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后德国几乎崩溃,为何短短二十年又能重新崛起

 James5291 2024-05-16 发布于北京

编辑|t

引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残酷的一场大战,德国和日本在这场战争中,几乎变成了一片废墟。与一战不同的是,二战后德国的原有政府几乎被完全摧毁,德国彻底失去了自主权。甚至在战后被美苏英法“一分为四”,成为了四块占领区...

(二战后德国,遍地难民)

(二战后德国,遍地难民)

一、破冰

1949年,英美法的三块占领区合并为了联邦德国,而苏占区则成立了民主德国。同年联邦德国举行了首次总理大选,阿登纳当选联邦德国首任总理。西德名义上获得了自主权,但是《占领法规》却为占领国保留了部分的“特殊权力”。

其中包括在立法,行政,经济以及外贸上对联邦德国保有“监督权”。另一方面,占领国有权对联邦德国的军事,工业进行拆迁,联邦德国必须予以容忍。联邦德国的某些重要工业门类,例如钢铁,化工和船舶制造,必须受制于占领国规定的生产限额。

可以这么说,只要这些规定存在,那么联邦德国根本就不具备发展起来的可能性,而这些规定甚至被占领国强迫写入了联邦德国的《基本法》。当然,联邦德国也并非全无可能废除这些法条,联邦德国只需要得到全部占领国的允许就要可以了。

最离谱的是,联邦德国并没有外交权,没有和其他国家建立领事级以及大使级的外交关系,也就是说联邦德国,必须通过占领国才能与他国进行外交。德国如果想要再次崛起,甚至说想要获得一个正常国家的正常发展,就必须要求占领国废除这些不平等协议,这是德国崛起的基础。

(西德首任总理阿登纳)

(西德首任总理阿登纳)

事实也的确如此,就在阿登纳上台的两个月后,他就和英美法三国达成了《彼得斯贝格条约》,帮助联邦德国获得了一个正常国家应有的权利。但是想要破冰并非没有先决条件,西德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出现在了一个合适的地点,这才有了之后幸运的故事。

事实上在1944年的时候,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对处置战后德国的要求是完全摧毁德国的工业,将德国变成一个彻底的农业国。德国的市场全部归英国,德国的工业设备全部归苏联,德国将会永远失去发动战争的能力,法国获得了安全,一举三得。

战后苏联对德国展开了史无前例的大拆迁,东德的几乎全部工业设备都被苏联打包带回国了。但是这些工业设备被拆除之后,却无法在苏联完成组装,因为德国的工业设备都是因地制宜制造的,对场地和技术要求都很高,这也使得这些设备最终成为了一堆废铁。

因为苏联人滑稽的结局,西方放缓了对西德的工业掠夺,但是他们只是在找方法,并没有放弃对德工业掠夺。但是1946年的寒冬导致大半个欧洲陷入饥荒,次年希腊爆发了革命。美国担心德国成为下一个革命爆发的地点,因此便和英法一起终止对德非工业化。

(戴高乐对阿登纳很友善)

(戴高乐对阿登纳很友善)

西德渐渐的从一个掠夺对象,变成了一个可以合作的对象,西方不仅不能继续掠夺西德,甚至还要支援西德。这也就是西德被列入《马歇尔计划》的原因之一,当西德被融入战后西方经济体系之后,自然也意味着西德成为了西方的盟友。

当然在当时的大背景下,美苏争霸已经成为了主旋律,德国重新崛起的“风险”已经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而这,也是《彼得斯贝格条约》的基础,自此之后西德便成为了一个正常国家,具备了重新崛起的先决条件。

二、教育+法治

德国是这个世界上最早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而德国在工业革命时期的逆风崛起,很大程度上也源自于教育的作用。一战前的德国不同于法国,法国是一个工业化的农业国,但是德国却是一个城市化的工业国,欧洲数量最多的产业工人使得德国立足于不败之地。

(孩子就是希望)

(孩子就是希望)

在一战结束之后,一穷二白的魏玛共和国也没有穷教育,德国并没有因为一战的失败而沦为一个“文盲国家”。二战结束之后,德国虽然损失了大量的人口,而且德国的工业也遭到了破坏和掠夺。

但是因为德国几乎人人受过教育,所以有知识懂技术的德国人依然还很多。虽然工业设备被掠夺,但是德国人知道如何重新生产设备,德国依然有着从头再来的机会。战后苏联对东德的大规模掠夺,使得上千万东德难民涌入西德。

这些东德难民中有技术工人,有科学家,还有廉价的受过教育的产业工人,他们为西德的重建建立了人力基础。为了制造更多的技术人员,西德政府实行了十二年义务教育,从6岁到18岁教育免费。

