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0年毛主席问邓华:如果美国扔原子弹你怎么办?邓华的回答绝了

 行云流水vmmxd6 2024-05-16 发布于辽宁

其实在我军历史上,从政工转型为军事干部的不少,比如刘亚楼,杨成武,张爱萍等,再加上战争期间可以学习的机会很少,这就需要干部们从战争中总结经验。比如邓华。

从1928年来到井冈山,一直到1945年跟随林彪挺进东北,他虽然没有上过军校,但是在毛主席的带领下,边学边打,历任省军区司令员,纵队司令员等,还指挥了很多大型战役,在军史上留下光辉一页,最后成为了开国将帅之一。

在抗美援朝中,邓华更是作为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任政治委员,他正确把握战争局势,体现了出了一名优秀军事家的指挥艺术。

活捉陈长捷

1941年华北的八路军正在日军的频繁“扫荡”的压力之下,邓华被调任晋察冀四分区,邓华研究日军的扫荡规模后,觉得应该采用“各个击破”的原则。

但是八路军是整体的,抗日根据地不能分开,需要密切配合,当时左权就说:“组织反围攻,对抗敌之围攻,组织反包围,对抗敌之包围。”

邓华总结了左权的作战方针后,在此基础上又拿出了更为具体的策略,最后在晋察冀四分区的反“扫荡”中取得了完美成果。

当然,在解放战争中,邓华的才能更有所体现。

解放天津时,傅作义60万大军在东起唐山西达平绥线上的柴沟堡,一字排开,足有500公里。

然而邓华观看了双方策略后,觉得地形对他们十分不利,国民党军把塘沽外面的岩滩地作为防御中心,正面向纵深层层设防,并且用炮火支援。而解放军进攻是利用盐堤掩护,如果冲锋后就会进入平地,根本没有掩盖物,加之地势低洼,网上必然很大。

当时军委急电:我军不惜疲劳,快速歼灭塘沽敌人。

后来第七纵队尝试性进攻,结果伤亡400人,邓华见势不妙,马上停止进攻,但是军令如山,必须快速拿下塘沽才行。

怎么办呢?司令部已经吵翻天,各种方法都不行。邓华沉着思考后,一声令下:先打天津!

邓华指着地图上说,拿下天津,同样可以封锁敌人南逃路线,而且歼灭了天津敌人,必然会对北平的傅作义产生震慑作用。

随后邓华便给平津前总发电,一方面讨论攻打天津事宜,一方面考虑如何打塘沽之战。

参谋长多次提醒邓华,这样是违反上级命令,邓华说:“我顶多丢乌纱帽,但是不能让战士们白白送命!”

关键时刻,邓华把情况写清楚,发给上级,果然,不到一天,毛主席代表中央军委回电:“放弃攻打塘沽,邓华同志的先攻打天津的战略是完全正确的。”

1949年1月14日,解放军对天津发起总攻,邓华指挥第七、八两个纵队,采用“拦腰斩断,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激战29个小时,最后全歼守军敌人13万人,甚至活捉了陈长捷。

这样一来,傅作义就成为了瓮中之鳖,解放北平也就轻而易举了。

和毛主席交谈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毛主席决定出兵朝鲜,抗美援朝,在选择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委时,毛主席首先想到的就是时任第13兵团司令员邓华。

1950年7月,正在广州的邓华突然接到毛主席急电,马上从广州北上,来中南海报到。毛主席见到邓华说的第一件事,不是让他去朝鲜,而是夸他:“你解放海南岛打的不错啊,你算的不错,要是晚打两个月,很可能变成第二个台湾!”

这也说明毛主席对邓华指挥才能的认可。

1950年4月,解放海南岛时,邓华采用的是四快一慢原则,【“四快”指的是向敌前进要快,抓住敌人准备工作要快,突破后扩张战果要快,追击动作要快;“一慢”指的是对有防御准备之敌发起总攻的时机要慢,要认真检查准备工作是否做好,慎重考虑再下决心。】邓华认为,渡海作战会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所以要有大批的工具和器材才行。

所以很多事必须要边干边学,他8月给林彪报告时,也是说自己要休整部队,打有准备有把握的战斗。其实林彪打仗素来如此,如果没有9分的把握,他也不会轻易动手。

当然,这些基本作战原则不仅可以用于攻坚战和纵深突破,同样适用于抗美援朝初期的运动战。

其实在选择邓华去朝鲜前,毛主席和邓华进行过一次深入的谈话,毛主席知道,现在我军和美军的对比十分明显,所以毛主席和邓华交流很久后,问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毛主席问:“如果和美国人打仗,美国人要丢原子弹怎么办?”

