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偏师,寻淮洲的22年

 哈哈狮的信箱 2024-05-16

寻淮洲,1912-1934,湖南浏阳人,双百英模。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长征途中共有约15万名红军将士牺牲,其中11名是军级以上干部,寻淮洲是第一个牺牲的高级将领。

1934年12月,寻淮洲在安徽太平县(今黄山)谭家桥战斗中腹部中弹牺牲,年仅22岁。

一 开端

1912年8月29日,寻淮洲出生于湖南浏阳莲溪乡黄狮塘村。父亲寻余盛是农民,母亲胡聘秀。

9岁的时候,父母将寻淮洲送入小学就读,这一读就读出了一个革命少年。

1925年,大革命风暴开始席卷中国大地。寻淮洲参加了儿童团、学生联合会、反日雪耻会和农民协会。成为当地的学生领袖、闻名浏阳的少年。

1926年,寻淮洲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15岁的寻淮洲娶妻了,新婚妻子叫吴甘梅

1927年5月,许克祥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浏阳陷入了白色恐怖。本家大土豪寻选模宣称,不杀寻淮洲死不瞑目。

寻淮洲告别了父母和新婚妻子,赶赴浏阳参加工农义勇军。可是刚出家门三里路,寻淮洲就被清乡队捉住了。

幸好看守寻淮洲的清乡队队员是一个老实农民,他主动提出将寻淮洲放走,一切后果由自己承担。

寻淮洲非常感激,但又怕这位农民要承担私自放人的后果,就自己登上房顶,揭开几行屋瓦,制造了扒开房顶逃走的假象,逃出了虎口。上墙揭瓦的本领来自于寻淮洲在学校的刻苦练习。

平时多掌握一项技能,在关键时刻就多了一份实力和机遇。

逃出进来后,寻淮洲一气跑到了平江长寿街。浏阳工农义勇军正在和平江工农义勇军合编,准备去参加南昌起义呢。

寻淮洲刚满15岁,个子矮小,还不够一条枪高,义勇军不肯收,劝他在平江参加地方工作。寻淮洲不依,赖着不走,最后只好收下了。

从此,寻淮洲开始了戎马生涯。

二 历程

1927年8月5日,平浏义勇军到达南昌近郊。

但此时南昌起义部队已离开南昌南下了,义勇军只得向西转移,辗转抵达江西铜鼓。

在铜鼓,寻淮洲等来了毛泽东。

1927年9月初,毛泽东抵达铜鼓,向平浏工农义勇军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决定将浏阳、平江工农义勇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参加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在湘赣边界爆发。

秋收起义后,寻淮洲跟随毛泽东上了井冈山。此时,寻淮洲是九连副班长,冬季时升任成了排长。

1928年,16岁的寻淮洲转入了中国共产党。

此后,寻淮洲开始了火箭般的蹿升,当之无愧的军中明星。

1929年,寻淮洲升任红四军31团3营8连连长,并随红四军转战去了赣南和闽西。

31团是毛泽东秋收起义的部队,团长是朱云卿,3营长是赫赫有名的伍中豪。

朱德、毛泽东下井冈山就带了28团、31团两个团。下山后,朱德闹分家,朱德带着28团走前面,毛泽东就带着31团跟在后面。

28团团长是林彪。

寻淮洲是跟着毛主席的。

1929年12月28日,古田会议,毛泽东重掌红四军。

会后,毛泽东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名句。

团长

1930年,18岁的寻淮洲升任红十二军34师100团团长,在红军中以游击战著称。十二军军长是罗炳辉。

寻淮洲是如何从连长到团长的,我没有查到。唯一能说明的是,寻淮洲的成长速度极其惊人。他身手不凡,作战时视死如归,凶狠无比,动不动就亲自上阵。他最后也是牺牲于亲自冲锋中弹。

