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时,中原地区乱成一锅粥,为什么其他国家没有趁虚而入

 翰林冷知识 2024-05-15 发布于北京

边疆他国(部落),之于中原王朝,绝对是噩梦般的存在,尤其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突厥、柔然、契丹、蒙古……这些名字曾响彻整个夜空。

哪怕是公认中能打的战国时代,中原各国武力值飙升,也非常头疼北方那些骑马的。为了避免和他们硬刚,长城施工队妥妥到位。

▲三国形势图

打遍中原无敌手的秦始皇,统一了中原地区之后,还把长城连在一起。“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万里长城,可是用GDP换来的,要不真挨打。

到汉高祖刘邦时,那更是老脸丢到球鞋里,白登之围差点没回来……

但到了三国时期,中原各诸侯乱成那个样子,反而其他国家没有趁虚而入,甚是奇怪。

▲长城关口嘉峪关

其实并不是其他国家不把握机会,而是实力悬殊相差太大。本来其他国家没这么弱,尤其是匈奴,那个把刘邦刘老汉焖在白登的狠人民族。

但是,大汉朝在老大丢脸之后,大力发展军事业务,终于培养出卫青、霍去病一大批猛将。

▲白登之围

他们自带GPS导航系统,直入大漠三百余里,匈奴就是躲坑里都能挖出来。当时连匈奴人自己都不理解,茫茫大漠之中,完全没个标记,他们是怎么被找到的?有时候甚至他们自己都觉得自己走丢了,但每次都被摩擦得特别精准。

一来二去,匈奴基本上就被干废了,直到东汉末年都还没完全恢复。所以,有一种说法叫“独汉以强亡”。

▲曹魏关系图

等到三国时,教育匈奴的重任曹操接了。曹大佬的方式是真教育:南匈奴的呼厨泉单于进拜时,曹操直接扣了他,让他在中原接受汉文化教育。然后让右贤王去卑监理南匈奴。

安稳了没多久,曹操觉得南匈奴的“教育水平”还是问题,学历不太高。于是,又把南匈奴折腾分了班,一分为五,再整出个实验班啥的。南匈奴一下子就没得实力了,这波操作666

当然,作为三巨头之一的刘备刘老汉也没闲着,羌族南蛮在五虎将和龙凤军师的照顾下,就没落着好。

《三国演义》尽管不是正史,但里面“七擒孟获”的桥段,还是能看出蜀汉正规军收拾杂牌军如同“猫捉老鼠”。

▲曹操高陵出土刻铭“魏武王”石牌

孙权对付山越,也是颇有心得。

一帮能干的大都督,曹操有时候都吃瘪。至于对付这帮“捣腾山货水产”的,派二队三队上就可以了。

入得《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三国志平话》中,也有一些周边比较能打的部落,比如马家、董家,当年把西凉收拾得服服帖帖。但引兵中原之后,风光了没几年,就又被中原门阀士族们收拾得服服帖帖。

来自黑山白水之间的公孙瓒,“白马将军”的名号挺响亮,但遇上阵法诡异的中原诸侯们,还是回家养大白马来得踏实……

所以,不是其他国家不愿意趁虚而入,而确实是“臣妾做不到啊”。

以上。

参考资料:《三国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