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草泻心汤治疗这23种顽固皮肤病效果很好

 柠檬猪nyzbh9re 2024-05-15 发布于广东

原文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泻心汤方

甘草四两(炙),黄芩三两,干姜三两,半夏半升(洗),人参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解

本条论脾胃虚弱,痞利俱甚的证治。伤寒或中风,为病在表,本当汗解,下之误也,故曰“反”。下后损伤中气,外邪乘虚内陷,致寒热之邪结于心下,气机痞塞,升降逆乱遂成痞证。脾胃气虚,腐熟运化失职,饮食不得消化而下注,故其人腹中雷鸣有声,下利日数十行而有未消化食物;浊阴不降,胃中虚气上逆,则干呕心烦不得安。此为寒热错杂于中,脾胃虚弱较甚,水谷不化的甘草泻心汤证。但医见心下痞之证仍在,误以为心下之实邪未尽,复以下之,以致脾胃之气更虚,中焦升降愈复逆乱,浊气因虚上逆更剧,故心下痞硬更加严重。“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是自注句,说明“其痞益甚”之因,治以甘草泻心汤和胃补中,消痞止利。

甘草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加重炙甘草用量而成。重用炙甘草,并以之名方,取其甘温补中,健脾和胃,为方中主药;佐人参、大枣,更增其补中之功;干姜、半夏温中散寒;黄芩、黄连清热消痞,合而使脾胃健而中州得复,阴阳调而升降协和,则痞利干呕诸症除。

临床中用甘草泻心汤治因痞而变异的症侯颇有效验,按条文中所说:'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而满,干呕,心烦不安……'又按仲景旨意,“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余治皮肤病,但见心烦不得安,余症或见或不见,具以甘草泻心治之,经云:诸疮痛痒皆属于心。心者指胃腑而言,胃不和则火邪上逆而为烦,病邪随脾胃生化输布的作用,随经脉达于肌腠皮毛,即病之由来也。

如果治皮肤病或狐惑病,比如苦参、升麻、生地、石膏、阿胶甚至附子都是我经常加的。
苦参有毒,不要重用,《金匮要略》中多用在外洗,妇人妊娠病中就有列出。
这个药很苦,所以一般就不用,但是用上效果也是很好的,它能清热燥湿解毒。如果是胃寒,就不要用了。
升麻,很多人用升麻以为是升清的,这来源于金元四大家的学说,其实仲景从来没有将升麻看作是升提的药。
升麻其实是很好的清热解毒的药,凡是有咽喉痛、咳唾脓血,仲景就用升麻,《千金方》也是如此。
仲景只有两个方有升麻,升麻鳖甲汤和麻黄升麻汤,都是用于解毒的,而不是用于升提。
所以,我凡是遇到咽喉不利,咽喉痛的,都加升麻。
生地养阴滋阴养血,也有清热的作用。
仲景方中从来没有用熟地,都是生地黄或者干地黄。
干地黄就是我们现在的生地黄,生地黄就是鲜地黄。
仲景用石膏是除烦的,有些皮肤病,如狐惑病,就有烦这个症状。
石膏可以清热,但不是退热,我认为我们现在把石膏当作退热的药是不对的。
《神农本草经》里说葛根可以治身大热,黄芩可以退热,但石膏没有说退热,只说除烦。
仲景用石膏是除烦,不要希望白虎汤可以退热,白虎汤不是退热的方,白虎加人参汤有说“无大热”,麻杏石甘汤也说“无大热”。
现在很多临床医生一有发热就用石膏,不是用错了,但是思维是错的,因为石膏是清热,不是退热。
阿胶,特别是阴虚,我们要加阿胶。
治皮肤病,特别是狐惑病、或者是复发性口腔溃疡类的病人,用黄连阿胶汤,即是由黄连、黄芩、阿胶、芍药、鸡子黄组成的这个方去治疗。有时要加附子。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可以用泻心汤加附子治疗寒热的病。

