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067期||总第1126期 人间净土 陇上曼殊 王长华 净土寺(曼殊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与举世闻名的全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相邻,连同附近的仙人崖、石门、曲溪等自然景点,共同组成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的风景名胜区。 1971年,净土寺的所有建筑在“文革”浩劫中被全部拆除,一切碑刻、匾额和楹联等,也不知失落于何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净土寺僧众多方筹资,在一片废墟上进行恢复扩建,现已形成一进三禅院的宏大建筑群。该寺群山环绕,苍松满谷,山风吹来,松涛阵鸣,人称“净土松涛”,为“秦州十景”之一。 净土寺得以在劫后重建,重放异彩,成为闻名陇上的佛界乐土,每天吸引着成百上千的游人和各方信士,来此旅游、参观和朝拜,这和净土寺(曼殊寺)的开山鼻祖海正金刚上师的无上功德,是分不开的。 海正上师历经数十载光阴,发下大宏愿,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从无到有,白手起家,披荆斩棘,历尽艰辛,率领僧众,终将一处废墟沼泽之地,变为人间天堂。 曼殊寺伽蓝殿 王长华 摄 甘谷——人称“陇上佛乡”,因有大像山等名胜古迹,闻名于世。此地土地肥沃,人杰地灵,人多笃信佛法。 海正法师,就出生于甘谷县金山乡蒋家湾村。他俗姓蒋,名重祥。 1982年,他时年25岁时,于山西五台山广宗寺出家,依附清海金刚上师,修学圆满教法。 清海金刚上师,法名清海仁波卿,俗名吴清圆。祖籍河南邓县,祖上曾为贵族,中道没落,出生时尚且富裕,之后彻底败落,父母早逝,乞讨为生。 十七岁时,清海出家于陕西香岩寺,拜上如下一和尚为师,听老修行者开示法语,培福修慧德。十八岁时,清海为了寻找海公上人求法求戒,一人独自翻越终南山,渴饮山泉,饿吃树叶野草,夜晚睡山洞、大树或路边草窝,历经三个半月时间,再经一个半月,徒步行走寻找,到达四川宝光寺。十九岁,清海于四川宝光寺见到海公上人,受三坛大戒,得海公上人指点,在成都近慈寺学法。 曼殊寺位于秦岭谷地,生态良好,堪称人间净土、佛国圣地 王长华 摄 通圣言而遍寰宇 导世界以趣大同 近慈寺是海公上人所建护国传教,传演弘宣般若法之根本道场。 海公上人法名能海金刚上师,俗名龚学光,字缉熙,1886年丙戌腊月二十二日诞生于四川绵竹县汉旺场。父龚常一,母张氏,有个大他10岁的姐姐。父亲以摊贩为业,不久双亲相继去世,姐弟俩相依为命。 1924年,他于重庆天宝寺剃度出家,法名能海,字阔初,其年39岁,并赴新都宝光寺,侍从贯一老和尚,受具足戒。 1926年,听闻西域经典甚富,内陆少有传译,他决心赴圣域求法。他先后两次前往西域,拜康萨波仁卿学法,时间长达七年之久。其间备极艰辛,但他毫不退缩。虽在异地生活,但他仍然坚持茹素,不沾荤腥。戒行之精严,世所罕见。 1938年,能海创立近慈寺道场,经多年修建,殿宇重重,蔚然壮观,成为内陆首创之般若根本道场。 1941年以后,海公上人在近慈寺、绵竹云悟寺、益州龙兴寺、彭县太平寺及广汉龙居寺等译经、讲经、传法,并应邀到各处主持法事活动。曾在译经院撰门联:“通圣言而遍寰宇,导世界以趣大同。” 