邓华不假思索地说:“主席,我还是那句话,他打他的优势,我打我的优势,他打他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谁怕谁啊!”

也正是这句话,让毛主席对邓华的态度十分信任,毛主席说:“说得好啊,在战略上藐视他,在战术上重视他。”

抗美援朝开始后,邓华出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委,协助彭德怀指挥战斗,为了了解抗美援朝的真实情况,毛主席前前后后三次召见邓华。

其实在延安时,毛主席就多次召见邓华,比如毛主席在枣园居住时,邓华就去过几次,毛主席每次见了邓华都说老乡见老乡,还嘱咐炊事员,“我们两都是湖南人,多放辣子!”

吃饭时也不忘提醒邓华:“尝尝红烧肉!”邓华说:“主席,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大,不像当年在井冈山了。”两个人每次见面,都津津有味,交谈得十分愉快。

毛主席和邓华的多次交谈

抗美援朝开始7个月后,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共歼灭敌人23万人,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邓华在第一次战役后就发现了敌人的特点,那就是敌人依靠现代化装备,机动速度很快,而且后勤补给也十分充足,如果不给予重创,他们很快就能恢复战斗力。

所以邓华坚持诱敌深入的战略,以粉碎敌人的攻势。

第二次战役期间,志愿军在彭德怀和邓华的指挥下,开始全线反攻,最后把“联合国军”包围,最后邓华下达命令,对南逃之敌开始追击,最后收复平壤,第二次战役的胜利震惊了世界。

仅是在第二次战役中,邓华遭遇敌人飞机扫射,头部受伤,先后在大榆洞,沈阳接受治疗,差点牺牲。

从1951年一月开始,邓华多次根据敌人的战略变化,做出相应的策略,甚至在第四次战役中担任东线总指挥,第四次战役不同于前三次,邓华积极总结经验,从防御到进攻,整个战局中,可以说体现了邓华高超的局势分析和军事指挥水平。

第五次战役收尾时,毛主席召见了邓华等率先入朝的主要领导,当时在中南海菊香书屋,毛主席握着邓华的手说:“邓华,你瘦了,劳师远征,辛苦辛苦。”

随后,毛主席又给邓华讲了对美军作战的方针,毛主席说:“你是湖南人,知道零敲牛皮糖是啥意思把?”

“我们的战略方针是持久作战,积极防御。就是要边打边谈,打谈结合,以打促谈。”

毛主席形象的比喻,让邓华豁然开朗。

那天,邓华回到北京饭店后,想到毛主席的话,他夜不能寐,开始写《论朝鲜战场之持久战》,几天后,邓华带着完成的文章和毛主席的指示回到朝鲜战场。

一直到1952年冬,停战谈判期间,毛主席第三次接见邓华,由于当时艾森豪威尔刚上任美国总统,进行了战略调整,毛主席就是要问问邓华的意见。

那天毛主席和周总理等领导人都在等候他,邓华说:“西海岸指挥机构不健全,原拟由第19兵团兼任,根据当前形势,需要重新考虑。”毛主席笑着说:“你去了,我放心!”

不久,在邓华的组织下,志愿军用4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反登陆作战准备,美军被迫放弃登陆企图。可以说,毛主席教给邓华的“零敲牛皮糖”的战略十分管用。

抗美援朝后,邓华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任沈阳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开国上将军衔。

结语

1960年邓华到四川担任副省长,虽然到地方工作,但是他在5年内,多次亲自下乡调研,他即便是在农村,也把工作做到极致。

1977年邓华重新回到部队,中央问邓华有什么要求尽管提,他说:“把我的老战友洪学智调回来就行了。”原来,邓华在辽北军区担任司令员时,洪学智是副司令员,两个人战友情极深,现在洪学智还在吉林当厅长。

邓华将军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人。

1980年邓华因病住院,临终前对妻子李玉芝说了一句简单的话:“这些年,你跟着我吃了那么多苦,委屈你了。”

1980年7月3日,邓华将军逝世,这位开国名将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历史丰碑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