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构建“创 · 劳”育人框架、打造创意劳动新场域……把劳动教育推向“C位”,各地这样做→

 听月思雨001 2024-05-15 发布于安徽
图片

劳动是成长成才的必修课,要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上好劳动这堂必修课,孩子们在实践基地里参与丰富的劳动课程,在竞技平台上展示劳动技能,在都市新农田中播下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种子。一起来看——

01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劳动促成长,实践创幸福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兴建于寺桥碧波之侧,崛起于农桑繁茂之野。劳动教育作为省前中重要的教育内容,逐渐成为学校鲜明的特色。2024年1月,省前中被评为“江苏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

劳动培养生活技能。今年3月,省前中高二年级900余名学生走进太湖湾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在鲁班工坊课程中,学生制作精巧的木制模型,锻炼动手能力,感受中国传统木工技艺的魅力;在自制收音机、飞行无人机课程中,机械臂在学生们的操作下绘制出理想的图案,机器小车在预定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在锦绣工坊,学生用针线做出一个个挂件和手绳,为自己留下最好的纪念品。丰富的课程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同时,还让他们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图片

劳动增长创新能力。省前中在确立“劳动创造家庭、劳动创造学校、劳动创造社会”“三三式”创·劳育人框架的基础上,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方案,形成了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例如校本特色劳动课程——“复刻运河桥”:团队利用胶水、雪糕棒、ABS塑料板材等工具复刻了常州大运河上的11座桥。学校还将劳动教育与学职生涯有机结合,创生了“浸润体验”的进阶式生涯教育体系。在省前中省级物理课程基地,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类劳动,包括无人机组装、3D打印、平衡车制作等。学校中草药园占地2000多平方米,种植了40多种中草药,学生利用劳动课进行种植与养护,制作中草药标本,了解传统中医药文化。

图片

劳动提升生命层次。省前中的“五园”“五馆”是物种多样的植物家园,这里有银杏、乌桕、杜仲等上百种植物,学校组织学生给每一种植物挂上“户口簿”,上面写着植物名、纲目科属、经济价值和药用功效。学校的动物博物馆面积近2000平方米,收藏3300多件标本。依托动物博物馆,学校开展了动物博物馆讲解、地方动物历史考据、校园昆虫采集与标本制作等系列活动。此外,学校还积极组织校外实践活动,饲养家庭宠物、编制小区昆虫检索表,走进江苏淹城野生动物世界、红梅奶业农场、常州科教城等校外学科基地,开展动物食品的品质鉴定等研学活动。

图片

02

浙江省杭州市东城第二实验学校:

让劳动为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浙江省杭州市东城第二实验学校坚持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弘毅”价值观,制定“毅劳”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通过基础改造、功能提升、开放共享等途径打造“毅田”农场、“毅匠”工坊、“毅芯”空间等富有特色的新型劳动教育空间,结合新课标、省编教材和上城特色,开发“都市农业”“传统手工”“创意劳动”三大类型的劳动特色课程,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劳动中来,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劳动+社会:都市农业新田地。学校与所在街道、社区合作,共同开辟2000平方米的农场,农场取名“毅田”,寓意将学校的“弘毅少年”与农耕文化相结合,让农场成为培养学生弘毅之气的新田地,让学生们通过劳动实践,播下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种子,成长为真正的弘毅少年。“毅田”根据不同的功能分为示范田、责任田和试验田三部分,学校努力构建“毅田+科学”“毅田+文学”“毅田+艺术”“毅田+生活”“毅田+生命”“毅田+创客”等新劳动课程。

图片

劳动+非遗:传统手工新空间。根据上城“宋韵”文化特色和学校劳动教师特长,学校打造“毅匠”工坊,开设有传统陶艺、活字印刷、木板水印等传统手工艺制作课程以及皮革工艺、软陶制作等现代手工艺课程。这既能让学生感受到传统非遗技艺的博大精深,也能让学生体会到现代手工艺的时尚魅力,以此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提升劳动教育的内涵。

