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癌偶像的日常】“功夫在癌外”压轴篇:我的非药物治疗的大法宝

 wh文人与画士 2024-05-15 发布于广西

再谈“功夫在癌外”:我的癌后放松之道

作者:pangmao

有朋友最近回国休假,溜达了很多地方,目睹包括故乡在内的多少乡村,整个村庄大部分家庭进城,就剩几口人了。
我震惊的,不是这个大家都早就震惊的事情,而是另外一个面向:数以亿万计的人口,短短一两代人之间骤然脱离乡村,脱离祖祖辈辈千百年积淀下来的生活方式、身心模式,转而席卷到“城镇化”的浪潮里,单从每一个人的身心健康角度来说,会意味着多么复杂深刻的巨变
我当然也算其中一份子,打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几十年之间,从童年到白头,从村到乡到区到县到地市到省会到京城,再到东南西北洋,一层也没有落下过,别的不敢奢谈,看自己也好,看别人也罢,人的身心状态,究竟是怎么经历挤压变化的,多多少少,还算看见了一些:
身而为进城打拼人,在万丈红尘里打拼,物质的受享,有术也有效,然而终究有限,但是精神的炼狱,却貌似没完没了,看不到尽头!包括我自己在内,千千万万肉身凡胎,一句话就可以说完——其实是进入了也许根本就不属于自己的时空与此相对应的,癌症抑郁症等等重大恶疾,地不分哪国哪省,人不分贫富贵贱,越来越多,遍地都是,不足为奇!
我在罹患癌症之前,从少年十五六算起,三十多年,“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一路上闯关夺隘,成绩不能说一点没有,但是总体上来看,我其实一直都处在精神高度紧张状态,更确切地说,恶质竞争的烂泥潭多了一点,而且是越来越崩紧,直到霹雳一声震天响,癌了!
癌了怎么办?认真接受现代科学治疗,那是肯定的,但是回顾一下抗癌十余年的来时路,我真真切切看见了一个与我如影随形的大法宝🧿,其护持功用,绝对不在医学治疗手段之下,这个大法宝🧿最简单的名称,可以叫“放松”。什么,癌了还放松😎?别着急,听我道:

第一,静气,“每临大事有静气”的那个静气。从手术确诊肺腺癌之后,我花了三个月时间,依靠静气功夫找自救之道,“固本培元,先胜后战”的总路线,一经确定,我三度拒绝化疗的“免费大餐”邀请,冒着酷暑返回北京学习郭林气功。这算是本立而道生,“大学”开篇,就是“大学之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个做法,没有一丁点属于我的发明创造,我此前三十多年一路狂奔,一路狂心不歇,只是到这个生死关头,不得不照咱中国人老祖宗的话,照猫画虎,从“知止而后定”开始,描描画画,勉强算“近道矣”。
第二,松弛感,这是与常年努力不懈的练功生涯,相反相成,相辅相成,一体两面的东西。郭林祖师永远是我心目中非常敬佩的人物,她的早期传承者里面,对后辈来说有很多踏踏实实的英雄榜样,应当认真学习,但越是练得久,我也越有机会看清楚,泥沙俱下,围绕祖师名号的无数教条主义经院哲学(往好听的说),鄙陋不堪,更别提那些铺天盖地熏死人的铜臭味在捣鬼。任何一个什么功夫,不论怎么天花乱坠,如果归根结底,带给你的,不是越来越美妙的享受—-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松弛感,那么,我劝你赶快退避三舍保平安。
第三,“ 抟气致柔,能婴儿乎?”这个就算是我希望自己到达的“放松”的最高层啦!注意这个哲学境界,大哲老子发明的,只是设问句,一个永远的设问句,就是要让你经常问问自己:我能达到婴儿的放松身心状态吗?实际上达不到的,怎么可能!这就非常好玩非常有意思啦,拿一个达不到的目标来要求自己,发什么神经呢?还真不是发神经,前面那四个字看见了吧,是让你时常练习“抟气致柔”,无限接近“能婴儿乎”,这就开始了一个无限有趣的,充满了生机的,活泼泼的动态过程。
时间来到新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啦,有没有深感人与人之间,男人与女人之间……戾气太重,人心太冷酷,这城是进了,怎么高楼大厦水泥森林里面,充斥锱铢必较的算计,还越算越惨烈?!中国老派人“温良恭俭让”传统,固然早就无影无踪,曾经世界第一强国美利坚早年的自信开放大度,也眼看着彻底土崩瓦解,灰飞烟灭,无非大家比酷斗狠,结局不问可知。“抟气致柔”不失为一个相当不错的强身保命之道,别人我不知道,反正有小癌督着,我这个抟气致柔,是实实在在好玩,好用,好有意思,让我吃着不尽的大红利
怎么个抟气致柔,怎么个“能婴儿乎”?一点不神秘,我们每一个人身边随时随地都有,就是少有人刻意高举大字招牌,像我这么吹吹乎乎大写特写罢了。比如星期天吧,我在海滩上练功,近在咫尺,看一个男人带孩子玩,一会一个女人也带孩子来玩,看得出彼此素不相识,毫无交集,那父亲玩心大发,拖着拖鞋,把孩子举在自己肩膀上,直冲海滩深处,一人一孩一狗,尽情撒欢。那妈妈,显然斯文多了,把自己和孩子都包裹得严严实实,蜻蜓点水靠边溜达,天地阴阳之道尽显,对于我的练功,何其助益之上佳!

