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码字50年之二——打底的那上百万字废稿

 江北大汉 2024-05-16 发布于江苏

我读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曾经有篇作文上过学校《作文选》,而且是头条,题目是《试验田里的风波》。用我今天的眼光来看,它其实应该说是一篇小说,篇幅大约在2000字左右,而这相对于初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是很长很长的了。

我记得那应该是我读中学以后,我所在的那所中学——城南中学第一次结集油印学生优秀作文。负责这项工作的万元坤老师,我父亲当年的学生,是我从小学到高中的语文老师中,非常少见的经常写点东西,并且能够在刊物上发表出来的老师。他曾经写过一篇篇名为《放鸭娃》的动画片剧本,我应他之请,为他誊写这部剧本的草稿,所以,印象比较深刻。若干年后,我在《父母必读》这本杂志上,还看到过他发表的一篇大约1000多字的家教随笔,是说做父母的不能太过宠爱孩子,以免日后后悔的。那篇随笔的由头,是家喻户晓的一则民间故事:古代一位做母亲的,因为家庭教育方面的失误,让她的儿子成了江洋大盗。儿子在临被砍头之前,向母亲提出了一个似乎有些非分的要求:希望再吃母亲一口奶。但最终做儿子的却一口咬去了做母亲的乳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正是她做母亲的当年的纵容,让他落到了今天这样的境地,让他咬牙切齿。

至于万老师的《放鸭娃》那部动画片剧本,后来应该没能出来;而这其实对业余作者来说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大家更多的是怀着一腔对文学的热情而操弄文字,至于路在何方以及最终能够达到多高的高度,事实上并无把握,他们能够做的就是不断努力与尝试。而无论如何,万元坤老师是被我视作文学领路人的老师,哪怕是今天或许我码的字数可能超过了他,我依然对他肃然起敬,十分敬重。

回到我写的《试验田里的风波》那篇征文上来。这篇作文,就情节来讲,十分简单:生产队里进行棉花良种培育,某个地主分子乘机进行破坏,但最终在地头被发现,抓了现行。这情节不只是简单,事实上也很俗套:那个时期,很多报纸杂志上发表的小说,电影院里放映的故事片,太多类似的题材、类似的情节了,而我不过是依样画葫芦,套写而已!并且,因为那时的我,几乎没有农村生活的经验,对于农业生产更是一纸空白,所以,这篇作文只能是天马行空完全靠想象或者说虚构编起来的,是一篇真实性很值得推敲的学生作文,其价值近乎零——这当然说的是其社会价值。而对我个人来说,这却是很重要的一步,因为它让我体验到了文章发表,被周围人欣赏的快乐。

让人印象很深的另一点是,从初二年级开始,我的作文水平似乎远远超出我身边的那些同学了。当很多同学听说要写作文,一个个愁眉苦脸的时候,我却是异乎寻常的开心,这是因为在我看来这又到我大展身手的机会了——几乎我写的每一篇作文,都会被语文老师拿到班上向同学们做介绍。有一篇题目为《红心出智慧 巧手夺天工——参观县土产公司出口展览会侧记》的作文,因为教语文的老师施标先生非常欣赏,最后经过他的修改,还特地油印出来,全年级的同学人手一份,供大家学习之用。这作文的正标题,也是施标老师给添上的,原来就只一个后来作为副标题的题目。而原来我与班上几个相当调皮的男同学,非常喜欢给朴实厚道的施老师添乱,但因为这次愉快的心理体验,我对施标老师的看法和感情 大变,从此绝少参与恶作剧之类了。

但是让人十分不好意思的是,在小学与中学阶段,作文水平遥遥领先同学们的我,到了大学,我就读南通师专中文科之后,一下掉到了班级上至多中等水平的线上。为什么?因为写作需要知识积累,也需要文字敏感,更需要对生活的深刻体验与感悟,可就这些来说,我与我那些同学——很多是老三届即196619671968这三年高中毕业,后来与我一起考入南通师专的那些同学相比,我生活的底子真的是太薄了,文学素养方面的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举例说,我一个叫王浦舫的老三届的同学,在入学之前,就已经在《江苏文艺》(后更名《雨花》)上,以头条形式发表了一篇题目为《汽笛长鸣》的散文。

对于跟我这些同学“作文”水平上的差距,我承认,但又不服气,所以,我在入学之后的三年时间里,一方面如饥似渴阅读了大量中外文学名著,从中汲取营养;另一方面,也在学习之余,写下了海量的习作,或者说积极进行了文学创作方面的尝试。记得大学期间的三个暑假,我护校期间,都会埋头于小说创作,至少写成了一部抗日题材,篇幅超过30万字的长篇小说《走向光明》。当然,这部小说并不成功。但与今天相比,那时的出版社对于类似的外来稿件的处理还是相当认真负责的,只要付退稿邮资,那么,一定会给你退回原稿;与此同时,还附有打印的退稿信,并且多数退稿信会针对你的作品诚挚地提出若干意见,包括好的与不好的。

在我的第一篇文字作品见之报端之前,我码下的字粗粗估算应该不下百万。如果没有这百万废稿打底,我以为肯定不会有后来400多万字小说、散文、随笔、评论等各类文字作品见之各类报刊。或者说,对于我们这样的缺少刘绍棠那样的天分的文学追求者来说,我们只有选择埋头苦干长期积累方才有可能迎来春暖花开的那一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