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琴,怎样使自己的演奏具有“缓急”?

 宛洛练琴思维 2024-05-16 发布于江苏
一、“缓急”的意义

“缓”与“急”,指的是演奏过程中,速度上的变化。

速度缓慢的作品,无论旋律使用到的音符,多么高亢与嘹亮,整体上听上去,也会有一种空灵、忧伤感。

而速度急促的作品,即使用到的音乐素材非常单调,比如都用同一个音符,同一种节奏。这样整体听起来,也会充满了“动力感”。

可见,速度的变化,对作品风格带来的差异,是非常大的。

二、“缓”与“急”的常规用法

很多作品的乐谱中,给每一乐段甚至整首作品,都规定好了需要演奏的速度。

比如用汉字标注的“欢快地”、“缓慢的”,以及用意大利文标注的“Largo”,意思是“最缓板”。

还有些作品,直接用数字标记出来每分钟的节拍数量,比如“70”、“90”等。

不管是哪一种形式,我们可以从中明确的是,这些作品的速度,是“恒定”的。

也就是一直要按照这个速度,奏好每一乐段,每一乐句。

这样,也就不会出现演奏上的“缓”与“急”了,因为速度“固定”了。

什么样的作品或者段落,可以奏出“缓急”上的差别呢?

答,在没有任何速度记号标注的段落中,或是标注“散板”的乐段中,都可以适当地自由发挥,奏出“缓急”来。

注意,这里我指的是适当地发挥,而不是不加思考,随意过慢或过快。

因为即使是“散板”的内容,也要有一个大致的“拍点”,只是不那么“规整”而已。

正是因为它的“散”,才成为了独特的风格,也才为学琴者的演奏,带来更大的发挥空间。

所以你演奏的“缓”与“急”,除了要符合作品意境,还要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来。

更要根据那“隐隐约约”的基本“拍点”来。“缓”时不可“过缓”,急时不可“过急”。

张弛有度,紧扣主题。

三、“缓”与“急”的“非常规”用法

其实那些有明确速度记号标记的内容中,也可以巧妙运用“缓急”。

你只要能保证,你“卡”上了关键的“拍点”,就可以了。

什么是关键“拍点”?比如每一乐句第一个音符的位置,也就是“强拍”处。

以及还有每一乐句结束时,结尾音符的“弱拍”处。

“两头”的节拍,你只要能够“卡”好,乐句中间的内容,有时候和规整的“拍点”错位一些,反而还更有美感。

比如,你演奏了一句很忧伤的旋律。如果非常规整地“卡拍”,虽然听起来,内容都演奏正确了,但感觉上却少了些东西。

少了灵动与自由。

那么,一个乐句的中间,便可以稍微快一些,或者稍微“拖拉”一些,具体的速度,根据自己的理解来。

这样即使没在“拍点”上,但却多了一些“味道”。

练琴没有绝对,只有更合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