最助益的,当然是“觅我童心N多年前”,海滩上人多起来,我转入溪桥接着练,一个胖妈带着五六岁的儿子,专心致志在我眼皮底下,溪流与海水之间玩耍。那当妈的本来一直负责给儿子包后勤,左手揽衣服,右手提鞋袜,跟后面跑,架不住小男孩玩的如痴如醉,一转眼我见她扔下手上的包袱,加入到儿子的“打水漂”游戏,母子俩玩的那是沉醉不知归路啊!我看着母子俩那笨手拙脚段位,不觉笑出声来,慢慢的,我不笑了:
这不就是学龄前的我,这不就是我的童年活泼泼再现么?
多么熟悉的溪流,多么好玩的游戏,多么放松的童年!那赤脚踩在溪水里的快乐,那“一日上树能千回”的干劲,那亲密无间的童年玩伴!我湖海万里,半世风霜,感恩造物主,让我三生有幸,此身尚能如此自如地抟气,此心还能如此神奇地柔软下来,正在无限接近“能婴儿乎”的美妙境界……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人与眼前风景事物的交合融会,我的话叫“结场”,最需要的不是什么文化水平,而是柔软的心魄、开阔的情怀、丰沛的意绪、足够的好奇,抱歉,这些宝贵元素,大约正是现代人越来越缺乏的,我已经见过多少“户外摄影爱好者”,面对大自然,基本上就三段式口头禅:漂亮,真漂亮,真TMD漂亮😻!你让如此语言乏味面目可憎的现代人,怎么去情满山意溢海,怎么真正放松下来呢?
作为一些反证,可以提请读者朋友注意一下本文配图,你看到的所有海滩上天伦之乐,以及鹤舞翩跹的自然美景,大约都会看到一个共同的背景,那就是海岸上的半山豪宅区,那是这个国家最昂贵的顶级住宅区。那里的核心部位,又有着在网络论坛上以中国超一线城市“冠名”的街道——每隔一段时间,那里就会以骇人听闻的刑事案件,比如XXXX,瞬间冲上本地媒体头条,随后一点点披露出来的案件细节,都具有一个共同特征:移民的神秘富豪当事人,无论男女,在案发前已经陷入极度紧张的精神困局,所谓出门就“早上滑雪,傍晚冲浪”的顶级环境配置,完全没有让社会大众看出应有的治愈价值。知道一点这种背景故事,你不觉得咱们这些在海滩溪桥上,长年累月,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流连忘返的普通人,才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的确确完全如苏东坡老师说的,就是如此江山风月的正主吗?!
归根结蒂,以上所谓放松之道,所谓非药物治疗的大法宝🧿,和我十余年抗癌“三无”(无症状无痛苦无长期毒副作用)的成果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当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但是,可不可以说一句,肯定是正相关的关系呢:
       朋友啊,登山观海,积健为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