的成交都呈现出以均价处为三角形顶点的对称分布。

由于假设不一定会如期实现,所以移动成本分布的准确性不可能很高,但这对于成本分布的模糊性分析却是绰绰有余,比交易者用眼睛去搜索某一价位下的大致成交量要直观得多。此外,各个行情分析软件对于抛出概率系数的设定大小不一,所显示的成本分布状况不尽相同,所以交易者看到的“移动成本分布”并不是真正的筹码分布状况,而只是一个近似的估值,其差距或大或小,不可确定。但作为一种模糊性的统计方式,移动成本分布指标却是辅助性的分析手段,也是“主力分析”中的有力工具,有其独到之处和实用价值。

三、移动成本分布的画法

根据移动成本分布指标的两个假设,移动成本分布的画法见图98。

由图中可以看到,第一日股票的成交量虽然巨大,但由于分布的价格区间较广,所以分布在每一价格上的成交量并不显眼;而第二日的成交量虽然只有上一日的55%,但由于分布的价格区间比较窄,所以在该区间价位上的成交量显得比较大(横线很长)。事实上,该股第一日的换手率为77%,第二日的换手率为42%;根据一般的抛售经验,该股筹码中大约有20%是属于长期筹码,不会在短期内抛售;而第二日42%的换手率里,除了有3%(100%-20%-77%=3%)是来自于新增的卖量,剩余39%的卖量应该来自于第一日的买进量。也就是说,第一日移动成本的三角形形态原本是比较宽的,但是到了第二日,它将前日77%换手率里的39%移到了第二日,所以第一日的三角形就变得较为窄长了。

如果到了第三个交易日,移动成本还将会是在当日最高价和最低价之内形成对称三角形的均匀分布,三角形所覆盖的横线长度总和也将等于当日的总成交量;但是,软件系统会根据一个抛出概率自动将前两日里的交易量减下来,或将一直没卖的存量扣减一点,一起加到第三个交易日的成交量里,同时保证总的流通筹码不变。如果图98中的个股在第三日的成交量为35%且收大阳线,那么系统可能将第一日的换手存量38%里的20%部分,以及第二日的换手率42%里的15%部分,一起移到了第三个交易日,以解释当日35%换手率的由来。显然,这符合获利盘卖得多、套牢盘卖的少的交易习惯。

随着后期交易日的顺延,移动成本分布图就会变成图97里的模样,形成多处密集的群峰,但所有横线总和只会对等于总的流通盘大小。

四、移动成本分布的含义

为了解决成交量与时间的相关性,移动成本分布中引入了时间因子,成功地创建出远、近周期的移动成本分布,以反映整个筹码分布中的筹码沉淀情况和筹码活跃情况。

在通达信软件的移动成本分布图上,有四个小图标,第一个图标代表个股上市以来的历史筹码分布,第二个图标代表远期筹码分布,第三个图标代表近期筹码分布,第四个则是成本分布的设置区。点击相应的小图标即可显示所选项目。下面逐一讲述。

1.历史移动成本分布图

当察看个股的移动成本分布指标时,系统默认的是“历史成本分布”。我们在个股K线图上将鼠标移动到任意一处时,右边移动成本分布图上显示的就是在当前鼠标(十字光标)所对应日期之前的筹码分布情况。如果交易者想知道在2006年12月31日之前某股的移动成本分布情况,就把鼠标放在该股2006年12月31日的K线位置;如果还想知道截至今日某股的移动成本分布状况,就把鼠标移到今日的K线位置。

无论鼠标怎么移动,所有代表持仓成本的横线都只会均匀分布在个股历史最高价和最低价之间。但有时,数年前的低价成本或高价成本早已被交换完毕,所以其历史高价或低价处是没有持仓成本的,持仓成本都集中到了价格区间的中部地带。持仓成本以横线条表示,线条的长度代表持仓筹码在这一价位上的相对比例。即最长的线条占满横向显示区,其余的线条同比例显示。

