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学课课堂探秘:教师要重视评课建议

 大象时空 2024-05-15 发布于江苏

2024515日 星期三

今天,我特意去听了一节数学课。虽然我不教数学,但是以前教过7年初中数学,所以还可以看懂一些数学教学的门道。

课堂最后七分钟时,学生开始做课堂检测,这时其他老师都陆续离开教室。因为检测不需要听,学生当堂做完后,就会被收上去批改。但是,我没有走,因为我想看看学生当堂做题的效果,而且我想看看检测有没有被教师收上去。

这节课有很多的优点。这位教师教初中数学仅仅3年,但是教态自然,不怯场,课堂驾驭能力较强。教师精心地准备了课件,课堂上师生配合很融洽,流程比较顺。

但是,有一些细节方面还是需要注意的。比如:板书过低,内容比较凌乱;没用普通话上课,用了地方方言;口语比较重,语言不精练;黑板上画数轴很随意,没用直尺画;过分依赖课件课件展示,不展示学生当堂画的数轴图;最后没有总结环节,学生直接课堂检测;等等。

下课铃响后,我仍旧在本子上记录着听课随想。一般情况下,听课老师会在课后与我交流。毕竟我不是数学老师,不会参加他们下午的集体备课评课环节。这种交流比较直接,集体备课时大家评课一般多说优点,很少涉及要改进的缺点。

我发现上课老师在门口,我以为她在等我。我赶紧收拾好听课笔记等,来到门口。结果上课老师与所在班级的班主任离开了,去办公室。我故意快步走,来到上课老师的旁边,她没有停的意思,更没有要同我交流评课意见的举动。

在路的分叉点,我故意停了下来,转身问她:“这节课有几个点和你交流一下,好吗?”

她有些惊讶地说:“好啊!”

我询问了她一些自己教初中数学的情况,说了一些这节课的优点。然后,我打开手机里的板书照片给她看,告诉她:“今天的板书有些低了,可以稍微再高些。举的不等式组例子可以放在另外一块黑板上,这块黑板单独写这节课的主要内容。这样板书内容就会很清晰,不会混在一起。”

她挑选其中一点反驳道:“我有些矮,所以就写得矮了。”

我打开听课笔记,问她:“你是哪儿人啊?”

“本地人。”

“这节课你是在用地方口音上课,没用普通话。上课要用普通话,特别是外出赛课的时候,如果用方言上课,肯定是一票否决的。而且,口语太多,如:呢、来着、这haihao等等。要尽量去掉口语,语言精炼化。”

她又反驳道:“哎呀,这是在本校上的公开课。要是出去上课,我是不会这样的,会说普通话的!”

我发现这位老师过于自信,很轻视别人的意见,毫不客气地反问她:“没有平时扎实的训练,能够立刻做到在外赛课的一鸣惊人吗?”

我继续跟她说:“数学跟其他学科不同,要讲究严谨性。教师在画数轴时一定要用尺子画图,发现学生画数轴没用尺子画图,你严格要求了,这是非常好的。但是,你在黑板上没有用直尺画图,教师的示范性非常重要,不能忽视。”

她不再反驳,忽然拿出手机看了下。我反问她:“你有电话吗?”

她说:“没有,有人给我发信息,我看一下。”

我意识到她并没有用心听我的意见。我翻出课件图片,指给她看: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长度单位。你仔细看这几张课件,它们的数轴都没有原点。这样的数轴是不符合规范的。要把原点加上去。还有最后,你为什么不总结呢?

她有些激动地说:“每节课都要总结,有什么意思呢?我这样,不是意犹未尽吗?”

我笑着告诉她:“意犹未尽是引发学生对后面更复杂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组的学习兴趣,你这不是意犹未尽,而是没有味道的戛然而止。总结其实就是反思,反思才会进步。你也可以问问学生还想学什么,或者这节课有哪些不明白的,或者展示一些更复杂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来引发学生课后探索。总结有很多形式,并不是就让学生回答学到了什么,那太简单了。”

我中肯地告诉她:“刚才我提到的这些是我自己的个人观点,在下午你的数学集体备课评课时,可能不会有老师这样坦荡地给你指出来。我希望你能走出学校在赛课上获奖。即使你每次都考第一,但并不代表课堂教学水平就高。提高课堂教学很重要,要去琢磨。”

她说:“看来,以后我要多看书学习了。”

这是一个教初中数学仅3年的教师的上完公开课的状态,相当于一个教育案例。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问题。这位新教师不善于虚心向别人请教学习,过于自信,可能也发现不了自己课堂上的一些问题,可能也不在意这些问题,更不会有意识地去反思改进。虽然她有自己的一些思考,但是忽略平时扎实的语言、板书等等的刻意训练。

我可以不跟她说这些中肯的意见,因为她并没有主动来问我。集体备课时,可能不会有人像我这样一针见血地给她指出问题。如果都是对她的褒扬,也可能会让这个年轻老师飘飘然。如果没有人提醒她,这个老师的教学水平可能就不会有较大进步,这不利于她的专业发展。

教育是复杂的。如果新教师认为自己懂得教育知识很多,认为自己教学很好,只能说明自己不善于学习。越是知识丰富,越是善于学习的教师,越会觉得自己无知,越会注意课堂的别人没有注意的细节。教育教学的世界是浩瀚的海洋,我们需要虚心去探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