加减方有很多,有是证用是药,有表证的可以加麻黄。

甘草泻心汤的用量(参考)

结合个人经验在内,我这个方一般用黄连5g,黄芩5g,人参可以用党参代15g,干姜5g,半夏15g,甘草20g~30g,看具体情况调整比例。

比如黄连,它在泻心汤中用量是很轻的,1两,仲景用黄连最重的方就是黄连阿胶汤,4两。

如果病人烦的症状比较明显,或者热的症状比较明显,黄连可以加重,用到10g、15g。干姜一般用5g就可以了,如果病人分泌物是比较清的,那就可以加重一点。

1、阴囊湿疹

赵某某,男,47岁。1982年4月3日,阴囊湿疹二月余,奇痒而烦,服西药、中草药及洗用药无效。脉弦细,苔白。

辨证:胃虚不和,湿热下注。

治宜:清热除湿、温中扶正解毒。

方药:甘草泻心汤,加苍术10克,黄柏10克,银花10克,玄参12克,土茯苓12克,二付。

1982年4月12日,大有好转,原方二付。

2、下阴部湿疹

吕某某,女,38岁 。1982年2月27日,阴部湿疹月余奇痒,影响睡眠,治疗无效来诊。脉弦细,苔白。

辨证:胃虚不和,湿热下注。

治宜:清热燥湿、温中扶正解毒。

方药:甘草泻心汤加苍术10克,黄柏10克,银花10克,玄参12克,土茯苓12克,二付。

1982年3月1日,好转多半,原方二付。

1982年3月11日,带孩子来诊并告知,阴部湿疹痊愈。

3、婴儿顽藓

邓某某,男,5月。1982年7月13日,代述:孩子生下十余天全身发斑疹,多方求治反而加剧,已成顽藓,曾去某地段医院,某市级医院,某学院医治无效,涂肤氢松可暂愈。目前头部双肩(已抓破溃烂)小腹,双大小腿有多处顽藓,粗皮甲错,色红,纹紫,苔白。

辨证:胎毒结于心下,渐入营血,随经达于肌表。

治宜:清热燥湿、温中扶正兼活血化瘀。

方药:甘草10克,黄芩6克,黄连3克,半夏6克,干姜3克,大枣6克,桃仁6克,红花3克,土鳖3克,银花6克,玄参6克,土茯苓6克,一付。

1982年7月27日,四诊,此前共三诊,每诊一付,现已服完三付,从头到足粗皮脱完,只留后痕迹。原方去银花、玄参、土茯苓,以资巩固,一付。

1982年8月3日,五诊,臂部又开始发斑红色,守初诊方二付,前后共6付痊愈。

4、水泡型斑症

罗某某,男,76岁。1982年6月22日,昨日开始全身发痒,继则发斑状水泡,色淡红,今晨全身水肿,头面水肿畸形,双手足凹性水肿,目前躯干、四肢斑状水泡无数,淡红色,尿少,脉濡苔白。

辨证:由于脾胃阳虚水停,泛及身躯皮毛。

治宜:温中扶正、燥湿清热利尿。

方药:甘草15克,法夏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干姜6克,大枣10克 ,苍术10克,车前草10克,一付,因病重,年老,延误病机。

1982年6月22日,身痒好转,斑状水泡全消失,足肿消失,双手微肿,头面好转,原方一付。

1982年6月25日,全身水肿及斑状水泡痊愈,尿增多,原方去车前草,一付。

5、扁平疣

敬某,女,12岁。1975年6月2日,代述:孩子面部出现小米粒大小疹子数十粒。皮肤科诊断为:扁平疣。治疗无效,触之硬实,境界明显,不痛不痒,皮色不变。脉弦细,苔白。

