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蒙古作家|孝清水:叔   叔

 百姓文学社 2024-05-16 发布于云南

       在我的生命中,有一位叔叔如同我的亲生父亲,是我的恩人。他是我发小、同学的父亲,名叫谭希贤,是个当过中心校长、乡镇干部的文化人。

      记得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家与学校隔着一条大河。一天下午,大雨倾盆,不一会儿,山洪就暴发了,我们河南岸的学生回不了家了。老师说有亲的投亲,有友投友,没有的只好在教室里睡高桌了。正在我发愁的时候,我的同学玉才拉我去他们家。

      我跟随他到他们家。他们家是一个四合院,青砖瓦房,玻璃窗,院里院外收拾得干干净净。婶婶烙了千层饼,油汪汪的,吃着又脆又香,猪肉炒酸菜丝,好吃极了。这可是我这个农民家的孩子很难吃到的。叔叔一边给我夹菜,一边说:“要想过上好生活就要从小好好学习,长大上班,你们要互相帮助,努力学习,将来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这顿饭让我从小立志成为上班的人。后来,每当留宿学校的时候,叔叔家就成了我的“旅店。”

      我和玉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他理科好,我文科好,优势互补,最终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县城中学读书。那时候,学生生活相当清苦,一个月的生活费也就六七块钱。记得有一天中午,我正在教室做作业,突然听到玉才在门口叫我:“快来看,谁来了。”我随他跑到校门口一看,是叔叔,我上前就拉住了他的手。叔叔掏出五元纸币塞给我说:“拿着,年轻人,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贴补点。”我的眼睛模糊了。我知道,叔叔家也并不是很富裕,婶婶常年闹病,供三个孩子读书,还有一个患小儿麻痹症的女儿。这五元钱我一直舍不得花,后来我买了一本《新华字典》,让它一直陪伴着我。

      转眼我们就高中毕业了。那个时候,农村学生高中毕业都要回乡劳动。没过几个月,我就当了民办教师。当时民办教师待遇很低,挣工分,外加五元国家补贴。

      第二年春季开学,叔叔调到我所在的学校任校长。一天,总校校长来了,说是招聘一个代课教师。老师们私下议论,这个指标不用说非校长的儿子莫属。可是,叔叔叫我去填表,说这个指标给我了。我连连摆手说:“玉才还在生产队劳动,我毕竟有工作,还是让他代课吧。”叔叔说:“一来你语文课教得好,总校领导认可,符合招聘条件。二来我考虑,你家哥们多,以后生活困难肯定不少,当代课教师挣工资,日子会好过一点。至于你弟弟,先让他锻炼着,慢慢等机会吧。”我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后来,玉才到底是凭着自己的真才实学,通过考学上了班,后来一路拼搏成为厅级干部。

     代课以后,我通过努力工作,先后转正,入党,任中心校负责人,工作可以说是干得有声有色。令人想不到的是,无故遭到专横跋扈当权者的打击报复。那段时间,我特别郁闷,自己怎么也理解不了,当官的就可以拿着不是当理说?我是真正领会了什么叫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当我决定与之决战到底的时候,叔叔捎信叫我到他家去一趟。

      晚上,婶婶炒了好几个菜,我们爷俩一边喝酒,一边交谈。他说:“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是非曲直自有公论,何必非争高低。再说树挪死,人挪活,你也不必一棵树吊死,是金子到哪里都发光。”我一听,顿开茅塞。从叔叔家出来,我走在路上,望着皎洁的圆月,满天的星斗,心里感觉特别敞亮。

      我毅然决然转行到乡政府,从行政秘书做起,一步一步走上领导岗位,虽说不是金子,却也算发了一点微弱的光。

      我兢兢业业地工作,却因此有对不起叔叔的地方,那就是听说他病危的时候,我本来已经坐车前往医院去探望他,可是乡里派车追我回乡去迎接县领导视察,因此没能见他老人家最后一面,这是我终生的遗憾。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结识过许许多多的人,有的是我的亲人,也有的是在我面前匆匆而过的人。然而,却有一位在我不知不觉中温柔栽培了我,让我对生活意义更深理解的人,他就是叔叔,正是他把我照进了阳光下,一直推动我砥砺前行。

        我非常荣幸,能让我遇上这位恩人。

作者简介

孝清水,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退休公务员,曾任中学语文教师、乡镇领导,酷爱文学阅读和写作。是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作家协会会员,杭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本人2021年初开始发表作品。有多篇作品在《民间文学》、《上海故事》、《中国乡土文学》、《野马渡》、《民间故事选刊》、《红山晚报》、《百姓文学》、《钱江晚报》潮新闻等文学杂志上发表。有多篇小说、故事作品在浙江省、余杭区及省外新故事大赛中获奖。散文作品曾在河南省、四川省、广东省的征文大赛中获奖。2023年曾被评为年度余杭区文艺家协会优秀会员。

W TERM

百姓文社散文杂志社》 纸刊选稿基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