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浓缩1081页的精华:2023版北大核心目录评价体系剖析!

 中州期刊 2024-05-16 发布于河南

三度寒暑,数载辛劳。2023版北大核心目录终于出版,感谢北图期刊评价组及各单位参研专家,让我们在学术品读与发表中有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期刊评价是一项难度大,关注度高的工作,在“以刊评文”的当下,甚至成为不讨巧、争议大的项目。而《中文核心要目总览》在巨大的挑战面前,已经成功推出十版研究成果:《中文核心要目总览》1992、1996、2000、2004、2008、2011、2014、2017、2020和2023年版。

本次出版的是2023版核心目录,全书共计1081页,装帧精美,售价为550.00元。

书确实很厚一本,不便携带。小编大概比对下,其厚度要超过40个1元硬币的厚度(1元硬币的厚度=1.85mm)。其中专家名录占据96页,23版目录研发机制占版22页,真正的核心期刊目录占版133页,剩下的都是各种版本的期刊索引。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很多人的眼里,这本书的内核是那133页的目录,甚至再精确一些,是从133页目录说明中提取出来的1987种刊物名单。往小了说,最重要的是跟自己有关系的一两本期刊而已。

但是,550元的书,其他都是废纸吗?

不,我们真正应该看的,是133页的目录页+22页的成果研发说明。小编认为,这22页才是精华,是550元花的最值的部分!

核心期刊评价机制,是期刊主编把舵期刊方向的指路明灯,是论文作者把握投稿选刊的方向指引。



最近目录出来,不是有很多质疑的声音吗??“为什么《中国教育学刊》掉了?”“为什么《红旗文稿》不在了?”看明白评价机制,可以消除很多不同的声音。


///什么样的期刊可以参评北大核心期刊?

所有中国大陆正式出版的期刊,有CN刊号,则无需期刊杂志社申请、提供材料,都可以参评北大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共登记有10750条期刊(含电子期刊)数据,除去已经注销、停刊的刊物,除去“军事”等涉及保密材料的期刊,我国正式出版的中文期刊共计约为9820种。

这些刊物都是在北大核心参评期刊范畴的,但是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雅俗共赏的“杂志”,并不属于学术期刊。北大核心项目的初衷是为高校图书馆馆藏期刊做选购列表,肯定要挑选适合学术界阅读的刊物。由此,筛选掉很多不适宜的杂志。

如何看一本期刊是否为学术期刊呢?小编认为,主要看该期刊的文献是否值得被转载或者引用。eg:《读者》也是国家认定的正规刊物,但是它肯定不会被选为核心期刊,《读者》多短文、散文,其文章不适合作为学术文献使用。

///期刊评价指标剖析:编辑如何办刊能够成为北大核心?作者如何写稿能够被北核期刊录用?

为什么有的刊物是著名的水刊,但是依然没有被踢?
为什么很多南核期刊也是首次入选的北大核心?

为什么xxx期刊这次能落选,意料之外啊?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惑,看完23版北大核心评价指标的变化,你就明白个中缘由了。

2023年版评选的指标中删除了博士论文的他引量,原因是难以获取较完整的有效数据。这里普及下,并非是所有的高校硕博论文都会上知网,一些涉及保密、重要成果的论文一般不会上网,有的学校跟数据库没有合作的也不会上网。

23年版评选的指标中新增加了可被引论文比前5年可被引论文比,用于遏制学术期刊发表过多非学术论文的倾向。这两个指标主要影响的是小短文的刊发情况,在分子不变的情况下,分母值越大,则最终的可被引论文比越小。

这一指标统计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知网在每一个期刊的页面中都设计有“统计与评价”版块,用来统计期刊的年度出版概况以及学术热点动态。在年度总文献量中,官方给的说明是不包含资讯类文献,比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但是会包含书评版面。这个针对性可是太明显了。

以《中国教育学刊》为例——

《中国教育学刊》以2014年为分水岭,之前的年发文涨幅比较缓慢,之后开始刊登并逐渐增加书评数量,到2015年基本形成一定的数量规模,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发文量在2015年有一个突增的趋势。

在期刊运作上,出版总署备案的有各期刊的页码数量,一般不能超出太多。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教育学刊》的书评是以广告栏目存在的,广告文被计算成论文版面,增大了分母的量,缩减了分子的值,其结果注定悲剧……但是很有意思的是,可被引论文比和前5年可被引论文比权重只占据0.01,按道理是不足以影响到大局的。但是,《中国教育学刊》依然落选(个人猜测是定性阶段,被专家评价给搞下去的)

我们再来看下定量评价中的各指标情况——

以上为23版核心评价的主要因素及其历史沿革,23版共涉及18个一级指标,根据各指标的公式或者释义,也都容易理解。

1、转载情况

说到转载,被大众所熟知的只有人大复印转载,人大复印转载的有核心期刊也有普刊,难度很大,但是也给了很多人普刊逆袭的机会。另外,大多数高校文件中属于一类论文的转载还有《新华文摘(全文)》等。

转载分为全文转载和摘要转载,北核评价中关于转载的定量指标共有4个,被摘量(全文)、被摘量(摘要)、被摘率(全文)、被摘率(摘要),这4个指标在人文社科领域的权重占据10%,其中全文转载的分量要更大于摘要转载。转载数据来源于9类:四大学术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和《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以及《北京文学》、《长篇小说选刊》、《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和《中篇小说选刊》。