辨证:胃虚不和,湿邪随经脉达表于面部,面属阳明故知之。

治宜:清热燥湿、温中扶正。

方药:甘草泻心汤原方,二付痊愈,追访多次未复发。

6、漆疮

罗某某,女,40岁。1975年8月12日,因邻居油漆家具前往参观,继后全身发斑,初未介意,至心烦奇痒来诊。脉弦偏数,苔白。

辨证:胃虚不和、腠理不固为本,感漆辛热之毒诱发漆疮。

治宜:清热燥湿、温中扶正解毒。

方药:甘草泻心汤加银花10克,玄参12克,土茯苓12克,二付。

1975年8月15日,基本痊愈。再继二付,以巩固疗效。

7、过敏性紫斑

张某某,女,30多岁,医生,夫妻俩均是西医。1979年9月13日,偕同丈夫来家中求诊,其丈夫述:她鼻窦炎复发,我买了麻黄素一大把(指手掌捏满了药)给她滴鼻,滴后鼻子即通气,事后又不通气,求给中药,经诊断后,给予:葛根汤原方二付。

数日后夫妇又来,并说鼻窦炎全好。既然好,又来干什么?我问。大家都是熟人,故言语随便,其夫说,她还有个怪病,不知能治否?询知:他们家住华大工行道宿舍,出门买菜购物必经洪门街,每次路经此地,必全身发斑,甚至晕倒找不出什么过敏源,此属华大繁华中心地段,每日过往行人上千上万,没听说第二人过敏者,因告知:这是她个人体质问题,邪到之处正气必虚。

方药:甘草泻心汤原方二付,服此二剂后,多年路经洪门街再没发病。

8、手足湿疹

陈某某,男,28岁。1981年7月5日,掌心湿疹如顽癣,奇痒烦心,脉弦细,苔白。

辨证:胃虚不和、湿热结于心下蕴毒,随经脉达于四肢。

治宜:清热燥湿,扶正温中兼活血化瘀。

方药:甘草泻心汤加桃仁10克,红花10克,土鳖10克,银花10克,玄参12克,土茯苓10克,二付。

共四诊八付药,手足脱皮痊愈。

9、手足湿疹兼冠心病

杨某某,男,65岁。1982年8月11日,双手足湿疹月余,指缝、掌心、手背间原有斑,肌肤甲错,目前奇痒难忍来诊,患冠心病12年,目前心悸不安,头眩,脉弦缓,48次/分 ,苔滑润,花剥微黄。

辨证:胃气虚损,湿热久变化毒,深入营血,心下郁结故心悸,达于肌表故发斑疹。

治宜:清热燥,扶正温中兼活血化瘀。

方药:甘草泻心汤加桃仁10克,红花10克,夏枯草10克,银花10克,玄参12克,土苓12克。

每诊二付,至五诊时,头眩愈,手上湿疹及癣开始脱皮,心悸好转,不活动已不累,饭后腹胀,原方去夏枯草、银花、玄参、土茯苓加厚朴10克, 脉56次/分,苔花剥而腻均减。

1982年8月31日,七诊,腹胀愈,双手湿疹及癣均已脱皮,换新肉,肠鸣愈,大便一贯稀溏已成条形,心悸本愈,稍活动已不心累气喘,脉弦64次/分,苔白微黄润,原方再去厚朴,以后巩固疗效,复诊四次,脉已达70次/分,苔白,自己感到冠心病均愈。

10、肠胃型荨麻疹

彭某某,男,30岁。1975年9月12日,雨天突然胃疼,继则全身发斑身痒,烦躁,经华大打针服药不效,卧床不起,应邀出诊。脉弦细,苔白。

辨证:胃虚不和气机阻滞故痛,湿热之邪随经络达表故发斑。

治宜:清热解毒,燥湿温中扶正。

方药:甘草泻心汤加吴茱萸6克,银花10克,玄参12克,土茯苓12克,二付。

1975年9月15日,胃病大减,身痒心烦基本愈,斑色由红转暗,已下床活动。原方再服2付。病员赞叹中药神效,告知:两年前在渡口市同患此病时,西医诊断为肠胃型荨麻疹,住院治疗月余方效。

