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诊学——津液辨证的要点(如何快速抓痰、湿、饮、水肿之间的辨证要点)(中篇)

 小胡TCM学习吧 2024-05-15 发布于天津

4.湿邪

1.湿邪属于外感邪气里面六淫的其中一种,其致病特点如下:



六淫——湿邪致病特点

(1)湿邪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

(2)湿性重着。

(3)湿性粘滞。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往期回顾:

中基学——病因(外感与内伤)



2.湿邪致病得分类

而湿邪最易,也是最常见的侵袭脏腑便是“脾”,

因为脾脏的生理特点是“喜燥恶湿”,

又因为脾主运化,掌管着全身水谷精微的运化,津液的输送,

所以一点点湿邪的紊乱,就会导致脾虚湿困,

湿邪导致的疾病,一个是外感——湿淫证,

一个是内伤所致——湿邪困脾,

(当然还有其他脏腑的湿邪侵犯,比如肝胆湿热,但在此先不做深入赘述)

3.湿邪致病的辨证要点

公式:脏腑疾病表现+湿邪的表现+舌苔腻、脉濡、缓、细;

舌脉:湿邪的确定可以先看舌脉,苔腻可以最直观的提示湿邪的存在,当时苔腻还可以提示痰证,

脉象最常见的还是濡脉和缓脉,细脉在考研范围内更常见的还是虚证,

湿邪的表现:头重如裹、头昏;身体困重、四肢酸楚沉重;小便浑浊不清等;

湿邪的表现其实就是湿邪致病得特点,因为湿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所以湿邪困阻头部会出现头昏;

湿邪重着、粘滞,所以身体困重,头重如裹,

另外湿邪趋下,且为阴邪,所以会有小便浑浊的表现,

抓住身体困重、头重如裹、小便浑浊即可。

脏腑的表现:湿邪停聚在脾为脘痞、纳呆、呕恶,脘痞很重要,很多人通过胸闷就判断湿邪困脾,这是不准确的,胸闷更多是提示气滞在胸,这是气滞的提示词,

而脘痞则提示湿邪或者饮食停滞,

纳呆是湿邪困脾最常见的提示词。

4.湿邪与痰、饮的鉴别

舌脉:苔腻可以提示痰证或湿邪,

苔滑提示饮证,

这一点特别容易遗忘,注意鉴别,

脉濡、缓、细——湿邪

脉滑、弦——痰证

脉滑——饮证

注意鉴别哦



往期回顾:虚实浮沉缓速都在这里了

1.脉诊歌诀

2.脉诊歌诀

3.脉诊歌诀

4.脉诊歌诀

5.脉诊歌诀

6.脉诊歌诀

7.脉诊歌诀


基本通过舌脉可以对湿邪、痰证和饮证做个大致判别,

另外就是结合症状啦,

湿邪会有“困重”的表现,比如头重如裹,四肢酸楚沉重等,

痰证会有有形痰邪闭阻局部导致的包块,或者咳嗽痰多,或是无形之痰导致的梅核气等标志性提示;

饮证便是四大饮证的《金匮要略》经典条文啦,

忘记了的同学可以翻看“上篇”推文内容,

另外剧透一下:咱们“下篇”更新“津液亏虚和燥邪”的辨证要点哦!

如果觉得推文对您有丢丢帮助,还希望点点关注,一键三连,靓仔靓女给些支持呀!

【往期背诵合集回顾】

方剂学——解表剂方歌及考点汇总

方剂学——泻下剂方歌及考点汇总

方剂学——和解剂方歌及考点汇总

方剂学——清热剂方歌及考点汇总复习

方剂学——祛暑剂方歌及考点汇总

方剂学——温里剂方歌及考点汇总

方剂学——表里双解剂方歌及考点汇总

方剂学——补益剂方歌及考点汇总(补气剂、补血剂、气血双补剂)

方剂学——补益剂方歌及考点汇总(补阴剂、补阳剂、阴阳双补剂、气血阴阳并补剂)

方剂学——固涩剂方歌及考点汇总

如果觉得推文对您有帮助,还请帮忙点点“关注、在看”,给小编一些鼓励与支持,感谢!


END

往期精彩回顾(点击下方蓝色文字即可进入对应内容合集)

中基学

中医藏象——心包络

中诊学

中医“寒”的汇总小结

中药学

解表药(发散风寒药)+清热剂思维导图回顾

方剂学

方剂学——理中汤、小建中汤

中内学

中内肝胆病——积聚、鼓胀

针灸学

针灸学——特定穴(上)

考研复试

天津中医药大学一附属中西医结合导师介绍·上篇(专硕)

其他

笔记——眼科小知识

今天的分享就到此为止了,我是小胡,未来的我们,无论走向何方,终会感谢现在这段称之为努力的时光。
文章内容来自文献古籍与中医学教材,涉及图文部分源自中医学10版教材及网图,如有侵权,请及时留言联系删除。
关注我,了解更多考研基础备考知识。文章思维导图及相关考研内容为个人创作,未经授权,请勿商用!
商务洽谈工作号:mtyhushuo(添加请备注合作来意)!
欢迎加入中医考研交流群,韶华易逝,莫负流年。


别忘了点

分享、

收藏、

在看、

点赞

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