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卷9正产1胞衣不下2正产气虚血晕

 琴诗书画情 2024-05-15 发布于山东

傅青主女科歌括9正产1胞衣不下2正产气虚血晕

1,正产胞衣不下(六十二)

原文


产妇有儿已下地,而胞衣留滞于腹中,二、三日不下,心烦意躁,时欲昏晕,人以为胞衣之蒂未断也,谁知是血少干枯,粘连于腹中乎!世人见胞衣不下,未免心怀疑惧,恐其冲之于心,而有死亡之兆。然而胞衣究何能上冲于心也。但胞衣不下,瘀血未免难行,恐有血晕之虞耳。治法仍宜大补其气血,使生血以送胞衣,则胞衣自然润滑,润滑则易下,生气以助生血,则血生自然迅速,尤易催堕也。方用

送胞汤。

当归(二两酒洗)川芎(五钱)益母草(一两)乳香(一两,不去油)没药(一两,不去油)芥穗(三钱,炒黑)麝香(五厘,研,另冲)水煎服,立下。

方剂分解

此方以芎、归补其气血,以荆芥引血归经,用益母、乳香等药,逐瘀而下胞衣,新血既生,则旧血难存,气旺上升,而瘀浊自降,尚有留滞之苦哉!夫胞衣是包儿之一物,非根据于子,即根据于母,子生而不随子俱下,以子之不可根据也,故停滞于腹,若有回顺其母之心,母胞虽已生子,而其蒂间之气,原未遽绝,所以留连欲脱而未脱,往往有存腹六七日不下,而竟不腐烂者,正以其尚有生气也。可见胞衣留腹,不能杀人,补之而自降耳。或谓胞衣既有生气,补气补血,则胞衣亦宜坚牢,何以补之而反降也?不知子未下,补则益于子;子已下,补则益于母。益子而胞衣之气连,益母而胞衣之气脱。此胞胎之气关,通则两合,闭则两开矣。故大补气血而胞衣反降也。

新解

此方中用当归、川芎以大补其血,用黑芥穗以引血,益母草、乳没以逐瘀而下胞衣,且有止疼之功效,麝香(若无麝香可用香白芷代替)开窍以通经络,定其昏晕。此方为生新血逐瘀血之方剂,可使瘀浊下降,胞衣得润而自然滑下。

原文

有妇人子下地五、六日,而胞衣留于腹中,百计治之,竟不能下,而又绝无昏晕烦躁之状,人以为瘀血之粘连也,谁知是气虚不能推送乎!夫瘀血在腹,断无不作祟之理,有则必然发晕,今安然无恙,是血已净矣。血净宜清气升而浊气降。今胞衣不下,是清气下降而难升,遂至浊气上浮而难降。然浊气上升,又必有烦躁之病,今亦安然者,是清浊之气两不能升也。然则补其气不无浊气之上升乎?不知清升而浊降者,一定之理,未有清升而浊亦升者也,苟能于补气之中,仍分其清浊之气,则升清正所以降浊也。方用

补中益气汤。

人参(三钱)生黄芪(一两)柴胡(三分)炙草(一分)当归(五钱)白术(五分,土炒)升麻(三分)陈皮(二分)莱菔子(五分,炒,研)水煎服。一剂而胞衣自下矣。

方剂分解

夫补中益气汤乃提气之药也,并非推送之剂,何以能降胞衣如此之速也?然而浊气之不降者,由于清气之不升也;提其气则清升而浊降,浊气降则腹中所存之物,即无不随浊气而尽降,正不必再用推送之法也。况又加莱菔子数分,能理浊气,不至两相捍格,所以奏功之奇也。
新解

此方中重用黄芪以补气,少佐升麻、柴胡以升提下陷之清气,人参、白术、炙草以益气补中,当归以养血,少量莱菔子升其清阳,降其浊气,以助胞胎下降。故本方适用于气虚之胞衣不下。但方中白术之用量疑为五钱(15 克)之误,非
五分(1.5 克)也。否则有失补中益气之意,因为脾为后天之本,乃生气之源,土能生万物,补气必须健脾,脾健则气充矣。
眉批∶

方极效。

歌括∶

胞衣不下因何缘,血少干枯故粘连。心烦意乱时昏晕,瘀血停留使之然。

送胞汤用益母草,归芍乳香与没药。芥穗麝香宜少用,煎服胞衣离宫巢。

婴儿落生五六日,胞衣为何留腹中。气虚力弱难推送,瘀血除尽免昏蒙。

补中益气用参,当归白术草陈皮。柴胡升麻莱菔子,升清降浊奏功奇。

2,正产气虚血晕(六十三)

原文
妇人甫产儿后,忽然眼目昏花,呕恶欲吐,中心无主,或神魂外越,恍若天上行云,人以为恶血冲心之患也,谁知是气虚欲脱而然乎!盖新产之妇,血必尽倾,血室空虚,只存几微之气;倘其人阳气素虚,不能生血,心中之血,前已荫胎,胎堕而心中之血亦随胎而俱堕,心无血养,所赖者几微之气以固之耳。今气又虚而欲脱,所剩残血,不能归经,而成血晕之症矣。治法必须大补气血,断不可单治血晕也;或疑血晕是热血上冲,而更补其血。不愈助其上冲之势乎?不知新血不生,旧血不散,补血以生新血,正活血以逐旧血也。然血有形之物,难以速生,气乃无形之物,易于迅发,补气以生血,尤易于补血以生血耳。方用

补气解晕汤。

人参(一两)生黄芪(一两)当归(一两,不酒洗)黑芥穗(三钱)姜炭(一钱)水煎服。一剂而晕止。二剂而心定,三剂而血生,四剂而血旺,再不晕矣。

方剂分解

此乃解晕之圣药,用参、芪以补气,使气壮而生血也;用当归以补血,使血旺而养气也。气血两旺,而心自定矣。用荆芥炭引血归经,用姜炭以行瘀引阳,瘀血去而正血归,不必解晕而晕自解矣。一方之中,药只五味,而其奏功之奇而大如此,其神矣乎。
新解

此方中用人参、黄芪以补气,当归以补血,补气以生血,血旺以养气,气血两旺,而心可安矣;更用黑芥穗以引血归经,姜炭以行瘀引阳,使瘀血去而正血归。方中虽无解晕之品,而晕可自解矣。
眉批∶

原方极效,不可加减。

歌括∶

妇人甫产儿初下,忽病血晕目昏花。呕恶欲吐中无主,气虚将脱莫认差。

补气解晕用参,黑荆姜炭当归身。气血两旺心自定,四剂全愈免危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