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灸养肝正当时

 感悟_johnson 2024-05-16 发布于广东

中医理论认为,春天是生发之际,春五行属木,肝在五行中也属木,与肝相通。同时,春季也是肝病比较活跃的季节。

在立春以后,气温逐渐升高,万物复苏,外界属于这种生发向上的环境,人体的肝脏肝火比较旺,人的情绪波动也比较大。这时如果调养不适当,人体就容易出现一系列不良表现。

图片

由于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所以,从立春开始,就应充分利用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开始着手养护肝脏了。因此,春季养肝正当季。

春季养肝的重点:一是要生发阳气,在饮食上减酸增甘;二是要调顺肝气。而艾灸养生以节气灸为重,此时艾灸相应的穴位来保健,除能养肝护肝外,也对全年的健身防病都十分有利,甚至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图片

如何判断脏脏受损:看三黑闻二臭

三黑:

1、脸色变黑

脸面无血色、蜡黄暗沉:肝血不足,肝气郁滞会导致面无血色,降低肝脏的排毒功能,导致毒素淤积,肤色暗沉、蜡黄,脸部长斑。

2、眼圈变黑

眼圈发黑是某些肝病的表现;肝受损也会影响睡眠,而睡眠不好,会导致黑眼圈。

3、指甲变黑

中医认为,肝主筋,而指甲就是“筋”的一部分。

肝脏是否出现问题,指甲上一般会有明显的信号:指甲出现黑色竖线条纹,或边缘黑中间白、凹凸不平等情况,说明肝脏存在问题。

图片

二臭:

1、身体变臭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而人们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常使肝脏超负荷工作。

当它超负荷工作,毒素不能被分解时,体内的有害物质就会通过皮肤的毛孔排出体外,从而产生异味。所以当体臭出现时,肝脏可能已经严重受损,千万不要忽略。

图片

2、口臭加重

当各种原因导致肝功能衰竭的时候,肝细胞清除含硫氨基酸的中间产物硫醇、二甲基硫化物和硫化氢的功能降低。这些物质停留在体内,它们通过呼吸道排出,就出现了像鱼腥味的口臭。

注意:出现了鱼腥味的口臭往往提示肝功能已经比较差了,就要及时地进行治疗以免病情延误。如果肝不好的话,不能一味地忽视,否则最终有可能会发展成脂肪肝、肝硬化、甚至是肝癌,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艾灸如何保护肝脏?

1、肝俞穴

肝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脊椎旁,第九胸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或第九胸椎凸骨下,左右旁开1.5寸)。肝俞穴归属足太阳膀胱经,艾灸此穴有治疗胃肠病、脊背痛、皮肤粗糙、老人斑、失眠等作用。肝俞穴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潭”,肝俞是养肝不可缺少的穴位。

图片

2、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第1、2跖骨结合部之间凹陷中)。太冲穴归属足厥阴肝经穴,艾灸此穴有缓解治疗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五官科、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外科疾病等。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大约相当于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刺激太冲,能很好地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功能正常。

图片

3、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足内踝(高点)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即:脚内踝后缘的凹陷当中)。太溪穴归属足少阴肾经,艾灸此穴有治疗失眠健忘、咳嗽气喘、月经不调、牙痛、阳痿、手脚冰凉,祛斑祛痘、美白肌肤等作用。太溪穴是肾的原穴,是储存肾脏元气的仓库。肝属木,肾属水,树木需要水的浇灌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养肝必须要滋阴。用太溪调动肾脏的功能,能够更好地“滋水涵木”。

图片

4、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也就是足内踝上缘四指宽处,按压有一骨头为胫骨,此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在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中,自己的手横着放,约 四根手指横着的宽度)就是三阴交穴位。三阴交穴归属足太阴脾经。艾灸此穴有保养子宫和卵巢、缓解月经失调、痛经、不孕等作用。

图片

5、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中指)处。坐位屈膝,取犊鼻穴,自犊鼻穴向下量4横指(即3寸),按压有酸胀感。足三里穴归属足阳明胃经,艾灸此穴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等作用。

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是补脾胃的要穴,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靠它们运化,所以养肝必须把脾胃这个运化气血的“机器”保养好。

图片

以上穴位,每天每个穴位艾灸一次,每次每穴20分钟左右,每周休息一天。有见好转后,可以减少为一周3至4次,每次每穴20分钟左右。

平时注意保暖并进行适量的运动。穴位的艾灸顺序应自上而下,自内而外,如果有时间,最后可艾灸足部涌泉穴,避免上火。

借此,希望所有肝病患者早日康复!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