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红如醉的老翁

 经方人生 2024-05-15 发布于四川

81岁的S老先生这次来,脸上的红色淡了好多。他微笑着说,现在小便增加了,头晕少了,脚酸软也好多了,走路已经不偏了。

3个月前,他在女儿的陪同下,步履蹒跚地来到我诊室。他等,身高170cm体重70kg,皮肤细腻白润有光泽眼袋较大,脸色红红的,像喝醉了酒,嘴唇紫手震颤以左手为重嫩红胖大苔中部黄腻,脉弦

他说起话来,慢条斯理:“曹医生,我最近一吃东西,就感到胸闷、肚里发胀,没有饥饿感,走路会喘,有点心慌,而且走路有点偏,”他轻咳了两声,又说:“有时会咳嗽,没什么痰,脚底总觉得凉,小便有点少,大便还可以,睡觉是吃艾司唑仑的......”我盯着他的脸:“你的脸总是这么红吗?”“是的,红了很多年了。”他淡淡一笑。

他有高血压20,肝囊肿30年,双侧颈总动脉斑块形成九年前,曾因大口喘气,入院检查。心超提示,二尖瓣关闭不全伴左房增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伴左室增大,以及轻度肺动脉高压。之后,一直服西药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匹伐他汀钙分散片治疗。两年多前复查心超,除了之前的2个瓣膜的诊断,还见少许心包积液,已无肺动脉高压。近日检查心功能指标NT-proBNP1642,明显增高。

做腹诊,腹力中等,叩之有明显气声。结合本次主诉“一进食就胸闷腹胀,没有饥饿感”,脑海中跳出一句话,“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这两方,均可用于消化道疾病或心血管疾病。有是证,用是方。于是,我开出处方:茯苓杏仁甘草汤合橘枳姜汤。

药后复诊,他的胸闷腹胀、气喘、心慌均有明显好转饥饿感恢复了,食欲改善了舌苔也变薄了,小便也稍微多了些。

老先生思路清晰:“曹医生,我吃了你的药,感觉很好。现在,想请你再帮我解决走路偏的问题。我有时会头晕,两条腿软、沉重走路没有力”他女儿是中医爱好者,在旁边补充道:“我爸之前有一次起床时,头晕目眩,吃了我开的真武汤10剂,就好了。”

真武汤证,虽也有浮肿貌,或肢体震颤,步态不稳,以及头晕、心悸、乏力、多汗等证。但其面色多黄或黄黑,无光泽,且全身皮肤干燥粗糙,与本案患者不符。我略感迟疑,但一时也想不出更好的方,就勉为其难地合上了真武汤。但后来证实,此方效果并不好。

一个月后,我的恩师黄煌教授来到江阴,开办经方培训班。患者趁着难得的机会,求诊于黄煌教授。黄教授在详尽了解病史、仔细查体之后,说道:“面翕热如醉状......与桂苓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他开出处方:桂苓五味甘草汤,合茯苓杏仁甘草汤,合橘枳姜汤。

坐在一旁的我,恍然大悟,是呀,我当初怎么就没想到,桂苓五味甘草汤这张方呢?

服药半月后,S老先生独自来到了我的诊室。他告诉我,现在小便量明显增多,头晕也很少发作了,下肢软沉重感明显减轻,走路已经不偏了。人觉得轻松了许多,腹中只有轻微的气声,脸上的浮红也褪去了大半他感到很满意。

桂苓五味甘草汤,仅四味药:桂枝、茯苓、五味子、甘草。它是一张古代的平喘固脱方,适用于以咳逆上气、心悸、头昏、多汗为特征的疾病。其经典原文为:青龙汤下已......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小便难,时复冒者。

S老先生患有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心功能不全。其人面色浮红,面目浮肿,经常头晕,易于咳嗽气喘,下肢无力,走路偏,足底凉,手震颤小便量少。以上抓手,与原文中的经典方证,较为接近。其中,尤以面色浮红如醉,即“面翕热如醉状”,为主要着眼点。

他的面色浮红,头晕,易于咳嗽气喘,手震颤均可看作是气从小腹上冲胸咽”的表现,符合桂苓五味甘草汤证。

他进食后的腹胀,以及腹中叩击有气声,则是“胸中气塞”的表现,符合茯苓杏仁甘草汤及橘枳姜汤证。

三方相合,则上冲之气逆得降,胸腹之水气得消。

对于心功能不全,临床可以使用的经方还有很多,如四逆汤、真武汤、桂枝茯苓丸、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生脉散、枳术汤,以及五苓散、茯苓饮、苓桂术甘汤等等。这些方,均可不同程度地减轻患者的各种不适症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从而延长他们的寿命。

如何鉴别使用?老祖宗早已告诉我们一条真理,那就是,方证相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