师长

1930年12月,第一次反围剿胜利结束,寻淮洲的34师100团活捉了蒋军师长张辉瓒,他因此升任红一军团第12军35师师长。

马上寻淮洲就要追上自己的军长罗炳辉的职务了。

当时寻淮洲还不满19岁,个子矮小,穿着朴素,不知底细的人还以为他是首长的警卫员。

1931年4月,第二次反围剿。寻淮洲率红35师在江西兴国高兴圩阻击敌第十九路军。

1932年7月,第三次反围剿。寻淮洲率红35师与红35军及地方武装大张旗鼓地向西行动。

可见,从提拔为35师师长开始,在红一方面军中,寻淮洲渐渐成为了扮演诱饵的角色,吸引敌人,给红军主力提供战机。

这可能就是最后由寻淮洲来率领北上抗日先遣队,掩护红军主力的原因吧。

1932年3月,寻淮洲转任红一军团第15军45师师长。45师的前身是第4军13师。

1932年6月,第四次反围剿。

1932年10月,寻淮洲调任红22军31师师长。

军长

1932年12月,寻淮洲升任第21军军长。至此,寻淮洲与曾经自己的军长罗炳辉同级啦。

他先后率部参加了攻打南丰、泰宁、黄狮渡、浒湾等重要战斗,以及著名的黄陂、东陂战役。

黄陂战役中,寻淮洲率21军插入敌后,切断了蒋军52师退路,为全歼该师创造了条件。

因战功卓著,寻淮洲荣获中革军委的特别嘉奖。

彭德怀的师长

1933年6月,红21军与红7军合编为了红三军团第5师,寻淮洲任5师师长。

这是寻淮洲第一次降职,从军长变成了师长,而且脱离了毛泽东,去到了彭德怀军中。

1933年7月1日,红三军团4师、5师和红五军团34师及红19师四个师奉命组成东方军,执行收复沦陷的闽西连城、新泉苏区并开辟闽北新的苏区的战略任务。

军团长

1933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开始。

王明下令在闽西作战的东方军迅速返回赣东北抵御敌人。继而又命令红三、五、七军团攻打敌人重点设防的硝石、资溪桥、浒湾和八角亭等地,致使红军三个军团东突西击于敌人的主力和堡垒之中,完全陷入了被动。

1933年12月下旬,中央又下令以红三军团为主组建红军东方军,同时命令红七军团集中在福建泰宁进行整编,拨归东方军指挥。

整编后,21岁的寻淮洲任红七军团军团长。

1934年1月,寻淮洲当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

1934年3月,蒋介石调集11个师大举进攻中央苏区的门户广昌

这时候,寻淮洲和他的红七军团又成了偏师,掩护之师。

为了配合主力红军展开广昌大会战,寻淮洲率领红七军团发起归化战役,收复归化。接着乘胜攻克永安,并在三元附近的湖源打了一个歼灭战,歼敌一个旅又两个团,缴获的武器弹药足以装备一个军团。

但是偏师无法改变整体战局,红军没能守住广昌,中央苏区不保了。

三、陨落

1934年7月初,红七军团奉命由闽西返回瑞金,并将全军团扩充到了6000人,编为三个师,每个师相当于一个大团。

为了调动一部分围剿中央苏区的敌人,同时宣传抗日救国主张,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和游击区。再一次,红七军团成了被牺牲的对象。

红七军团

红七军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对内仍称红七军团。

军团长:寻淮洲

随军中央代表:曾洪易

军团政委:乐少华

参谋长:粟裕

政治部主任:刘英

寻淮洲、乐少华、曾洪易三人组成先遣队军事委员会,决断军团一切政治和军事问题。

显然,粟裕此时还没有决策权。

随军中央代表曾洪易,面对着艰险的斗争环境,悲观动摇。他于1935年投入了国民党的怀抱,1949年被捕,1951年死于狱中。

政委乐少华,左倾政策的坚决执行者,既无实际斗争经验,又蛮横霸道,动辄拍桌子骂娘,滥用政治委员最后决定权。乐少华死于1952年,当时是东北工业部副部长,后来得到了平反。

担负特殊任务的红七军团北上抗日先遣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身为军团长的寻淮洲前途极其坎坷。