11、重型斑症

刘某某,男,21岁,天然气公司工人。1979年9月28日,在污泥坑作业后发斑,主要躯干四肢,各发红色斑块数起,作痒来诊,脉弦滑, 苔白。

辨证:此因感受秽浊之邪,由鼻袭入肺胃,肌腠不固,故发斑。

治宜:清热燥湿扶正,温中解毒。

方药:甘草泻心汤加银花10克,玄参12克,土茯苓12克,二付。

1979年9月30日,病无进退,大便干燥。原方加大黄6克,二付。

1679年10月4日,上诊后病情加剧,改去华大就医,嘱住院治疗,本人不同意给予打针服药,昏昏欲睡,病情继续发展来诊。目前躯干、四肢,红斑成团密布,遮盖皮肤,高出皮肤,灼热,心烦奇痒,昏昏欲睡,形势危急恐怖,邪已深入营血,病重药轻,无能为力,改方为:甘草泻心汤合抵当汤全方,生大黄易生地20克,缺:水蛭、生地、大枣,用玄参代生地,二付。

1979年10月7日,四诊,奇痒心烦大减,斑色由红转暗,原方二付。

1979年10月10日,五诊,除局部仍有暗色斑痕外,全身开始脱皮,已无身痒,心烦及其它不适,原方二付,以巩固疗效。多次追访无复发。

按:甘草泻心汤,除了治疗上述个案之外,如疥疮可用甘草泻心汤加桃仁、红花,也治有多例。顽癣多年不愈之病,同样用甘草泻心汤合抵挡汤能彻底治愈,都有病案,不用赘述。

12、白塞氏病
其实就是狐惑病,白塞氏病是1937年发现的,但仲景早在1700多年前就已经发现了。
白塞氏病的典型症状是脸、口腔生皮屑,粘膜的溃疡。
大多数病人,初起病时,可能三个症状都出现,很难治,到后期就剩下口腔的症状,包括阴部的溃疡也没有了。
有的口腔溃疡几十年,我看到的二三十年一直好不了的都有,但是甘草泻心汤可以治,效果较佳。
13、唇炎
慢性的复发性的唇炎也是很难治的。
有个病人,她原来是戴个大口罩过来的,嘴都不能张,整个嘴巴都裂开,吃了一个礼拜的甘草泻心汤,分泌物就少了,就好了。
14、复发性口腔炎
甘草泻心汤可以说是口腔炎、狐惑病的一个专方。
不同于泻黄散、导赤散比较单一,此方寒热并用,虚实互用,考虑比较全面,大多经方医生碰到这个病一落手就这个方子。
15、口腔扁平苔藓
这也是难治的一种皮肤病,甘草泻心汤效果也不错。
16、急、慢性的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
狐惑病其中有一个症状“目赤如鸠眼”,其实就是虹膜炎,用甘草泻心汤。
《金匮》中就用赤小豆当归散,我有时候单用甘草泻心就可以,有时候就合用这两个方。
我有一次上课,刚好在座的有一个医生,是虹膜炎,搞了很久都没好,下课的时候就问我,我就让他用甘草泻心汤,结果再下个礼拜他打电话给我说好了。
17、小儿的手足口病
我们不要把一些病看得太复杂,就是方证论治。
刚才说的甘草泻心汤治皮肤病,其实是以方测证。
因为此方苦温燥湿、苦寒燥湿都有,也有清热解毒。
我不是搞儿科的,我有一个学生,在越秀区儿童医院当院长,有一年手足口病流行,她打电话问我怎么办,我说试用甘草泻心汤,开了份量给她。
她当时对重用甘草心存顾虑,后发觉并无明显不适及不良反应,报上来62例口腔粘膜病的患者,效果挺好,其中8例手足口病3天内症状就消失。
18、放化疗之后粘膜损伤
患者潘某,男,50岁。
鼻咽癌放疗后,局部黏膜损伤。
常咯出脓性分泌物。
口干,舌淡苔白。
以甘草泻心汤加麦冬30克,干姜用20克。
七剂。
分泌物明显减少,连服约一个月,已不见咯出脓性分泌物,唯口干吞咽困难。
继以大剂麦门冬汤调治。
由于他的分泌物比较多,所以干姜可以用多一点。
19、急、慢性的湿疹
病例1:
郑某75岁,糖尿病史20余年,2010年2月初,头部皮疹,瘙痒。
头皮搔破后渗出液较多,门诊考虑:
糖尿病合并头部湿疹感染,曾经用克林霉素、甲硝唑及氧氟沙星等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显。
于2010年2月25日住院。
3月2日查房。
见患者皮损破溃,渗血明显,与头发胶结,瘙痒,疼痛更甚。
嘱把头发剃尽,生理盐水清洁创面。
以甘草泻心汤,干姜用15克,加苦参15克、石膏90克、生地30克。
十天。瘙痒止,渗出已无。
出院,继续服上方约一月。痊愈。
病例2:
陆某,女,22岁,2010年12月初诊,自诉有慢性湿疹病史3年,每因天气变化及饮食不节发作,症状加重,反复治疗无效。
刻诊:全身散在皮疹,瘙痒难忍,皮疹溃破后有少量渗液,皮肤粗糙,双下肢为甚,并可见大片色素沉着。
甘草泻心汤四剂,瘙痒及滲液均己减少。
继续服药三个多月,湿疹无再复发。
20、慢性的荨麻疹
虽然此病没有很多的汗出,我也用甘草泻心汤。
如果没有表证,我就用甘草泻心汤,加些石膏,有表证可以加麻黄。
21、带状疱疹
我觉得甘草泻心汤治疗带状疱疹效果蛮不错。
这是一个很有名的粤剧演员,她去广西演出时,突然间,眼周发出了很长一块疱疹,不能化妆。
她就打电话给我,我就开了甘草泻心汤给她。她就连续吃了几天,效果也好。
如果有痛,加麻黄。
22、痤疮
暗疮(痤疮)可以酌情跟桂枝茯苓丸合用。
23、痔疮、肛裂、溃疡性的直肠炎
《金匮要略》说“蚀于阴为狐”,阴就包括二阴,所以痔疮我就用这个方子,如果有血,就加止血药。