因为自科领域的文摘刊物已经基本消失,所以从2017年版开始就不再统计自科领域的转载了。自科的定量统计指标相当于只有16个大类。

哪些文章、哪些刊物能够被转载?以人大转载为例——

人大转载会定期公布转载数据,根据2023版《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资料,第五版共遴选出749种重要转载来源期刊。业内流传这样一个说法,“普刊是过去式,核心是现在式,人大转载是未来式。”如果期刊刊登的文章是比较具有前瞻性的,转载概率都比较大。

对期刊办刊来说:年度选题可以多参考转载来源的文章,来定自己的基调,超前的编辑可以规划未来的选题,提前布局,增加自己刊物被转载的可能性。

对作者写作来说:想发核心期刊,可以订阅本领域内的转载文献,多参考多模仿;选题上可以不拔高,但是一定要选择自己拿手的,有话可说的议题。

2、引用情况

跟引用相关的指标有:被引量、他引量、影响因子、他引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5年他用影响因子、特征因子、论文影响分值、论文被引指数、互引指数等,这些指标权重约占据70%左右(每个学科领域的占比可能会有浮动)。70%,一半还多,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期刊势必要重视刊物的引用情况。

北核评价的引文统计指标比较明确,北图官网会直接公布出来。理工农医各类的引文统计源直接采用的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21-2022年来源期刊,即CSCD期刊。文科引文统计源期刊主要采用的是一个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引用指标统计来源期刊列表(2023年版)。

理科的引文表没有什么议论点,我国理工类的期刊评价最权威的,当属CSCD。CSCD也一直被称作是“理科版的CSSCI”、“中国版的SCI”,认可度还是很高的。23版自称是引用的21-22年CSCD,但是在双方比对中,发现北图公布的目录中,要比原版CSCD目录多出来了将近51本期刊。

文科的引文表争议比较大。从2017年版开始,文科开始使用这个北图公布的引文表,目前已经沿用两版。由于这个目录公布的时间点太过凑巧,2023版目录是12月发的入编,这个引文表是8月公布的,在整体目录公布时间线上也算是目录发布前夕,且用的表头含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所以,当时很多营销号就带节奏,说这个就是最新版的北核目录,在当时也是唬住了不少老师,真的是一言难尽。

再说回文科引文表本身,是根据2020版文科引文+21版CSSCI+18版人文核心(顶级、权威、核心扩展)+20版人大复印+21版科技核心等综合评选出来的期刊。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大概也能看出来,目录评价本身使用的数据就具有相对滞后性,建设核心期刊项目必然是一个长战线,非一朝一夕功夫可以做成的。有一个高教类的普刊,社里想冲核心,4年前就开始布局,今年还没上去,还得再努努力。

对期刊办刊来说:自然是要提高引用。利用好网络首发,将最前瞻、最深度的文章优先发表;开眼看学术世界适度约稿,不能只重深度,不重时效,而要全面铺开;多交流期刊办刊的宗旨,把编辑部的理念传达给作者,甚至可以做到定题择优录稿;在合适的范围内,用一切办法自引他引互引;文章单篇篇幅不能太少,每期文章篇数不宜太多……

*引用的数据主要来自于引文统计源期刊,所以也要分清有效引用和无效引用。

对作者写作来说:在撰写文章之前,阅读大量的文献,进行详尽研究,多引用被广泛认可为权威的专家和期刊的文献,确保自己的文章是有价值的研究,可以为领域带来新的见解和知识。具体到每一部分的写作,标题和摘要要准确反映研究的内容并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关键词要突出主题,要能够容易且正确的被识别、索引到。论文发表后可以利用当前的学术曝光渠道推广自己的成果,提高引用,保持学术活跃,为下一次发核心做准备。

3、获奖情况

获奖或重要检索系统收录指标统计源共有21种,其中国外15种,国内6种。社科期刊在国际数据库中只有SSCI和AHCI,但是这两者都没有收录中文期刊,所以社科期刊在国外是不太巧的,只能在国内收录中搏一搏属于自己的天地了。

这里,列举下各系统的涵盖领域,相关的期刊编辑部都可以申请看看。

4、基金情况

社科领域中,国家基金比权重为2%,省部级占比1%;自科领域中,国家级基金占比为4%,省部级占比1%。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理工类的期刊会要求作者有国家级课题,否则不予录用,原因就在这里了。

(这里,小编检讨一下,之前作者在公众号留言,让小编整理自科不带课题可投的期刊,真的实在不好筛选,小编慢慢整理吧

5、可被引论文情况

可被引论文情况在前面已经说过了,这项指标采用的是知网的数据,主要是遏制期刊不当盈利的情况。这里浅浅举个例子,是哪个期刊就不说了,这个期刊只做了两年的短评(量大),领导层觉察到这对核心评选可能产生不利后,直接砍掉相关栏目,最后才没有让换届波及到自身。这次目录出来后,有不少期刊编辑问这方面的情况,小编也都如实告知了。其实这个指标的权重占比不大,影响不到全局,期刊只要维持论文版面的高质量,提高其他指标的分值就行。

///专家定性评价

定量只是把期刊客观的情况用数据呈现出来,总归数据是冰冷的,所以也会加入专家定性评审作为补充。23版选聘的专家都是具有正高职称的学科专家。

专家评审的主要内容有:(1)调整学科核心期刊排序。(2)调整学科核心期刊表。(3)增补优秀期刊进入学科核心期刊表。(4)修改学科核心期刊数量。

上一届的时候我们说过,专家只能前后调动两三个次序。其实是有些狭隘了,不同的专家可能赋予的权限不一致,领域内更主要的专家可能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可以直接把首位的核心期刊调至待定区域。

专家评价阶段,主体是人,难免会带有主观情绪。保谁与牺牲谁,是不是会有自己的衡量呢?


以上也可能是一家之言,附上20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研制方法PPT: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