曼殊寺观音阁 王长华 摄 1946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亲笔致函:“中国四川成都南郊近慈寺,能海大法师:敬请驾临我国,弘扬佛法,以济国人道德之贫乏”,并派使者邀请海公上人赴美国讲学。海公上人以法务在身而辞谢,曰:“今后会有人去!” 1949年12月,川将邓锡侯、刘文辉、潘文华在彭县龙兴寺策划起义,海公上人亦参与。9日发通电,中外震惊,四川西康和平解放。 1950年后,在北京、上海、重庆讲经说法及办佛事等。 1950年,海公上人以特邀代表身份参加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先后任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赴北京出席国庆观礼,还参加了以郭沫若为团长的代表团,赴印度新德里参加亚洲国家会议。朱德委员长曾是海公上人在云南讲武堂第二班的学生,1952年曾亲自赴广济寺,为海公上人赠衣。 1952年初,海公上人赴五台山住锡清凉桥,即吉祥寺,开办道场,译经集经,坚持不辍。 1956年,海公上人在清凉桥设立慧灯堂,此系创立“大般若正宗”之标志。海公上人为贤慧大师创始的智慧法脉源流第二十九代金刚上师,又为大般若正宗之第一代金刚上师。 依规范而成方圆 谐五音而证六律 清海波仁卿(即清海金刚上师)是大般若正宗之第二代金刚上师。 海正被清海金刚上师收下后,十分高兴,每天干活,毫不懈怠。开始出坡干活,便是清扫便池。粪池既大且深,气味熏天,令人欲呕。海正从小受到家中珍爱呵护,不曾吃过苦,但此时,却什么都不顾了,认真地干着这又脏又累的活。在粪池边费力掏舀,腰酸臂疼,容易疲劳。他心想,这一大坑粪何时才能清完?一急,便索性跳了下去,在齐腰深的粪池中干起来。一天活干完,尽管仔细清洗,但身上的粪臭气味还是浓烈刺鼻,没人敢接近他,便只好躲开众人,吃饭时也一人远远坐着。不久,他惊异地发现,自己的身体虽然整天泡在粪池中,但皮肤越来越白,这使他顿悟到:这是老上师派他清除粪池的用意!于是,干活越来越起劲。几百人用的便池,他硬是在不长时间内,全部清理得干干净净。这时,他全身皮肤好像换过一样,呈现出干净白嫩的颜色。 曼殊寺繁花似锦,宛如人间仙境 王长华 摄 几经考验,清海金刚上师终于收下海正为徒,起法号“如行”,即如理修行之意。知晓老上师答应收己为徒,海正欣喜若狂,仍然干活不辍。 清海金刚上师对学法之人要求非常严格,常说,不以规范不成方圆,不以五音不能证六律。 海正每天勤恳干活,任劳任怨。一天,遇到一位四川的出家师兄说:“你一天光知道干活,师父还没有收你呢。”他听后惊问:“为什么?”这位师兄说:“人家剃度时都叫'海’什么,你叫'如行’,你想想!”海正感到很委屈,即去拜见清海上师,做礼长跪,说:“师父,你怎么还没收我?”清海上师听后,哈哈大笑,说:“你知见不错,赐你法名一正字,就叫'海正’吧,愿汝今生现证菩提。”并赐法号“妙如”。 这就是“海正”上师得名的由来。 清海上师观察到海正智慧思敏,对其疼爱有加,但却常常当众呵斥,甚至笞打,意在磨练其志,砥砺其性,培养才能。清海上师还常常指派他去干一些一般人都不爱干的活,还要他陪侍着师父,到远山处朝佛。时常是烈日当头,山路崎岖,实在是一件苦差。海正每次都诚心诚意,侍师前往。他背着师父的厚棉衣,在崎岖漫长的山间陡路上,怎么也追不上师父,累得气喘吁吁。此时,清海上师便在前边招呼他:“你快来,我教你摆石塔。”他慧心萌动,拼力奔上前去,搬起路边石块,跟着清海上师,学习摆制石塔,遂得妙法。许多秘法,皆得于此境。 海正刻苦修行,经国家有关部门三次审核,于一九八五年元月一日,在五台山受领了国家颁发的第071号僧伽证。从此,他更加勤奋精进修行,越来越受到清海上师的器重。 