代表持仓成本的横线有两种颜色,一种是白色,一种是深黄色。白色部分代表套牢盘,即在目前价位之上的持仓量;深黄色部分代表获利盘,即在目前价位之下的持仓量。这些是针对鼠标(十字光标)目前所对应的日期而言的,只要鼠标(十字光标)移动,那么白色部分和深黄色部分的线条数量和长短都会发生改变,这意味着不同时间上的持仓成本和套牢盘、获利盘的改变。

在移动成本分布图的下方,有一些文字说明,包括获利比例、平均成本、筹码集中度等,但是只要鼠标移动,这些数字就会发生变化。如“90%成本9.35~10.87集中14.3%”的意思是:90%的成本位于在9.35~10.87元之间,集中度为14.3%。

历史移动成本分布图的价值有两点:

其一是能反映出套牢盘和获利盘的多少,

其二是能反映出将来价格会在什么密集成交区获得支撑或遭遇阻力。

如果此时持仓成本的密集成交区在上面且为白色,那么意味着后期股价上升时的主要阻力区就在那里,多方要在那里消化掉大量的套牢盘才能继续前进;反之,如果此时持仓成本的密集成交区在下面且为深黄色,则说明后期股价下跌时可能会在那个密集成交区获得支撑,因为那里的大量持仓者不愿意股价跌破他们的成交价;而股价一旦对成交密集区进行了突破,则是原趋势将延续的重要征兆。

2.远期移动成本分布图

远期移动成本分布图显示了5日前的成本分布、10日前的成本分布、20日前的成本分布、30日前的成本分布、60日前的成本分布、100日前的成本分布。

每个时间段所对应的颜色不一样,但都为暖色调。这张图形尽管色彩斑斓,但其总的轮廓却同历史移动成本分布图一致,它是在历史移动成本分布图的基础上来显示远期移动成本分布状况的,突出了不同时期成本分布的特性。事实上,它是一张介于历史移动成本分布图和近期移动成本分布图之间的图形,可以突出反映一个稍远时间段内的成本分布状况。

3.近期移动成本分布图

近期移动成本分布图显示了5日内的成本分布、10日内的成本分布、20日内的成本分布、30日内的成本分布、60日内的成本分布、100日内的成本分布。

每个时间段所对应的颜色也不一样,但都为暖冷色调。这张图形总的轮廓也同历史移动成本分布图一致,它是在历史移动成本分布图的基础上来突出显示近期移动成本分布状况的,更加敏感的显示了个股近期的成交动作,减少了历史数据的失真现象。近期移动成本分布图与远期移动成本分布图呈互补的关系,即5日内的成本分布数据与5日前的成本分布数据之和等于100%。

如果5日和10日内的成本分布范围加大,说明近期的成交量大、换手率高;

如果此时对应的是股价的高位,则说明主力出货的概率加大;

如果此时对应的是股价的低位,说明主力底部吸货整理的概率加大;

如果此时对应的是股价的中部,则不易判断主力的意图,需要综合盘口异动现象来分析。

事实上,通过观察最近5日或10日的成交量指标,交易者也一样可以判断出个股近期是否成交量大、换手率高,两者的意义是一样的。

4.移动成本分布设置
用鼠标点击成本分布图右上角的第4个标志,即可见到图99中的显示:

说明如下:
1)平均分布:成交量在当日的最高价和最低价之间平均分配,呈现出矩形的分布形状。
2)三角形分布:成交量在当日的最高价和最低价之间平均分配,但是以平均价为三角形的顶点,呈对称三角形的分布形态。
3)历史换手衰减系数:表示历史换手的递减速度,即以多少倍数的当日换手率把前期成本分布中的成交量移到当日的成本分布中。其取值范围是0.1-10,系数越大,前期换手率中被移到今日换手率中的比例就越多。但对于不熟悉个股成交特性的交易者,最好采用系统默认的参数。
4)远期成本分布:调整远期成本分布的日期数字。
5)近期成本分布:调整近期成本分布的日期数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