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种鱼已被列入“致癌名单”,吃多了会致癌吗?看看你家经常吃吗

 奇妙本草 2024-05-15 发布于湖南

又到夏季,一到夜晚,大街小巷的夜宵摊十分热闹,坐满了年轻的男女。
在微醺的风里,喝着啤酒,聊聊天,别提有多惬意了!
小龙虾、海鲜、烤鱼、烧烤等都是夏季畅销美食,有些人为了吃海鲜,还会专门到海边品尝。

45岁的王先生,前不久便利用周末飞了一趟海边,专门去朋友那边吃鱼生。
吃的时候确实很痛快,再加上老友相见,相谈甚欢。
没想到吃完后的五六个小时,王先生却突然出现了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
他以为是感冒引起的发烧,就自己去外面药店买了点退烧药,早早吃完便在酒店歇下了。
没想到后来居然反复出现了发热现象,温度根本退不下去,这时候王先生才感觉到了不对。
他去了附近医院做检查, 医生发现他的右下肺有少许慢性炎症,右胸腔也出现积液,进一步检查后才查明了原因——居然是肝吸虫病
医生在了解到王先生时不时就要去吃一次生鱼片后,便也弄清了这个病的缘由。
与王先生一样,也有不少朋友喜爱海鲜,尤其爱吃生海鲜的,觉得这样的鱼肉才是原汁原味的,营养好吃。
实在没想到,这样做的结果,竟然惹上了肝吸虫病。
///
布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2022年曾在《癌症病因与控制》杂志上发表过一项研究,
该研究在对491367名参与者的饮食进行调查后发现,较高的鱼类摄入,与恶性黑色素瘤和原位黑色素瘤的发病风险呈正相关。
研究者认为,主要原因还是与鱼类的生存环境污染有关,不过,该研究属于观察性的研究,并不能推断吃鱼就与黑色素瘤有因果关系。
但这也并不代表,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吃鱼,在鱼类的选择上,鱼肉的烹饪方式等方面,都要有所讲究。
///
这4种鱼会增加致癌风险,尽量少吃

1、高温烤鱼

不论夏季还是冬季,夜宵摊的生意都十分火爆,而烤鱼也是很多人必点的一道烧烤。

鱼类如果经过合适的温度加工,不仅可以杀灭其中的致病菌和寄生虫,还能让纤维被软化,营养素更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但如果鱼类被加热到太高温度,不仅营养物质被破坏,还可能生成一些有害物。

当鱼肉被加热到100℃时,会产生有害物质丙烯酰胺,具有神经毒性作用,当鱼肉被加热到200℃时,会产生1类致癌物杂环胺,而且,杂环胺的多少还与加热温度、时间长度呈正相关。

当鱼肉被加热到300℃时,会让脂类物质发生热裂解反应,还会产生1类致癌物苯并芘,烤焦的鱼肉中苯并芘的含量相对没烤焦的鱼会更高。

虽然日常偶尔吃少量的烤焦食物、炸鱼并不一定致癌,但烤焦食物几乎没有营养价值,还是尽量不要吃了。

医生建议:对于烤鱼,还是能少吃就少吃,较为推荐的烹饪方式是清蒸、水煮,既能享受鱼肉的营养,也能减少有害物质的摄入。

2、中式咸鱼

在2012年,中式咸鱼就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清单》中,成为1类致癌物。

这主要是因为咸鱼需要先用高浓度的盐进行腌制,之后还要进行脱水,易生成1类致癌物质——亚硝酰胺类化合物,这些致癌物质在体内积累,就会增加食管癌、胃癌等风险。

医生建议:尽量少吃或不吃咸鱼,如果实在喜欢吃,也要控制吃得次数及摄入量,每月不要超过2次,每次食用前先用沸水煮十来分钟,减少含盐量。

///
3、生鱼片

爱吃生鱼片的人不少,有人认为营养更为全面,有人就好这一口。

但生鱼片很容易寄生虫卵,一旦这些虫卵进入体内,可能能够与人共存几十年,虽然初期感染不会有明显症状,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导致肝硬化、腹水,甚至诱发胆囊炎、胆管炎、肝癌。

医生建议:一般淡水鱼中的寄生虫,用超过60℃的水加热1分钟以上,基本能够杀灭其中的寄生虫。
4、高温炸鱼

不少人都爱吃面糊炸鱼,就是在鱼的表面裹上一层面糊,实际上,这种吃法也并不健康。

首先,每人每天建议最多摄入2克反式脂肪酸,但一份炸魚套餐就含有33克反式脂肪酸、19克饱和脂肪酸和3700毫克的盐。

其次,当面糊(淀粉)在高于120℃的油温中煎炸时,会产生一种潜在致癌物质——丙烯酰胺。

除了炸鱼,炸藕合、炸鸡等油炸食物也不建议多吃,如果实在想吃,不妨采取“低温短时”方法,即油温不超过150℃,煎炸2~3分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