图片

劳动+科创:创意劳动新场域。结合现代科技智创劳动要求,学校重点打造“毅芯”空间。空间由五个中心组成,分别是创意设计与建构中心、机电一体化应用中心、3D建模与打印中心、人工智能与编程中心、设计与智造创客中心。基于创意劳动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同步开发结构搭建、电子制作、电路焊接、模型制作等基础性课程和3D打印、创意编程、物联智造等高阶新型劳动课程,让学生亲历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图片

03

河北省石家庄市:

上好劳动这堂必修课

为推动全市劳动教育向纵深开展,河北省石家庄市教育局联合市财政局、人社局印发《关于推进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建设的实施方案》,构建劳动教育长效机制,统筹推进全市大中小学劳动教育。

担“立题”之责,

做好课程资源建设工程

丰富更新专家智库。遴选吸纳112名专家成立第二届石家庄市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入校、入基地进行劳动教育场地建设、课程实施、教研等相关工作的交流指导,促进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专业化、规范化、特色化发展。

打造劳动课堂样本。依托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先后开展“名师讲堂”“名师流动课堂”等活动。“名师讲堂”通过劳动名师的课堂教学展示等活动,引导各学校在劳动教育资源建设方面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名师流动课堂”主要通过教研员送教下乡等形式,帮助乡镇乡村学校挖掘自身特色,构建优质课程资源。

图片

开展劳动教育调研。对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师资队伍配备等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深入调研,进一步摸清底数,明晰方向。

思“破题”之策,

做好教师专业化提升工程

精准实施专兼职教师培训。依托河北大学专家团队,以“线上+线下”形式,开展全市劳动教育培训,邀请劳动教育领域专家分享劳动教育前沿理念,探讨新课标下劳动教育实施路径,就劳动课程建设、课题研究、活动组织与实施等内容进行授课。

图片

高效推进优秀教师工作室建设。通过基层申报、县级推荐、市级评审、实地考察等环节选拔建立20个市级劳动教育优秀教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名师引领、示范、辐射作用,通过常态化开展教师培养、课题研究、对口帮扶、经验推广等工作,实现区域内各学校横向联动,提升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

寻“解题”之法,

做好督导展评一体化工程

打造劳动教育数据管理平台。充分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云平台,打造集大数据采集整合、督导评价、示范引领、互动学习为一体的劳动教育线上管理平台,动态采集、整理、汇总、分析市、县、校三级劳动教育实施情况数据,全面掌握市劳动教育实施情况。

搭建学生展示竞技平台。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技能竞赛,44支代表队378名选手参加技能、烹饪、生活、农耕4大类23个项目的比拼。同时,选派优秀选手组队参加省级竞赛,荣获多个奖项。

图片

构建教师风采展示载体。以劳动学科评优课、素质赛活动为载体,为全市劳动教师搭建起展技能、亮风采、促成长的交流平台。2023年举办全市小学劳动学科素质赛,39名青年教师经各县区初选后,历经说课、答辩、现场项目设计、才艺展示四个环节,展现出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良好的综合素养。

思“答题”之道,

做好卓越品牌选树工程

评选市级劳动教育特色校。评选在构建劳动教育长效机制、建设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搭建劳动教育场所、推动劳动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机渗透等方面做出特色和成绩的55所学校作为第三批市级劳动教育特色校,为全市提供可学习、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各地劳动教育有效推动、蓬勃开展。

推广劳动教育创新项目。通过对全市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管理模式和经验、教师个人教育教学成果、劳动实践体验感悟等内容的征集评选,遴选优秀资源汇编成劳动教育成果图书,提炼推广优质经验,逐渐构建起课上课下相结合、校内校外相贯通的劳动教育局面。

评选劳动教育优秀案例。围绕落实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总体要求,选树在课程建设、实践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评价体系研究、劳动清单实施以及在解决劳动教育突出问题、薄弱环节上有一定突破的典型学校,遴选典型做法和创新举措优秀案例55个,辑印成册,进一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来源 | 人民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