《金匮》用甘草泻心汤治疗狐惑病,原文指出,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上声喝(一作嘎),甘草泻心汤主之。

虽然有明文给予指导,但始终还未见有这类病案,多读古人的书,临证总有益,以上各类病案,病表皮,根源都在脾胃,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肺脾又为母子关系,脾胃又是表里关系,因此,皮肉之病又必从脾胃治之,甘草泻心汤实则内外之方。既然治内,亦能治外故也。

从《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来看,甘草泻心汤的治疗范围一是痞证,二是狐惑病。从狐惑病的条文中也可看到,此病的病变部位所涉范围甚广。因此,本方在现代临床中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且疗效确切。列举如下:

1
痞证

我们理解的痞证,从现代角度来说可以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消化系统的疾患,另外一个是冠心病。消化系统疾患如急慢性胃炎、溃疡病、胆囊炎、慢性胰腺炎、结肠炎等属于痞证虚实互见、寒热错杂者。临床可视兼见症状而加入药物,如痞满甚加入厚朴,泛酸加海螵蛸,呕吐加少量吴茱萸,泄泻加大干姜量,洞泄不止可加入石榴皮、赤石脂以固涩。冠心病心绞痛多属胸痹,但有个别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表现并无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也没有胁下逆抢心等典型表现,只是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表现以胃脘部胀满不舒服感为主,并不痛,没有胸痹汤的症状。因此,临床上我们也可从痞证考虑,如有胸痛隐隐可加入桂枝。

2
白塞病

胡希恕的《金匮要略》讲稿中亦明确指出,白塞病就是狐惑病。用甘草泻心汤治疗本病的报道不少,疗效很好。《赵锡武医疗经验》中就有一篇《漫谈狐惑病》,上面介绍了他用甘草泻心汤、赤小豆当归散内服,苦参汤、雄黄散外洗治疗本病的经验。我在这里不作过多介绍。

