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国潮”亮相:央企如何提升品牌建设能力排名?

 混改风云 2024-05-16 发布于北京
混改风云公众号第1779篇原创文章
知风云:一年一度的中国品牌日,5月10日在上海如期盛大举行。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中国品牌,世界共享;国货潮牌,品筑未来”。
作者|知本咨询国企综合改革研究院 熊伟
责编|亿亿 编辑|阿苓
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中央企业2023年中央企业品牌建设能力TOP30”榜单中,国家电网,中国石化,中国联通分列前三。
对于中央企业的品牌工作来说,中国品牌日是检验过去一年里,企业品牌建设状况的绝好机会,为企业后续的品牌建设提供了横向对比和客观依据。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各企业对于品牌的重要性,已经有了充分的共识,也都铆足了劲,想要在排名上再往前进一步。那么,对于中央企业来说,如何提升品牌建设能力排名,在来年的“中国品牌日”取得更好的成绩呢?
本文仅从考核和排名的角度为您展开论述。

这是一个容易被混淆的概念。
我们要从考核和可量化的视角来解析这个问题。
当一个事物需要被量化,被排名,就不可能考虑其整体,只能选取整体中的若干维度。
就像要把一群人进行量化和排名一样,我们只能选取诸如身高、年龄、视力、肺活量、智商等可量化的维度和指标。
智商虽然可以通过复杂的量表去测量,但仍然会有很多争议。因为智商本身就是一个极度抽象的概念,它与记忆力、专注力、逻辑推理、空间思维、思维反应速度等因素的边界并不清晰。
还有一些重要的维度,很难被量化,却在强行被量化。比如最近流行给颜值打分。一个女明星的颜值,在粉丝眼里是9分,在路人眼里是7分,但在犀利的键盘侠眼里可能只有4分。因此,颜值是一个非常主观的问题。
所以在选取要量化的指标时,要尽可能选取客观,而且不抽象的维度。
比如某企业有没有制定某个规划,出台某项制度,出台了就是1分,没出台就是0分。这是没有争议的事实。
国资委在对国企改革诸多方面的考核时也一样,主要选取的是争议较少的事实,作为考核项。
回到品牌建设,对于不同行业的企业,产品和服务对于品牌的诉求是大不相同的,建设的路径也大相径庭。
有的需要花钱在电视上打广告,有的需要在参加行业的展会,有的需要赞助体育赛事,有的可能都不需要。对于大型国有企业来说,其产品和服务可能横跨若干各不相同领域,在品牌建设上设置公允的指标太难实现。
但是,如果把各中央企业看作一个个的组织实体,其建设能力是相对容易量化的。

