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用“酒大黄”一药抵千军,消除患者多年耳鸣,有些方子一旦写出,就

 易医探原 2024-05-15 发布于河南
重用“酒大黄”一药抵千军,消除患者多年耳鸣,有些方子一旦写出,就立于不败之地。
 
我从事中医多年,从小白都老练,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也被病人指着脊梁骨骂过,也因治不好患者自责过。
 
但我从未想过放弃中医,因为中医对很多患者而言,不只是治病的地方,而是归宿。
 
来医馆80%的人,是因医院治疗未果,迫于无奈前来看中医,这是他们最后一道防线,在我看来就是归宿。
 
我曾也是一腔热血,抱着挣钱的心,找了一份安稳的工作,如今看着自己一亩三分地,一间屋子治病,一间屋子生活,我很欣慰。
 
因为我最终把中医,看成治病救人的场所,而不是挣钱的工具。每一病人来到医馆,我有义务还他们一个健康。
 
前段时间,医馆来了一位耳鸣患者,他说自己刚患耳鸣的时候,就去医院做了各种检查,但结果都正常,没什么大事。为此,他还找人看自己是不是招惹了什么脏东西。
 
询问后,了解到耳鸣可是把患者折磨得不轻,主要症状有没有精神,时常头晕,听力有所下降,伴随失眠,口干舌燥。
 
辩证后,我发现造成患者耳鸣的原因主要在于痰。为什么这么说?
 
中医说:无痰不作眩,再加上患者脉象数落,为火之象,由此判断,火炼津为痰,痰火上引,引发了头晕、耳鸣,睡眠不好。
 
《续名医类案》说:盖火降则痰自清矣,意思是火消去了,痰也就不翼而飞了。
 
于是,开出方子:菖蒲、远志、酒大黄、半夏、枳实、甘草。
 
这张方子是爷爷留给我的,不过根据患者症状,我又加入了2味安神开窍的药。
 
接下来讲讲用药思路吧:
 
既然患者有火热之邪,那就将热散去,半夏可化燥除湿;甘草既能解毒清热,还有中和各位药性之效;菖蒲、远志均有开胃化湿,安神开窍的功效。
 
这个方子中,点睛之笔为酒大黄,为什么说它一药可抵千军呢?
 
酒大黄,顾名思义是大黄经过酒泡制而成,大黄本是一味攻下积滞、泻火凉血下泻的药物,而酒又有辛散上行之优势。
 
泡制的药材,酒就可带着大黄,顺势而上,将头面的火热之邪,再顺势而下,带出去。古有医书记载,光绪帝当时眩晕,御医就是以酒大黄为药引,为其制药。
 
火降下来了,痰就消失,如此一来,耳鸣眩晕不治而治。大部分耳鸣患者,都是因痰引起,这个方子当时被写出,药换理不换,帮助了很多耳鸣患者。
 
看着日益增多的患者,我心里倍感伤心,患者越来越多,可好医难寻,每当从患者嘴里听到,在哪喝了很贵的中药,却不起效,我都很生气。
 
不明白医者明明是救人的,怎么会变成如今这幅唯利是图的模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