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拟四二六方加味治疗慢性咳嗽

 循天园 2024-05-16 发布于广西

常某,男,68岁,2019年11月5日初诊。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20年,肺气肿6年,每年冬天加重,靠反复输抗生素维持。现以咳嗽吐痰、气短乏力、痰白质稀、呈泡沬状为主要症状,舌淡,苔白,脉虚。

辨证:脾虚湿盛。

治则:健脾运湿,化痰止咳。

方用自拟四二六方加味:党参10g,炒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6g,半夏10g,陈皮10g,杏仁10g,苏子10g,炒莱菔子15g,白芥子5g,葶苈子10g,五味子10g,牡荆子10g。10剂。

二诊:间日一剂,连服10剂后,咳痰减少,气短减轻。嘱继服20剂后停服观察,当年冬天诸症平稳,未输抗生素治疗。之后近10余年的冬季,患者均靠服本方维持过冬,至今仍健在。

 慢性咳嗽的治疗,尤其是在平稳期,治首以健脾化湿以除生痰之源为主要目的,首选四君子汤。止咳首选二陈汤,重在降肺之气。化痰首选三子养亲汤,加苏子、五味子、牡荆子,重在排化气道分泌物以止咳。笔者体会,应用上方治疗咳嗽吐痰,气短乏力,痰白质稀呈泡沫状,疗效较好。

本病的特征是咳、痰、短气,咳源于肺气不降,痰源于脾虚湿聚,短气源于肺肾气虚。故对于慢性咳嗽的治疗,主要应调整好肺、脾、肾三脏的虚损,治肺在不兼表证的情况下,不可透表宣肺,应选用补肺气的党参、黄芪、山药等,敛肺气的五味子、乌梅等。治脾以健脾化湿为主,注意不可伤及脾气,更不可伤及胃阴,可选用白术、茯芩、山药等。治肾以补肾纳气为主,因肾为先天,为诸脏腑正气之根,所以应用菟丝子、山萸肉、补骨脂等。具体地说,慢性咳嗽的治疗,尤其是在平稳期,治肺宜收敛不宜宣散,宣散则更耗伤肺气;治脾宜温补不宜清降,清降则更伤脾气;治肾宜温固不宜滋补,滋补则易滞腻而致痰阻气道。(杨俏田  山西省忻州市中医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