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彩虹之门:可以反思,但别反刍

 彩虹之门疗愈馆 2024-05-15 发布于北京

“天龙八部”中鸠摩智,被尊称“大轮明王”。

他不缺少毅力,从大理到姑苏,再到擂鼓山、少室山、西夏......走遍神州的每片土地;

他更不缺少天赋,可以说是武学天才,火焰刀、慕容武学、小无相功、少林七十二绝技、易筋经、六脉神剑......

但这样一位高手,最后却落得走火入魔功力尽散,让人叹息。

其实不止练功有走火入魔的风险,我们做人很多时候也身处这种境况之中:

反复回顾自己的失败,不断地去想自己没做好的事;

我怎么说了那么蠢的话,不应该这么说的;

工作项目又没谈成,我怎么什么都做不好......

当我们像困在井底不停打转的鸠摩智一样,不停问自己“为什么”却始终得不到答案时,可能离“走火入魔”也不远了,而这背后便是一种“反刍思维”。

过度“反刍”非但对改变现状没有帮助,还会让人陷入无休止的内耗。

01

反刍和反思不是一回事

“反刍”大家都知道,指动物会反复咀嚼它的食物。

而反刍思维是指经历了负性事件后,个体对事件、自身消极情绪状态及其可能产生的原因和后果进行反复、被动地思考。

它是一种被动的、以自我为中心的、难以控制的,重复性消极想法。

乍一看,这好像就是平时说的“反思”,没什么差别。

事实上,两者区别极大。

虽说同样都是思考问题,但“反思”是梳理事件发生的过程,把核心问题找出来并且为此寻求解决方案;

而“反刍”只是来来回回咀嚼那些事件给我们带来的负面情绪和后果,对问题的解决毫无作用。

明知这件事对现在来说是没用的,甚至没有多少意义,但还是老想着这些事情,一直陷入情绪里面无法自拔。

还记得《武林外传》里佟湘玉的那段经典的台词吗?

“额错咧,额真滴错咧,额从一开始就不该嫁到这儿来。额不嫁到这儿来,额滴夫君就不会死。额滴夫君不死,额也不会沦落到这个伤心的地方……”

佟湘玉这段带着口音的抱怨让人想笑,但细想又觉得她可怜。她这便是典型的反刍思维,而不是反思。

反刍思维想的都是后悔,因为一个错误举动引起的多米诺骨牌似的灾难,对生活和接下来的行动没有任何指导意义。

如果是反思,佟湘玉的台词便该换成这样了,“额再做啥决定啊,就应该深思熟虑,不能想一出是一出了。”

02

走出反刍思维的循环怪圈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不要想粉红色的大象”。

请你不要在脑海里“想像一只粉红色的大象”,我们会发现,越命令自己不要想,越容易联想出大象的样子,比如“粉色”“长鼻子”等等。

这便是典型的,越压制什么,越容易想起什么。

同理,在生活中我们也有各种“目标”,但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难免遇到挫折与失败,这会带来诸如沮丧、伤心、烦躁等情绪。

为了摆脱这些情绪,人们会选择压抑自己的目标——只要不去面对这个目标,便不用担心再遇到挫折与失败。

但越是压抑这个“目标”,人们反而越容易想起“相关的信息”——某句话、某个细节、不堪的后果等。

渐渐地,我们在情绪中越陷越深,离我们的“目标”越来越远,甚至不少人早已忘记了自己的目标。

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既然一开始影响我们的是情绪,那么,想要终结反刍,我们首先需要学会处理情绪,这样便可以重新聚焦到那些被情绪掩藏起来的“目标”。

比如:我为什么反反复复生气?也许是因为我的人生又被父母做了选择,我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以及选择的自由。

我为什么总是憎恨?也许是因为我在期待父母的微笑,却迎来了重重的巴掌和发聩的辱骂。

我为什么显得很冷漠?也许是因为别人享受着校园里的友情,而我却接受着老师的责罚与同学的霸凌,我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与包容......