3
神经系统的疾患

《金匮要略》中把百合病、狐惑病、阴阳毒合为一篇是有深意的。我认为三个病虽然不同,但是前后可以互参。狐惑病,除有口腔、眼、生殖器病变外,尚会有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等神经系统症状,与百合病是有关联的。百合病条文中说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欲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等,都是神经、精神症状,与狐惑病是有一定联系的。而阴阳毒条文中描述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这里也有喉咙溃烂的描述,这点与狐惑病描述有相似之处。所以,甘草泻心汤是可以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如失眠、梦游等。

4
请口腔咽喉的疾患

最常见的是用来治疗复发性口腔炎,效果非常好,我们使用这个方子时不必担心方中有干姜,干姜是一定要用的。另外,化疗后口腔炎我们也用这个方治疗。我有一个鼻咽癌的病人,化疗之后出现很严重的口腔溃烂,连水也吞不下。我开了这个方,病人一看方子里面有干姜就问我用干姜合不合适?我告诉他不用怕,让他回去继续吃。吃了不到2个小时,他就可以吞东西喝水,他打电话说:这个方子实在是太神奇了,吃了不到2个小时就好了。另外,口腔扁平苔藓、化脓性扁桃腺炎也都可以用甘草泻心汤治疗。来之前,我的一个学生发短信给我,说他的一位学生也是一名医生,用甘草泻心汤治愈一个咽后壁脓肿的病人。这个病人用了很多抗生素都没效,他大胆地用了这个方字,甘草用到40g,结果1剂病人就退热了。一个多星期都不好的病,第二天就完全好了。另外,我还治疗过一个会厌肿瘤术后的病人。这位病人有很多痰,不能吃东西,一吃东西,食物就会到气管里。我用这个方,结果病人服后分泌物一直减少,很好地改善了当时的症状。

5
眼部的疾患

狐惑病不是有一个症状为目赤如鸠眼吗?所以,急慢性的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都用这个方治疗。尤其是慢性结膜炎,用这个方效果非常好。

6
小儿的手足口病

我的一位学生在广州市某儿童医院当院长。2010年初,当手足口病流行的时候,我致电给她,建议她试用甘草泻心汤治疗。初期她对干姜温燥、甘草重用都心存顾虑。后来她发觉用这种治法病人并无明显不适及不良反应,且病情越重则疗效越明显。47个月的时间,她对62例口腔黏膜病患儿进行了观察治疗,其中手足口病8例,疱疹性口腔炎19例,溃疡性口腔炎35例。除1例合并化脓性扁桃体炎、牙龈炎结合西药治疗外,其余的患儿中12天症状消失者为39例。可见,此方果非常好。

7
皮肤病疾患

《金匮要略》说: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乍赤即皮肤表面充血、潮红;乍黑有可能是皮损后皮肤色素沉着;乍白即皮色不变,有可能是皮损后周围循环不足而致表面苍白。临床中多种皮肤病均可考虑与此有关。我治疗过一位妊娠多型性湿疹患者。她的病情很严重,怀孕之后出现湿疹,全身的皮肤起疱流水都湿透了衣服。西医要用激素,但是因为妊娠的关系,病人坚决不用,她就过来找我看病。我给她开了甘草泻心汤,结果用药后很快就没事了,同病房其他用激素的病人都没她康复得好。所以说,这个方非常神奇。我再次强调一下,使用这个方子的时候,干姜一定不可以缺少。

8
二阴疾患

蚀于阴为狐,临床中如痔疮、肛瘘、急慢性前列腺炎、生殖疱疹、外阴白斑等均可考虑用此方。对于痔疮的治疗,用甘草泻心汤常很快使疼痛、出血症状消失。痔核突出嵌顿可加角刺、山甲;出血加阿胶、仙鹤草。

扎针埋线治疼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