历艰辛而寻宝地 踏群山而觅奇峰 一九八九年腊月二十一,清海金刚上师召见海正,对他严肃地说:“我在定中观察,西北有一块世间少有的奇特宝地。其特点是:土质硬,水质甜,石立,左高右低,向右旋转,前有案山,后有靠山,状如众星捧月,形似海螺,又似宝莲。这是一只真正的法船,佛刹圣地,需要你去创建。西北还有一批弟子,善根深厚,才能出众,但脾气倔犟,不为世俗所容,身处困逆之境,需要你去引渡。你应立即前往寻找宝地,创建道场。”说毕,摩顶授记。海正上师听了,心中悲感交集,舍不得离开师父,舍不得离开五台山修行的寺院。但师命不敢违背,这也是对他的一次新考验,他流着泪接受了师命。 西北茫茫大地,千山万岭,寻求一小块地方,简直是大海捞针。但上师心存必得的志向,不惧劳苦地探寻着师父指示的宝地。走遍了群山叠峰,尝遍了无数困苦,历寻了四川、陕西、青海、新疆、宁夏等地,但就是找不到老上师所嘱托的宝地。 1991年9月,海正上师来到天水,考察了许多寺庙:甘谷海源寺、贺家店、车家川、天水南郭寺,但都不符合老上师所言条件。他来到天水演法寺,看见迎门侧面松树下,耸立着一块巨大的陨石,仔细琢磨了一会儿:石是立的,可其他条件一条也没有。回想这一段艰苦历程,上师不觉有些悲切:我依师旨命,竭尽全力,但宝地难得,无法满愿!看来只有返回五台山,亲自到师父舍利塔前忏悔复命了。 九月十四日,海正上师想在临返回之前朝游一次麦积山佛教石窟及瑞音寺。于是,搭乘通往麦积山的中巴车,行至麦积山下。突然间,他心慌意乱,无力上山,更无心观景,勉强上山,入栈道几步,顿觉双腿粗重,欲前不能,只好又下得山来。忽见后边来了一辆去仙人崖的面包车,便意念萌动,不如去仙人崖看看。遂改乘另道,直达仙人崖。 约下午四时,海正上师来到仙人崖主持寮房前。仙人崖主持正德法师闻声出寮,一见上师,大惊失色,跪地便拜。上师感到不解,连忙扶起他。二人进屋,正德法师才详细告诉说:之前曾做梦,梦见一位身穿黄衣服头戴草帽之人,说他是净土寺未来的主人。昨夜又梦见一个石洞放射着七彩光,迎光进洞,看见几名黄衣人在其中商议重修净土寺事宜。梦醒之后,正德法师想到,韦托菩萨托梦,修净土寺的人将要来了。于是,早晨起来,他给韦陀菩萨上了香,清水泼地,打扫干净,一直等到现在。果然僧人到来,相貌和梦中人一模一样。 曼殊寺禅院一角 王长华 摄 海正仔细观察净土寺周边的环境,发现这里的地理环境——群峰环绕,山峰尖圆如莲瓣,正是一朵宝莲形状; 十八罗汉拜文殊——左右两边,各有九个山峰,正中独立一座绿峰,环山全向中峰倾斜,正如十八罗汉俯首朝拜之态; 二龙戏珠——正中山峰左右,各有一条溪水流出,汇聚一湖。恰成二龙戏珠之态。 石要立——群峰巍立,险峻无比,山峰从根到顶皆为一块石岩,正像一块巨型立石; 水要甜——溪泉之水,甘冽爽口; 土要硬——地面土质坚硬无比; 左长右短,左比右高——左右两条山脉,左边高于右边,左峰高于右峰,左边长于右边; 前有朝山,后有靠山——后靠的大威德峰高大险峻。前朝三宝山,三峰并列,极为壮美。 海正上师立即跪地遥祝:“师父,您嘱托要找的宝地,我终于找到了!” 净土寺所在地是一处山奇水秀、景色迷人的人间仙境。凡临此境,奇景松涛,丽山秀水,令人心旷神怡,欣悦畅怀,留恋忘返。清代翰林院编修吴西川游览此境,写下了《净土松涛》一诗: 净土何年寺,松涛泻半空; 直从天上落,不与世间同; 胜概闻云久,幽寻恨未通; 登高望何及,惆怅夕阳红。 每当净土松涛风声起时,犹如龙吟虎啸,万马奔腾,江河咆哮,清代诗人任士言曾游此地,并赋诗曰: 山南净土寺,寂历五人行, 幽泉洒净景,杂和松风声, 四围溪谷转,照眼千花明, 山僧解留客,夜静天香生, 会当月游此,使我身骨轻。 秦王的祖先,秦非子居住在犬丘(今天水一带),以养马为生。