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代徐熙《雪竹图》赏析(全图及局部图)

 墨趣乐 2024-05-16 发布于上海
图片
图片
在中国古代绘画的璀璨星河中,五代南唐画家徐熙的《雪竹图》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这幅作品不仅展现了徐熙高超的绘画技艺,更体现了他豪爽旷达、志节高迈的思想情操。
图片
《雪竹图》
一、画面概览
    《雪竹图》是一幅绢本墨笔画,现珍藏于上海博物馆。画作描绘的是江南雪后严冬中的枯木竹石。虽无款识,却足以彰显其不凡的艺术价值。
    画面下方,是大小数方秀石,它们不重勾勒,而是巧妙地运用水墨晕染出结构,留白之处则用以表示积雪。石后中间,三竿粗竹挺拔茁壮,细枝遒劲,残叶纷披,宛如经历风雪洗礼的战士,傲然挺立。在旁,又有数竿竹子或粗或细,或断或弯,姿态各异,更增添了几分情趣。其中,一些细竹穿插其间,与粗竹形成鲜明对比,使画面更富层次感。
二、艺术特色
    《雪竹图》在艺术上独具匠心,体现了徐熙独特的“落墨”风格。在刻画上,他巧妙地运用了勾皴与晕染、粗笔与细笔、浓墨与淡墨等多种技法,使画面既严谨写实,又充满变化与情趣。与北宋盛行的“细勾填彩”、务求逼真的画风相比,《雪竹图》更显率意而出格,展现出徐熙独特的艺术追求。
    此外,徐熙在画作中巧妙地运用了留白手法,以表现积雪的洁白与纯净。这种留白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更使观者感受到江南雪后的清冷与宁静。同时,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徐熙将竹子的坚韧与顽强、枯木的萧瑟与沉寂表现得淋漓尽致,使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三、思想内涵
    徐熙的《雪竹图》不仅是一幅精湛的艺术作品,更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内涵。竹子作为“岁寒三友”之一,自古便被视为高洁、坚韧的象征。徐熙以竹入画,正是为了隐喻自己豪爽旷达、志节高迈的思想情操。同时,通过描绘雪后严冬中的枯木竹石,徐熙也表达了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与赞美之情。
四、结语
    徐熙的《雪竹图》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瑰宝之一。它不仅是徐熙艺术生涯的代表作之一,更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重要篇章。通过这幅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徐熙高超的绘画技艺和独特的艺术追求,更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在欣赏《雪竹图》的同时,我们也不禁为徐熙的艺术才华和人生境界所折服。他以自己的画笔为媒介,将自然与生命的美好、高洁与坚韧传递给后世,成为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图片
《雪竹图》局部1

图片
《雪竹图》局部2

图片
《雪竹图》局部3

图片
《雪竹图》局部4
(完)谢谢阅读
编辑:兰风
校对:邵嘉
监制:倪建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