(德国工人)

(德国工人)

上大学也能够享受无息贷款,当时大约三分之一的西德大学生因此受益。同时西德实行了双轨制教育,使得很多学生能够一边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一边在企业和工厂里实践,顺便养活自己。教育上的发力,使得德国的技术水平得以迅速恢复。这一现象在当时的西德,被称之为“智力革命”。

在战前的德国,奔驰,法本化工,西门子,克虏伯,莱茵金属等寡头控制着德国经济和市场的方方面面。这些寡头虽然帮助德国统合了工业生产,使得德国经济在当时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但是他们对德国的经济垄断同时尾大不掉,使得德国的经济并没有多少抗风险能力。

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这种法团垄断经济使得他们根本就没有什么生存空间。但是在战后,西德总理艾哈德推进颁布了《反对限制竞争法》也就是“卡特尔法”,其恢复了德国的市场活力,德国中小型企业的权益得到了保障。

(如果说阿登纳是西德政治的塑造者,那么艾哈德就是西德经济的缔造者)

(如果说阿登纳是西德政治的塑造者,那么艾哈德就是西德经济的缔造者)

而德国自从普鲁士时代一直到二战结束前,那种政府对于公民几乎无限制的干预权也得到了限制。依法行政,在西德第一次成为了现实。当德国的法律被进一步完善之后,来自其他国家的投资者也就获得了进入德国的勇气,德国的经济开始缓步恢复。

但是此时的德国,还需要一个对外的市场才能够真正的实现腾飞,而这个市场则是德国百年来的老对手,法国带来的。

三、伴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德国“经济奇迹”

二战后的法国其实和德国的情况非常的类似,如果说二战后战胜国对德国实行了毫无人道的工业掠夺,那么二战期间德国对法国的掠夺只能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战后的法国,同样也是一片废墟,甚至是四大战胜国中情况最为严酷的一个。

(欧共体)

(欧共体)

此时单靠法国一个国家的能力,几乎可以说已经没有重新崛起的可能性了,法国很有可能在战后成为一个二流国家。那么如果法国想要破局,那么就不能走传统的思路。在这种情况下,法国提出了“欧洲一体化”的构想。

1951年,法国,西德,比利时,卢森堡以及荷兰,意大利六个国家共同签署了《煤钢联营集团条约》,欧洲从此走向了一体化的道路。

而德国的工业制成品还有钢铁,也得到了销路,法国的农产品也被销售到了充满饥饿的德国,意大利在得到了廉价的优质钢铁之后,依靠生产高端汽车和“老头乐”赚得盆满钵满,意大利车甚至一度占据美国高端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

(意大利老头乐)

(意大利老头乐)

欧洲一体化,是一个没有输家的大胆尝试。1958年,六国又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在欧洲市场实现正向内循环之后,欧洲内的很多国家开始对外发力,在前期独领风骚的其实是意大利,其战后恢复速度甚至一度高于西德。

意大利的很多廉价工业产品,还有意大利汽车也在美国市场广受好评,但是意大利的“市场入侵”却引起了美国的警惕。美国很快就开始利用意大利内部政局的不稳定性,开始场外打击意大利,最终导致意大利含恨退出美国市场,而意大利根深蒂固的南北结构性矛盾,也立刻葬送了意大利,不久后的日本也重蹈意大利的覆辙。

摸着意大利和日本过河的西德意识到了美国市场的残酷性,于是西德采取了出口分散性战略,没有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也使得西德并没有引起美国的攻击。同时德国也并不限制进口,这也使得德国和美国之间不会出现日本和美国那样的矛盾。

(德国)

(德国)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德国“经济奇迹”持续迸发活力。从1955年-1970年石油危机爆发之前,西德每年保持平均5%的经济增长。1950年西德国民生产总值为981亿马克,1973年这个数字为9262马克,同比增长8.4倍。

战后初期的德国是一片土崩瓦解的焦土,但是仅仅二十年之后,尚未统一的西德就成为了欧洲资本主义世界的中心,就这一点而言西德经济无愧于“奇迹”二字!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参考资料

胡丹.联邦德国走向腾飞与独立的破冰之旅——《彼得斯贝格协定》及其意义[J].社会科学家, 2013(4):4.

谭潇寒.二战后日本德国崛起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启示[J].商业时代, 2011(9):45-46.

胡荣华,胡静.二战后德国的崛起及其原因[J].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7(11):228-228.

奇迹背后的隐性作用力 ———论教育对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作用.[J].第 7卷 第 3期 2005年 9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