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骶尾骨的生理解诊断骶尾骨骨折、分型

 新用户52304g78 2024-05-16 发布于河南

来源:医学影像人卫网

如何诊断骶尾骨骨折?

图片

骨 coccyx 

尾骨通常由3~4块尾椎融合而成,正常情况下仅为一退化结构。为了对椎节进行编号,用“Co”作为尾椎水平的缩写,例如 Co1、Co2 等。


图片

尾骨的大体解剖

图片

尾骨由3~4个尾椎组成,不包含椎管、椎弓根、椎板或棘突。第一段最大,后面的段较小。尾骨椎体连接处的结构是多变的,并且与年龄相关:从完全发育到具有不同程度囊性或纤维化变化的原始椎间盘,到后来的椎骨融合。

图片

尾骨由前面、后面、两侧面、一个顶点和一个基部组成。

  • 前面:凹面,标有三个横向凹槽,代表四个独立椎骨的融合

  • 后面:

    • 凸面,类似地标有三个横向凹槽

    • 两侧有垂直的一排结节,是尾椎的基本关节突

    • 上对是最大的,被称为尾骨角。

    • 尾骨和骶角结合形成孔,用于传递第五骶神经后支

  • 侧面:

    • 很薄,有几个突起,代表尾椎的基本横突

    • 最优越的隆起连接骶骨的外侧边缘,形成用于传递第五骶神经前支的孔

    • 它是最大的隆起,而下级的隆起随后缩小

    • 从前到后,外侧缘作为尾骨、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和臀大肌纤维的附着点

  • 基部:近端椭圆形表面,用于与骶骨连接

  • 顶点:远端圆形突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骶尾关节

图片

骶尾关节 sacrococcygeal joint 骶骨和尾骨常以滑膜关节相连,运动多为被动的小屈曲和伸展。关节通常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融合。

骶尾关节由骶尾后浅韧带骶尾后深韧带骶尾前韧带骶尾外侧韧带关节间韧带加强。

  • 骶尾前韧带:前纵韧带的延续 - 连接到第1尾椎的前面,有时连接到第2尾椎的前面

  • 骶尾后深韧带:从第5骶椎连接至尾骨的背侧表面

  • 骶尾后浅韧带:始于内侧骶骨嵴,止于尾骨背侧

  • 骶尾外侧韧带:连接第一尾椎横突到骶骨下外侧角。这在前面完成了第五骶神经的孔。后孔由由角间韧带连接的骶骨和尾骨角封闭

  • 关节间(角间)韧带:连接骶骨角和尾骨角

图片

尾骨的变异

图片
  • 尾骨发育不全

  • 不完全融合

  • 双歧尾骨

临床上对于骶尾部损伤的诊断主要依据为X线片,特别是侧位片诊断意义更为重要。但因骶尾骨变异较大,加之放射科医师对其认识及重视程度不足,往往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从而引起不必要的医患矛盾。因此了解骶尾骨正常变异情况及骶尾骨骨折、脱位的X线表现对提高诊断率尤为关键。

图片

骶骨由5块骶骨融合成一块形成,尾骨由3-5组成。在人类的退化结构中骶尾骨变异较大,特别是侧位的弯曲形态变异较大。研究表明在X线侧位片上骶尾骨共同向前弯曲,但由于其变异较大,弯曲形态各异。

按不同的弯曲形态将其分为:均匀弯曲型、骶骨成角型、尾骨成角型、尾骨脱位型4种类型(见图1- 9),其中骶骨成角一般在S3、S4-5和S5部位,成角最大为70°。尾骨成角常在尾1-2或尾2-3部位,成角最大可达80°。

图1 均匀弯曲型;图2 骶骨成角型(骶3);图3 骶骨成角型(骶4-5);图4 骶骨成角型(骶5);图5尾骨成角型(尾1);图6 尾骨成角型(尾1-2);图7 尾骨成角型(尾2-3 );图8 尾骨脱位型;图9尾骨脱位型。

图片

骶尾骨骨折以骶4、5椎骨骨折最常见,约占骶尾骨折病人总数的84%、75%,尾骨骨折次之。跌伤方式以臀坐式为主。

骶尾椎骨折以横形及斜行骨折多见,在正位X线片上可见骨折线呈横形或骶下部两侧骨皮质断裂,远端可有轻度错位。侧位片上骨皮质连续性中断,有骨皮质断裂、皱褶、嵌入等征像。骶尾椎骨折远端轻度向前或向后移位并两折端相嵌是骶尾椎骨折的特殊表现。尾椎脱位以尾椎向前脱位多见,X线侧位片上见尾椎前移,骶尾椎边缘的自然弧度消失,骶尾关节间隙增宽或错位。

由于骶尾骨变异较大,在现实工作中为了提高对骶尾骨骨折及脱位的诊断,防止漏诊或误诊,就要求放射科医师除了要了解骶尾椎骨折、脱位的X线表现,还要熟练掌握骶尾骨变异情况,特别要防止下列几种假象造成误诊:

 (1)骶骨下部成角,并可见前缘骨皮质凹陷,但无骨折透亮线。也就是文中所提到的骶骨成角型变异(见图2-4); 

(2)尾骨成角,向前 倾斜,关节间隙尚好,无骨折片,易误认为尾骨脱位(见图5-7);

(3)尾骨向后滑移,也就文中所说的尾骨脱位型,常易误诊为尾骨脱位(见图8、9)。

另外,骶尾骨骨折,特别是尾椎脱位的诊断还要和临床紧密结合。 

Postacchini 和 Massobrio 提出了一种分类方法,随后 Nathan 对其进行了修改,将其分为 6 种类型:

  • I型(存在于一半以上的人中):尾骨具有平缓的腹侧曲率,作为骶骨自然曲率的延续

  • II型(8-32%):腹侧弯曲更突出,尾骨尖指向前方

  • III型(4-16%):尾骨急性前角但无半脱位

  • IV型(1-9%):局灶性前角与前半脱位

  • V型(1-11%):后角尾骨

  • VI型(1-6%):尾骨侧偏畸形

图片

附病例(X线+CT)

来源网络

病人女性,外伤后骶尾部疼痛,dr片示骶尾关节对应关系差,骶5椎体欠规则。ct重建示骶5椎体粉碎性骨折!

X线

图片

图片

CT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陪你·成长

我们可以保留

过去的美好记忆

没必要沉溺其中

我们可以

对未来产生期待

也无需畏惧和退缩

编  辑|王老师、张老师

校  对|杨老师

校  审|王衢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