从2018年开始,国资委就启动了中央企业品牌建设对标工作,并设立了中央企业品牌发展指数。
该指数立足中央企业品牌建设实际,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系统化”的管理特征为逻辑起点,构建了由战略引领力、专业运营力、支撑保障力、组织管控力、全球推广力五个维度组成的“五力”评估模型与指标体系,对中央企业品牌建设能力进行系统评估。
1、战略引领力
战略引领力是品牌建设的核心驱动力。
对于中央企业来说,最直接的工作就是要制定本企业的《品牌战略规划》,并经党委会讨论,以集团文件形式印发。
通过《品牌战略规划》明确品牌在企业整体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品牌建设与企业长远发展规划相结合,确保品牌建设与企业战略目标保持高度一致。
要注意的是,《品牌战略规划》发布后,在本规划周期的3-5年内,是不是每年都可以拿出这个文件,就能体现企业的战略引领力呢?
显然是不够的。
首先,各中央企业还需要关注市场动态和消费者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品牌战略,并形成相关的中期调整性文件,确保品牌建设的方向始终正确。
其次,建议各企业把品牌战略规划的实施作为专项行动,进行全流程动态监测,并形成月度或季度战略落地效果评估报告。
2、专业运营力
专业运营力是品牌建设的基础。
中央企业需要构建专业的品牌运营团队,负责品牌的日常运营和维护。这包括品牌形象的塑造、品牌传播的策划和执行、品牌活动的策划和组织等方面。
前文已经分析,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在品牌运营工作上会存在较大的差异,也不太容易量化和考核。
但是做好如下几项工作,能较快提升企业的在品牌运营力方面的得分:
  • 规范视觉识别系统,并通过一致的应用来增强品牌的识别度和记忆度。
  • 挖掘并传播独特的品牌故事与文化,以建立与消费者的情感连接。
  • 制定品牌传播方案,并定期评估传播效果,形成评估报告。
  • 形成统一、覆盖品牌管理全过程的管理手册。
  • 建立危机管理、商标保护等机制,及时应对可能损害品牌声誉的负面事件。
  • 建立品牌资产管理目录,并开展品牌资产评估工作。
3、支撑保障力
支撑保障力是品牌建设的重要保障。
各中央企业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支撑体系,建立健全品牌管理制度,加大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投入,确保品牌建设的顺利进行。
品牌建设支撑体系包括品牌建设流程、品牌管理制度、品牌风险评估等方面。同时,也包括企业在品牌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品牌建设的认识和参与度。
建议各中央企业重点做好如下工作:
  • 设立集团层面的品牌管理委员会,由集团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并按照规定程序,定期召开品牌专项会议。
  • 定期召开品牌专题汇报、培训等活动,提高员工对品牌建设的认识和参与度。
  • 设置独立的品牌管理部门,并保证充足,且专业的人员配置。
  • 将品牌工作投入纳入年度预算,保障充足的经费支持。
4、组织管控力
组织管控力是品牌建设的关键。
中央企业需要建立高效的组织架构和管控机制,确保品牌建设的各项工作得到有效执行。
对于多层级的大型企业来说,品牌的组织管控力尤为重要。
每一个中央企业本身就是一个高价值的组织品牌,也是诸多产品和服务品牌的母品牌。建立完整的品牌架构管理方案,更好地分配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和冲突,利用好母品牌的价值,让母品牌和子品牌相互促进,都是品牌组织管控需要重点关注的事项。
中央企业在品牌组织管控力方面,还需要做好的其他事项有:
  • 明确品牌建设的各级责任主体,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协同高效的运作机制。
  • 对内部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确保品牌活动的有序进行。
  • 建立品牌建设的考核机制,对品牌各项行动的策划、执行和结果进行监督和控制,保证品牌策略的有效实施。
  • 对品牌发展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调整策略,确保品牌目标的顺利实现。
5、全球推广力
全球推广力是品牌建设的重要方向。
与其他四个维度不同,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导向性的指标,也是对《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中,“加快培育享誉全球的知名品牌”的直接响应。
中央企业要把握“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机遇,加大国际市场投入,提升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建议各中央企业做好如下工作:
  • 将品牌国际化战略作为子项纳入品牌十四五规划,作为国际化战略依据。
  • 制定国际化传播方案和全球品牌推广策略,完善海外品牌传播的渠道和内容,积极参与海外高端论坛、展会、媒体推广、公众活动等国际化推广,加强与国际品牌的合作。
  • 在海外已开展,或计划开展经营业务的地区,完成商标注册。

品牌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和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工程,对于大型的中央企业来说,其复杂程度又上了一个台阶。
但是,对于一个大型企业来说,只要肯用心,在意识层面和方法层面重视起来,不用太大的资金投入,品牌建设能力也能在短期内,有一个较大的提升。
虽然排名不能完全反映一个中央企业品牌建设的全貌,但对于品牌建设的基础工作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促进和引领。
通过每年一次的中国品牌日活动,各中央企业能更深入理解和把握品牌建设的核心要素和关键环节,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品牌建设策略,推动品牌建设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



回复【公司治理】,领取主题课程




混改风云新媒体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