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电影演义》第四回

 涤心斋主 2024-05-16 发布于河北
第四回
养身心购得闲地三亩
论沪北游玩当属徐园

上回书说到,凡有新生事物出现,必有“第一次”、“第一人”之类的争论,无论中外。1895年12月28日法国巴黎的“大咖啡厅之夜”,现代电影“第一次”进行了商业投幕放映,卢米埃尔兄弟也因为这个被称为“现代电影之父”(可是英、美、德等国均有异议)。同样,1896年8月11日现代电影首次在位于中国上海闸北的私家园林徐园的“又一村”茶楼放映,对于这个在中国电影史学界存在了几十年的定论,新世纪以来也有人质疑,并提出“张园说”及一系列的反证。那么中国的这个“首次”到底应该花落谁家,张园、徐园各称“首次”的依据又是什么呢?咱们一起看下去。

▲上海徐园(吴友如)

我们先来聊聊徐园。徐园是上海晚清丝茧大王徐棣山建造的私家园林,落成于1883年。徐棣山名鸿达、字棣山,1843年出生于浙江海宁县硖石镇。这位从浙江海宁勇闯上海滩的乡下小子以丝茧业起家,在上海开办了怡成丝栈,二十年打拼后事业有成,成为上海丝业公所总董(即行业协会会长),并兼任英商的怡和丝厂及纱厂华董。抛开本业及其他兼职收入,仅英商怡和纱厂(不算丝厂)一家给他的的“年度董事费”即达750两白银,要知道同时代的大清一品文官年俸才180两!相关资料显示,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晚清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才7.4两白银,可见徐棣山当时的身价。刚过不惑之年的徐棣山功成名就,随后接受医生建议修身养性,在闸北购得闲地三亩打造私家园林,命名“双清别墅”。园中十二景,亭、堂、榭、阁、斋、泉、石等一应俱全,报称“当为海上诸园之最”,被誉为清末沪北十景之一。徐棣山由此每天上午处理公事,下午在园中“静谈秋水,漱石眠花”,甚得其乐。1887年1月,这处私家园林开始对外开放,每人收费贰角以资园林维护,世人称之为“徐园(徐家花园的简称)”。

▲南徐(左)北溥

说徐园、讲徐园,徐园承载着上海的一段文脉。徐棣山先生虽然家大业大以丝茧起家,但绝不是附庸风雅的暴发户,他的画作曾被收入《芥子园画谱》。小儿子徐凌云也是昆曲名票,在清末及民国时代与爱新觉罗·溥桐在曲界并称“南徐北溥”,在曲界也有“俞家(指昆曲世家俞振飞家)唱、徐家做”的美誉。徐棣山的大儿子徐贯云任职英商买办,所以欧美国家有什么新闻都能够及时知晓。话说这一天,老徐家阖家欢聚围坐闲聊,老大徐贯云就说起来在欧洲的法兰西国出了个新鲜物件,能把人影拘进箱子里,然后在箱子里给点光亮,还能把这个人影活蹦乱跳地放出来。徐贯云是在当奇闻轶事说笑,哪成想把他爹和他弟弟妹妹们(徐棣山有8个孩子,老大徐贯云、老八徐凌云是儿子,中间6个女儿。老大与老八之间相差20岁)听迷了,一致要求“弄一台”过来,咱也玩玩这个洋玩意。徐贯云无奈,只好通过英商的关系在卢米埃尔公司订购了一台放映机。卢米埃尔公司也不含糊,发货时随机赠送了十卷影片拷贝。虽然这十卷影片的内容不得而知,但推算起来应该是1896年上半年的作品。我从卢米埃尔兄弟早期作品中截取了几段合成一个视频,以飧读者。为免您看这无声电影烦闷,特意加了段林海的钢琴曲《微光角落》作为伴奏,让您体味一下那个年代看默片现场钢琴伴奏的感觉,不谢不谢!

▲卢米埃尔短片

再说这一天法兰西快递到货,一家子新鲜都抢着拆包装,十一二岁的小儿子徐凌云更是积极。一开始还是徐家老小自己家人看,可是就十卷片子来回放,不几次就看腻了。别人看腻了,徐凌云可永远看不腻;若非他一辈子痴情昆曲,上海滩早期电影人便会多一颗星灿。上世纪二十年代,徐凌云(1885~1965)亲自操作摄影机在新徐园拍摄了昆曲电影《游园惊梦》,传字辈三鼎甲顾传介、朱传名、张传芳分饰主角,只可惜该影像资料在特殊年代被毁,这是后话;让我们回到老徐园。在商言商,有了投入就必须使其效益最大化,自己家人看腻了可以摆在园子里公开放,还能增加客流量,于是当年《申报》的广告栏就出现了“徐园告白”。

