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高尿酸和痛风的5个中成药,一文总结:

 bzdgh 2024-05-16 发布于河北




1、二丁颗粒:

由紫花地丁、半边莲、蒲公英、板蓝根组成,四味药均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其中紫花地丁、半边莲、蒲公英还具有利湿、消肿、利尿散结等功效。动物药理学实验证明,二丁颗粒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有显著的降血尿酸作用;可明显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个数、对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有明显的抑制,表现出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不仅对尿酸钠晶体诱导的痛风性关节炎大鼠关节肿胀度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对模型大鼠关节浸出液中IL-1β的水平有显著降低作用。近年研究表明IL-1β被认为是痛风性关节炎最经典的炎症调节剂,是炎症反应的始动因素,对关节破坏起关键作用,在急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中均起重要作用。二丁颗粒治疗痛风,不仅能够抑制炎症因子,改善疼痛症状,还能降低血尿酸水平,预防急性发作。

2、痛风定胶囊:

方中车前子、泽泻能清热利尿,加速尿素、氯化物及尿酸从体内排泄,降低血尿酸;黄柏、土茯苓可利湿、解热毒,土茯苓兼健脾胃,能防止用药带来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土茯苓通过淡渗利湿使温邪除则筋骨不复拘挛而随之强健,为治疗湿痹要药;赤芍可行淤、止痛、凉血消肿;川牛膝、延胡索祛风利湿、通经活血、理气止痛;秦艽可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诸药合用起到清热祛湿,活血通络定痛的功效。研究证明痛风定胶囊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红肿热痛确有疗效,能明显降低血尿酸水平,且减少复发。

3、痛风舒片:

方中大黄攻积导滞、泻火凉血、活血祛瘀,防己、车前子、泽泻利水渗湿,通淋泻热,消肿止痛,川牛膝活血祛瘀,引药下行,全方共奏活血通经、利水渗湿、消肿止痛之功效。痛风舒片具有清热、利湿、解毒之功,用于湿热瘀阻所致的痛风,能抑制前列腺素E2(PGE2),肿瘤坏死因子-a(TNF-a) 等致炎因子,能明显改善家兔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病理变化。临床研究证实,痛风舒片治疗痛风,能降低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损伤,从而改善痛风症状,并有助于降低血尿酸水平。

4、三妙丸:

出自《医学正传》,由二妙配伍牛膝制成,是专治下焦湿热痹证的经典方。其中,二妙丸引自《医学纲目》朱震亨方,由黄柏、苍术二药组成,苍术苦温燥湿,黄柏苦寒,入下焦而祛湿热毒邪,是治疗下焦湿热的经典方。朱丹溪有云:“牛膝,能引诸药下行,筋骨痛风在下者,宜加用之。”临床治疗下焦疾病常用牛膝引药下行。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及皮下组织所致的炎症,急性发作的病因是湿热内盛,下注关节经络,气血壅滞不畅,关节红肿热痛,与湿热痹证相似,故痛风急性期为湿热型痛风。二妙配伍牛膝后(三妙丸)具有清热、利湿、活血的功效,针对了痛风急性期的病理特征,临床常用三妙丸治疗急性痛风。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三妙丸对高尿酸血症小鼠有显著的降血尿酸作用,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可抑制炎性因子IL-1β和IL-6水平,减轻关节炎症损伤,改善疾病过程中骨破坏,刺激骨的分化,提高骨细胞数量。三妙丸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可显著减轻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尿酸水平,改善中医证候。

5、当归拈痛丸:

源于《医学启源》,此方治证为湿热内蕴,或风湿化热所致临床系列病证。方中以羌活苦辛,透关利节而胜湿;防风甘辛,温散经络中留湿,故以为君。水性润下,升麻、葛根苦辛平,味之薄者,阳中之阳,引而上行,以苦发之也。白术苦甘温,和中除湿;苍术体轻浮,气力雄壮,能去皮肤腠理之湿。血壅而不流则痛,当归身辛温以散之,使气血各有所归。人参、甘草甘温,补脾养正气,使苦药不能伤胃。仲景云:湿热相合,肢节烦痛,苦参、黄苓、知母、茵陈者,乃苦以泄之也。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猪苓甘温平,泽泻咸平,淡以渗之,又能导其留饮,故以为佐。气味相合,上下分消,其湿气得以宣通矣。当归拈痛丸能有效控制温热蕴结型痛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减轻患者疼痛,降低血尿酸含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