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自画像”》教学小记

 冯栎钧是老师 2024-05-15 发布于四川

虽说是《<我的“自画像”>教学小记》,其实上了两个内容:一是《自我介绍》,二是《我的“自画像”》。

为什么这么安排,一线老师大概明白。要扎扎实实做一节课的“自我介绍”,在平时的课堂是很难落实的。所以我们把口语交际和习作整合了一下。

口语交际学习的方式是选择情景。一开始我觉得应该不太难。其实,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要在适当的场合说合适的话并不容易。

教材中一共设置了四个情境。首先,转学做自我介绍,我们采用的的方式是列举介绍什么内容才合适。

这一条对于小朋友来说倒不难。说清楚姓名、年龄、来自哪所学校;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表达对同学的友善。

这样的自我介绍当然是让别人快速了解自己,喜欢上自己。大家还是很清楚,不要一下子把缺点暴露太多。(当然我们也说明了,介绍很重要,但是日久见人心,怎么做比怎么说更重要。)

第二个情境,应聘校报记者,大家都知道要说自己的爱好、特长。不过,我们出了一道题,还是考到了小朋友。

应聘学生表达了自己对新闻的兴趣,可是压根儿都没有说自己善不善于与人交流,擅不擅长写作。这样的介绍,也只是兴趣的狂热,不足以获得青睐啊。

情境三和四,大家学聪明了,知道介绍清楚自己是谁之后,完全可以用唱歌的方式直接表达自己的厉害,毛遂自荐;也知道了接客人这样的事儿,外在特征越明显,越快被人认出就行。在练习当中,大家也就明白了泡泡里的话——对象和目的不同,介绍的内容有所不同。

从这个句子切入《我的“自画像”》,大家也就明白了,自己要给谁介绍,想留个啥印象,用什么事例来说明,其实蛮重要的。

整节课我们的指导重点落在了外貌描写要和性格特点相结合。为什么呢?因为我问大家外貌好不好写?居然有两个大言不惭的小家伙大声嚷嚷,好写好写。结果他们一描述就发现,每个人都长着两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要分清楚,弯弯的眉毛,圆圆的大眼睛是张三还是李四;短小精悍是王五还是赵六,其实并不容易。

说是写《我的“自画像”》,结果一大半时间都在写口语交际。好吧,前面都是铺垫。哈哈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