现在寺院内的饮马池,传说就是当年秦非子养马饮水的地方。 秦非子以放马起家,死后埋葬在莲花峪。这块风水宝地使他的后代兴隆昌盛,立国开业,掀开了秦国历经六百多年统一中国的壮丽事业。净土胜境莲花峪风水宝地的名声,便从这里开始。 巍峨高耸的曼殊寺传灯楼 王长华 摄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净土寺就有了最早的修行者,起初是居洞修行,后来建起了寺庙。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前秦、后秦国王重视佛教,虔诚笃信,下令大力营建寺院,开凿石窟,兴造佛像,翻译佛经,宣讲佛法。陇右景区的麦积山、仙人崖石窟都始建于这个时期。民间有“先有净土寺,后有麦积山”的传说,修建于北魏时代的麦积山石窟为净土寺僧人所造。 净土寺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兴毁交替,寺名多次变迁,先后称为寄骨寺、京都寺、净土寺。 净土寺一带在古代是丝绸之路的要道,是通往长安和西北的主要干道。唐朝玄奘法师去西天取经时,曾路过此地,住宿一夜,为巧妙的净土松涛感叹,曰:“真乃人间仙境也。” 在历朝演变中,寺名更换了好几次,但建筑的规模不大,只有一座古佛殿和后面的两侧平房,一面是地藏殿,一面是孤魂殿,以前的建筑已全部毁坏。觉贤法师于一九九零年开始,修建古佛殿。古佛殿为土墙青瓦平檐,是天水本地一般庙堂的建筑风格。 以众生苦为己苦 以众生乐为己乐 海正上师刚到净土寺时,古佛殿准备立木,文殊殿正在做基础。大雄宝殿没有地基,是一处红砂岩斜坡。饮马池到普渡桥是一道深沟,五观堂一带是一道水沟,放生池连着一条沟带,附近是沼泽地,停车场是一处斜坡地,地形相当复杂。沟里住着两家农户,一家住在今天的饮马池边,一家住在今天的藏经楼的后面。两家在净土寺周围有土地,以种地放牧为生。现在的菩提大道,在当时是一道河沟。通往寺院的道路,只有大道西边山崖上的一条小路,只能容纳一人行走,背一点东西生怕掉下去。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至今,历经三十多载光阴,海正上师带领净土寺僧众,发下大宏愿,硬是将一片废墟沼泽之地,建成了一座闻名遐迩的佛教名刹和旅游胜地! 一九九五年是农历乙亥年,三十八岁的海正上师,为十八座山峰命名,分别是:净土峪境内正中突起一奇峰,名曰文殊峰,围绕着文殊峰,十八座常年碧绿的山峰,分左右列成弧形,围成一朵宝莲花形态,文殊峰正巧处在莲蕊的位置上。 文殊峰左边的九座山峰分别命名为:大威德峰、佛显峰、锁龙峰、宝幢峰、镇海峰、普渡峰、宝剑峰、三宝峰、韦驮峰,右边的九座山峰称为:狮子峰、月宫峰、散花峰、屯粮峰、喷云峰、珍宝伞峰、伏虎峰、鸣鼓峰、天王峰。这十八座山峰,各呈奇姿,各有胜景,山头皆向着文殊峰倾靠,绕护着主峰。山上林木茂密,白天莲瓣开张,山风呼啸,松涛奔涌,朝向主峰,若揖若拜。夜晚莲瓣拢合,仿佛众山峰一齐围拢文殊峰,似乎众罗汉恭敬谛听讲法,形成“十八罗汉拜文殊”的奇妙景观。 曼殊寺藏经阁 王长华 摄 四月初七日,时任甘肃省政协副主席、佛教协会会长的贡唐仓·丹贝旺旭(贡唐仓·丹贝旺旭,四川若尔盖人,西藏甘丹寺第五十色持,拉卜楞寺四大色持的第一位、贡唐仓第六世,历任甘肃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副会长、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是一位对佛学,尤其是对佛经中有关哲学、医学和天文地理有精湛研究的学者)大师来到天水考察佛教事业。