1934年7月,他和乐少华奉命转战闽浙皖赣边。11月所部进入闽浙赣苏区,与方志敏领导的红10军合编为红10军团,他任第19师师长,继续率部北上。

打福州

1934年7月7日晚,寻淮洲率领红七军团从瑞金秘密出发,执行北上抗日先遣队任务。

在红九军团的掩护下,红七军团经长汀、永安、尤溪,渡过闽江,准备直接北上浙西,然后去皖南。

这时,中革军委突然电令寻淮洲率部东进水口,威胁并相机袭取福州。

1934年8月1日,红七军团进占水口,并在水口召开了八一纪念大会。寻淮洲被授予了二等红星奖章。

1934年8月7日,红七军团抵达福州西北近郊,当晚对福州发起强攻,激战一昼夜,曾一度攻入市区。蒋介石急调一个师增援福州,红七军团撤出战斗。

转战

而后,红七军团相继攻克罗源县城、福安穆阳镇、庆元县城,于9月初进入闽北苏区的古楼游击区。

这时,乐少华一味盲目执行中革军委命令,专横无忌;曾洪易贪生怕死,一到闽北就提出要去闽浙赣大苏区,并直接拍电报要闽浙赣军区派部队接应,均受到寻淮洲的坚决反对。

红七军团经过短暂休整后,北上浙西,在毫无根据地和游击区依托的条件下,按照中革军委规定的时间、地点、路线、里程艰苦转战,攻占了江山清湖镇,渡过江山港,进到江常公路的大陈地区。


1934年9月18日,中革军委又电令红七军团:立即袭占遂安,并以遂安为中心开展游击战争,建立苏区,而后向浙皖边境发展。

寻淮洲不顾中革军委的指责,率部转向皖赣边行动。


寻淮洲向中革军委建议,红七军团留在皖赣地区开展游击战争,扩大皖赣苏区,寻机入浙行动。精简机关,充实战斗连队。在敌人猛烈进攻的情况下,允许红七军团机动、自主地解决紧迫问题。

但建议未获批准。

寻淮洲只得率部转移到闽浙赣苏区整顿补充。

至此,红七军团自瑞金出发已历时四个月,行程2200多里,转战闽、浙、赣、皖四省的几十个县镇,击退了敌人无数次围追堵截,一度威震福州、杭州、徽州、芜湖和南京。

红七军团还给沿途各游击区留下了1000多名军事骨干,到达闽浙赣苏区时仍然保持有3000多人。

可是,中革军委却指责红七军团没有完成任务,寻淮洲也被扣上“染上了机会主义”、“执行退却逃跑路线”、“违抗中央命令”等帽子。

红十军团

1934年11月4日,中革军委命令红七军团与新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团。

军团长:刘畴西

军团政委:乐少华

寻淮洲则由红七军团军团长,降为红十军团19师师长。

我们现在有理由相信,此举深深的挫伤了寻淮洲的情感。

红19师

整编后,红19师奉命出动到浙皖赣边打击追剿之敌,发展新苏区。

寻淮洲摆脱了乐少华的干扰,根据实际情况,主动灵活地打击敌人,先后率部于遂安白马和分水击溃两个浙江保安团与蒋介石的嫡系部队王耀武补充旅,继而攻克旌德县城,并经泾县和宣城之间北上,威胁芜湖和南京,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正当寻淮洲率红19师作战所向披靡之时,却突然接到上级命令立即回师与红十军团部会合。

寻淮洲无奈率红19师回返。

陨落

蒋介石获悉,以七个师又六个旅大举围剿。

1934年12月14日,红19师同国民党军于黄山东麓谭家桥地区交锋。

寻淮洲亲自带领部队抢夺制高点,身受重伤,由于流血过多,加之转移途中担架颠簸及医疗条件有限,到泾县茂林镇不幸牺牲,年仅22岁。

王耀武旅获悉寻淮洲已经牺牲,并安葬在茂林,便掘开坟墓,拍摄照片,将寻淮洲的首级割下,装入石灰桶内,邀功请赏去了。

当地游击队将寻淮洲的遗骸重新安葬于蚂蚁山的隐蔽处。

1938年5月,陈毅率新四军第一支队开辟敌后根据地途经茂林,带领官兵前往蚂蚁山为寻淮洲修治墓道,祭扫陵墓。

陈毅亲自起草碑文,与政治部主任刘炎专程找到当地著名石匠杨同发,请其连夜挑选了一块大石碑,将碑文精刻在上,并率部于第二天清晨举行了隆重的立碑仪式。

有情有义陈毅元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