有时候,改变并不是一种奢望。

尝试重新理清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或许就能慢慢从情绪的漩涡中走出来,这时我们便会看见自己的“目标”,自然知道“可以怎么做”了。

这里有5个帮助我们走出反刍思维的方法,可以参考。

首先,识别出容易触发自己反刍的事件。

回想一下过去触发反刍行为的事件,比如和还不够信任的人协作,或者做和金钱有关的重大决定等等。

在这一步要注意观察,我们主要是责备自己,还是责备他人。

第二,拉开心理距离。

接下来,我们需要拉开自己和反刍事情之间的心理距离。

比如,我们可能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又或者明明做得很好却自认为不够成功。

拉开心理距离的一个方法是告诉自己,脑子里的这堆东西只是念头和感觉而已。

我们要告诉自己“我感觉我做得不够好”,而不是“我做得不够好”。

甚至可以更轻描淡写一些地提醒自己:“我这个喜欢反刍的脑袋又在作怪了。”

第三,区分反刍和解决问题。

反刍偶尔能带来有用的洞察,但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一种逃避方式。

一般来说,反刍越多,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差。

反刍会让人不去寻找解决方案,或者无法快速有效地执行解决方案。

要想从反刍模式进入行动模式,我们要问自己:“基于目前状况,最佳选择是什么?”

即使这个选择不完美或者不够周全,我们也应该先采取初步行动。

第四,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在反刍,可以先设法转移注意力,做一些耗时不长、需要占用精力但难度不大的事情,或者也可以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到本该做的事情上。

此外,慢跑或散步等运动,也可以帮助反刍的大脑平静下来。

第五,寻找思维陷阱。

反刍有时是由认知错误导致的,而在反刍状态中,我们恰恰不太能意识到自己的思维陷阱,这就让我们难以摆脱过度思虑。

解决方法是,在平静状态下总结自己容易犯的认知错误,这样我们便可以在情绪低落时也能识别它们。

看到这里,其实你会发现,“反刍”在反映着我们跟自己的关系。

我们都说成年之后要做自己的父母,反刍便是在提醒我们:作为父母,你对作为孩子的那个自己太严苛了。

王尔德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从这个角度,走出反刍思维也是爱自己的开始。

下次犯错的时候,学会摸摸自己的头,说一句:这没什么。

我们会发现:其实,也真的没什么呀。

顺着“反刍”的钥匙,给自己进行一次“自我疗愈”

在反刍的过程中,我们的注意力往往会集中在痛苦的本身、引发痛苦的原因上,却很少关注怎么解决痛苦。一遍又一遍无效的反刍,并不能帮助自己挣脱自责、焦虑的漩涡。反而会让我们沉湎于对已经发生的消极事件的回忆,还会让我们担忧一些可能根本不会出现的问题。

与其逃避反刍,把情绪的阀门锁死,不如顺着“反刍”的钥匙,进行一次更有效的“自我疗愈”。

首先在我们意识到自己开始过度反刍时,先不着急喊“停”,而是在一个安静的环境,将头脑中的焦虑、不甘、意难平,都记录下来。

例如在彩虹之门疗愈空间,我们可以在色彩心里疗愈师的引导下先“静”下来,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看到自己真实的情绪状态,例如纠结、反刍等,看到这些情绪背后更深层次的痛苦,例如恐惧、不安、破碎等等;

然后直面痛苦,给这些黑暗的生命力一个出口。我们可以运用色彩瑜伽、茶花香道、游戏、绘画等疗愈方式清理和释放情绪,面对自己的任何情绪状态和不足也不再评判与抗拒,而是体验自己的真实感受,接纳一切的发生,让情绪可以自然流动;

最后将黑暗的生命力转化成彩色的、鲜活的生命力。当我们允许并接纳自己内心真实感受时,那些低频的恐惧、不安等情绪也将转化为高频的宽容、爱等高频情绪,这样我们在面对任何人和事物时,都能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也能有足够的能量动力激励自己寻找改善的方案,过一个“我也很好”的人生。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走进彩虹之门,关注七彩人生,解开人生路上的困惑,我们下期见!(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