海正上师在天水秦安云山镇迎接大师。丹贝旺旭大师见到上师非常喜悦,一遍遍地说:“三生有幸!”和上师行碰头礼。 四月初七下午,大宝上师陪同丹贝旺旭大师来到天水北道,受到信众及各界人士最热烈的欢迎。集结在北道分路口马路两旁的近两万多人,身着盛装,车披彩绸,像过盛大节日一样,仪仗队的僧众,手擎宝盖、经幡、彩旗、鲜花和哈达,头顶香盘,以无比崇敬的心情,迎接大师的到来。大师神采奕奕,面带笑容,在侍者和管家的搀扶下,由省、市、区有关领导和上师的陪同,出席了短暂的欢迎仪式。在北道陇林饭店短暂休息后,即刻启程,前往净土寺考察。 四月初八日,丹贝旺旭大师到达净土寺的第二天,恰逢文殊菩萨圣诞法会。大师和金刚上师同坛主持法会,这是净土寺规模较大、人数最多,较为隆重的一次法事法会。上午八时,大师在省、市、区有关领导的陪同下,由上师率领数十名僧众和信士代表,手捧鲜花、香盘和法器,迎请大师,请大师和上师登坛主持法会。在人们的簇拥下,大师和上师健步进入大雄宝殿。大师首先向佛祖顶礼,敬献香花,观看了“万”字灯案后,登坛诵经祈祷,并亲自为他转赠来的玉佛开光!这尊稀有贵重的玉佛,是缅甸国王敬赠供养给大师的珍品。大师慈悲,将无价之宝无私地奉献给天水,以广结善缘。 整个法会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进行着,大师在热烈的掌声中笑容满面,兴致勃勃,为数千名僧众讲经说法。大师管家和大宝上师也为大众做开示。尔后,开始了佛教最为神圣、最为庄严隆重的摩顶法事。 法会的成功举办,弘扬了佛法,广施法雨。同时,大师捐了一万五千元的专款,并高兴地授记说:“此是一只法船宝地,有大福德者才能住此成就,此福地,今后一定能够成就众多圣贤……” 四月初十日,丹贝旺旭大师圆满结束了在净土寺的考察,在省市区领导的陪同下,前往天水南郭寺。 2003年春天,曼殊寺匾额正式悬挂于山峪牌坊之上,金刚文殊道场以文殊菩萨为本尊,故而上师命名为“曼殊寺”,又名“净土曼殊寺”。 “福佑中华”,这是曼殊寺对于国运民生的美好祈愿 王长华 摄 二零零四年八月十四日至八月二十一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专程到曼殊寺拍摄《中国佛教——天水曼殊寺》,由著名节目主持人赵忠祥解说。 海正上师带领僧众,经过三十多年的艰辛努力,终于将当年海公上师“一院五堂”的夙愿初步落实。一院:金刚院全部建成;一堂,耆旧堂基本建成;其他四堂沙弥堂、学戒堂、学士堂、加行堂,基础工程都已建设完毕。至此,海公上人“一院五堂”夙愿经五代人的努力已初具规模。 海正上师还谆谆告诫僧众:要发扬众生苦己苦,众生乐己乐的精神,把自己的身心布施人间。凡事不应该全为自己而着想,我们今日所享受的一切,哪一项不是前人辛勤的遗留?为了感念前人之恩,我们应该对后来者有所贡献。 宣传大乘佛教,这对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对尊重各族人民的信仰都有利益。可以预期的是,经过大家努力,将来一定会鲜花簇簇,硕果累累,就一定会迎来中国佛教光辉灿烂的明天,就一定能够为利乐众生,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杂文研究会会员,香港联合时报专栏作家,《人物春秋》栏目主编) 题 签:魏新河 执行编辑:程 遥 微信号:gslxcys 本平台发布的所有内容,均系作者原创,且经作者授权,其它任何媒体转载,必须注明出处,否则依法追责。特此声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