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城“小儿王”祖传方治疗小儿便秘

 天宜xz4gehf39j 2024-05-16 发布于湖北
图片

导读:小儿五脏柔弱,慎用苦寒泻下之剂,王鹏飞老经多年临床经验拟出治疗小儿习惯性便秘的验方,全方无一泻下通便药,但此方具有调理脾胃、舒肝快膈、调理脏腑的功能,可使浊气降,津液生,便秘渐通。作者/王鹏飞

图片

      治疗便秘,素以苦寒泻下之品为必用之药,但对于小儿来说,便秘虽多内腑燥热,但如便秘已成则脾气已伤,若使用苦寒之品更易损伤脾胃,故应避免使用苦寒泄下及润下被动通便之药,王鹏飞先生自拟通便汤治疗小儿习惯性便秘,疗效颇佳。 通便汤由

钩藤10克,茯苓10克,化红6克,伏龙肝10克,甘草3克组成。

主治:

       小儿习惯性便秘。

症见:

       大便干燥或秘结不通,排便间隔时间比正常延长两三天,部分病儿精神食欲不振。观通便汤全方,无一泻下通便药,但此方具有调理脾胃、舒肝快膈、调理脏腑的功能,可使浊气降,津液生,便秘渐通。小儿习惯性便秘用之最有效。临证使用时尚需注意

加减法:

     实热便秘加青黛、瓜蒌;

     气机壅滞加丁香、藿香;

     脾胃虚弱加建曲、焦山楂;

     便秘日久不愈加麦冬、茅根。

病案举例:

病例1

       孙某,女,2岁,大便秘结1年。排便困难,3日1次,色黑如球,纳少,夜寐欠安,舌淡红苔白,指纹淡。此属脾胃不和。

处方:

钩藤10克,炙甘草6克,建曲10克,伏龙肝10克,茯苓10克,化红6克,茅根10克。服药3副,大便2、3天1次。

      初头硬而后软,纳增,夜寐安。再予原方5付,大便2日1行,便干不硬,无排便困难,精神食欲均可。继服5付,便软,日1行,精神食欲正常。   

病例2

      杨X X  男,8个月,门诊病历。  病史:出生后即便秘,每服泻药后才能排便,经常腹胀,经钡餐灌肠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上腭黄紫,便秘。    

【西医诊断】

    先天性巨结肠,便秘。    

【辨证论治】

      脾胃运化失健。    理气和胃。    

【方药】

茯苓9克  橘红9克  伏龙肝9克  钩藤9克  甘草6克    

      【二诊】服上方药三剂后已排气,仍未排便。用下方:

茯苓10克  橘红9克  伏龙肝9克  钩藤9克  茅根9克  甘草9克

     【三诊】腹胀减,精神、面色均好转,偶能自行排少许二便。上方去茯苓加青黛3克。  

     【四诊】四天来已自行排便,腹胀减,上腭后紫前红,腹平软。用下方。

茯苓9克  橘红9克  伏龙肝9克  寸冬9克  钩藤9克  茅根9克  甘草9克

病例3

      苏×,男,9岁门诊病历。现病史:一年来大便干,二至五日一次,纳少,腹痛,在外服中药约一百多剂无效。病前曾患过肾炎。舌淡苔白,上腭前紫后黄,脉沉缓。  西医诊断习惯性便秘。  

【辨证论治】

       肠胃积滞,热伤津液。  清热健脾,行气和血。

【方药】

茯苓9克  橘红9克  伏龙肝9克  钩藤15克  甘草9克  茅根15克

     【二诊】进食好,服药后七天内排便二次,大便已不干。    上方去茯苓、茅根加青黛3克、丁香1.5克    

     【三诊】一周大便四次。近日每天排便一次,软便,食欲好,基本痊愈。用下方。    

青黛3克  丁香1.5克  伏龙肝9克  紫草9克  甘草6克

【按语】

       治疗以上便秘患儿,王鹏飞老医生使用的是祖传经验方。其基本方药为

茯苓、橘红、伏龙肝、钩藤、炙甘草。

      其辨证加减原则是:实热者加青黛、瓜蒌;气机壅滞者加丁香、藿香;脾虚胃弱者加建曲、焦楂;气滞壅郁者加草蔻、丁香、乌药;便秘日久不愈者加麦冬、茅根。方中伏龙肝是收敛止泻之剂。一般茯苓、伏龙肝临床多用于止泻,但此药与茯苓、钩藤、甘草等相配伍,则有通便之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