▲申报6月29日徐园告白

这个“本园自二十日起”的“二十日”应该指的是农历“五月二十日”,也就是西历1896年6月30日。那就是说早在1896年的6月30日,徐园就开始“西洋影戏”的放映了。至于网上那种6月30日在“天潼路814弄35支弄的厢房里,将西洋戏放给了亲友们看”的信息,明显是以讹传讹。这时候,有人该出来提意见了,说你自己前边讲,1896年8月11日在徐园“首次”放映,怎么和这个“徐园告白”里的时间不相符呢?我首先得夸您一句看得仔细,其实我自己也在纳闷。8月11日的放映预告我也找着了。

▲申报8月10日徐园告白

这个《申报》的影印数据库是我用热心网友打赏的专款,花了36块大洋下载的(数据库免费,但要用专用阅读器才能打开,阅读器是要花钱滴)。也许我手头资料不全,但确实不知道明明有《申报》佐证,至少6月30日徐园也有放映活动,正史为什么还把日期确定为1896年8月11日。甚至还有砖家(业界地位不低)自以为是的往细里描,“1896年8月11日中秋节期间”,这位老兄不会不知道西元历法与中国传统农历的区别吧?

▲8月11日《申报》报头

作为一名纯业余人士,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这位砖家,西元1896年8月11日是中国农历丙申年(清光绪二十二年)七月初三,距离八月十五中秋节还有一个多月呢!不是我有多能耐,您稍动动手,亲自喵一眼当天的《申报》报头就全齐了。

▲十九世纪末外滩全景

书归正传。说完了徐园,咱们再聊聊新世纪兴起的“张园说”。随着信息爆炸时代的来临,早年间信息不对称的格局被打破,许多既成的定论不免会遭到冲击。“张园说”否认“徐园说”的理由是:1896年6、8月间徐园放映的不是电影,是幻灯性质的“西洋影戏”。依据是《申报》“徐园告白”中徐园自报的“西洋影戏”,且放映活动是夹杂在戏法、焰火之中的助兴节目,也没有卖票、也没有片名,也没有轰动,也没有报纸刊登“观后感”,总而言之“不正宗”。其实持“张园说”的人也承认现代电影在上海的“首次”放映不是在张园,而是英国人1860年建成、专门接待“外国游客”礼查饭店(原浦江饭店,2018年起改为中国证券博物馆)。

▲1860年的礼查饭店

这个专门接待“外国游客”的礼查饭店位于外白渡桥东侧、苏州河北岸,英租界与上海县城之间。这个专门接待“外国游客”的礼查饭店初期是一家只有两层楼的西式旅馆(1907年此二层小楼拆除改建六层新楼,1910年竣工投入使用。所以现在网传的多层礼查饭店都是1910年之后的照片),除客房服务、弹子房、酒吧、舞厅、扑克室等休闲娱乐设施外,还经常在一楼大厅安排歌舞和戏剧演出吸引“外国游客”。这个专门接待“外国游客”的礼查饭店1867年安装了煤气,1882年安装了电灯,1883年开始有外国木偶剧团在礼查饭店演出。1897年5月,这个专门接待“外国游客”的礼查饭店接待了一位美国商人哈利·韦尔比·库克,他带来了一台爱迪生公司的电影机。顺便说一句,这个专门接待“外国游客”的礼查饭店十九世纪末唯一一次接待中国人,是1897年11月5 日,时任上海道台(上海最高行政长官)的蔡钧为恭贺慈禧太后60寿辰,在礼查饭店孔雀厅举办了一次盛大的西式交谊舞会,招待各国驻沪领事和旅沪外商名流。这次舞会,也被引来骄傲地称之为“中国国内举办的第一次大型交谊舞会”。

▲1882年安装了电灯 

言归正传,这位美国商人库克先生在礼查饭店住下之后,马上在上海最具影响的西文报纸《北华捷报》刊登广告,“1897年5月22日,礼查饭店放映影片《海浪拍岸》)、《英国士兵教会游行》、《蛇形舞》、《沙皇在巴黎》、《海德公园的骑自行车者》等”。并于5月22日(星期六)晚在礼查饭店一楼大厅放映了上述影片。严谨地说,这是在上海英租界礼查饭店举行的、由美国商人在西文报纸上首次公开宣传并售电影票,并有明确片名的电影放映活动。那么“格局”小一点的说法呢?这是外国人在外国“租借”中国的地盘上用外文在外文报纸上做广告放映给外国人看的外国电影,与中国人没有一毛钱的关系。有资料说,当时的礼查饭店,连侍应生都不用中国人

▲《北华捷报》广告
(刊登于1897年 5月 15 日第1版)

那么库克先生的电影放成功了吗?当然放成功了!而且后来又放映了三次,分别为5月25日、5月27日和6月3日。再然后唻?放不下去了,因为库克先生这次所带拷贝不多。礼查饭店以及租界里住的都是不好糊弄的“洋鬼子”,再想家的人,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分钟街景,谁也不乐意再花这个钱。美国商人库克先生脑瓜一转,就开始打听租界附近中国人的地盘上哪儿最热闹。回答当然是地处公共租界西边,位于静安寺路(现南京西路)的张园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