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科学”育儿后,我终于睡了个好觉

 田园居士6 2024-05-16 发布于山东

几天前,我在公众号发起了一个征集问题:

你买过最没用的婴儿用品是什么?

图片

除了票数夺得头筹的“老公”/“孩子他爹”😒,正经的婴儿用品里,婴儿床是被吐槽最多的,然后还有电动磨指甲器、哺乳枕、学习筷、腰凳、温奶器、防摔头盔、景观车、提篮......

图片
图片

如果要我回答,我觉得我们家用下来,最费钱、没用、还占地方的婴儿产品,也是婴儿床,浪费了三个。

其实也不算完全“浪费”,但是使用率远低于预期。

图片

我们家第一个婴儿床用了最久——七个月,累到崩溃的七个月😫😫😫。

那时候我对权威机构科学育儿“同睡不同床”的建议深信不疑、支持、绝对地支持,每次喂奶哄睡后把妞放小床,刚放下去她就醒,然后我又重新哄,抱起来,放下,哭,抱起来,放下,哭,抱起来……无限循环。

小床上像长了刺,孩子一沾上就浑身刺挠,而我日复一日将她放在小床上,希望她能“脱敏”。

图片

我也尝试了很多睡眠位置的安排,比如我把她的婴儿床的一边栏杆拆了,拼在我的床边。这个方式对我们也不太好使。因为……她不是喂奶就愿意睡了,她还是要哭啊哭,要竖着抱起来……我的床边被堵,反而更不方便了。

在这场“比谁更能犟、更能坚持”的比赛中,我最终败下阵,她可以一直哭,我不行,哄到最后我感觉不管我做什么、不做什么她都会哭,我也哭了。

最缺觉、最累的时候,我想象着,把孩子从楼梯间扔下去。然后家里来了医生,警察……干脆我自己也不活了。

图片
图片

我抱着她,像抱着一颗炸弹,手酸到抬不起来,都没想过要和她一起躺下、搂着她拍一拍,“新生儿猝死综合征”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我太怕自己睡着后,万一她发生了窒息的危险怎么办?

最后找到的解决方案是,铺一个大地铺,我喂奶哄睡她后,我不再把她放回婴儿床,而是我离开她的地铺,这比放进小床容易太多了,很少引爆。

图片
图片

△ 妞扶着她曾经的小床,身后是她的地铺

从此妞就一直睡地铺,睡到2岁多。包括旅行,她在宾馆也都是睡地铺——我在房间找一块空地,用宾馆的床单被子等给她铺上地铺。

图片

△ 一岁以后分房睡,妞还是在她的房间睡“地铺”

到老二时,我不死心,换个娃说不定能行呢?科学育儿的建议怎么可能不适用于大部分娃呢? 一开始我也试图让小酒睡婴儿床。

经历过姐姐无论如何都要哭的混乱崩溃,小酒的睡眠可以说是非常天使,但每次放小床,仍然需要抱起放下两到三次,也不算容易。

图片
图片
图片

好在小酒哪怕中途醒来、抬起头,只要看到我在身边,他就能接着倒头睡觉,一起睡简直不要太合适。

此时,我已经坚定地意识到我自己的睡眠也很重要,我不想再为了约等于0的风险折腾自己——

新生儿猝死综合征(SIDS)的概率大约是0.03% ,因为一些生理方面的原因,它不可能被降低到0。

如果我们对危险因素足够敏感,排除尽可能多的危险因素,我们能将SIDS的风险减少近90%

我选择偷偷放低“科学育儿”的门槛。

为了方便喂奶,以及分床,我给他拼了一张沙发床在我的床边。夜里滚到他身边哄睡,再滚回我的大床睡觉。

图片

我和宝宝不共用被子,宝宝穿睡衣、睡袋,并且我很小心压住我的被子,算是预防睡着后造成危险的措施。

但拼沙发床也不是完全没问题,沙发边缘会下陷,某种程度上可能比大人的床更高风险。并且他在小床、我在大床奶睡他后,我有时挪动他也会醒,除非是他自己翻身。

等到酒酒一岁后,同睡几乎不会有什么风险了,我们就买了一张kingsize的大床,和他同床睡到两岁两个月断奶(他分房出去后仍然会陪到睡着)。

图片

轮到闪闪出生时,我竟然还不死心,又又又买了婴儿床……

因为三胎请了月嫂,我自己做不到让哥哥姐姐睡婴儿床,我以为月嫂来了我们会有办法,结果还是败给了现实——母乳喂养夜里还是要把妈妈弄醒,我还是要起来喂奶,哪怕有月嫂也减轻不了多少负担。

况且,我相信,宝宝和妈妈睡,比和疲惫的月嫂睡更安全。

有时候晚上醒来去到宝宝房间,我发现月嫂并没有把宝宝放到婴儿床里,而是一直抱着她睡。这其实是比母婴同床更加高风险的做法。所以还是让闪闪和我睡吧,我也懒得纠结放小床了,她睡我也睡。

不像头胎二胎,喂完奶后我困得倒头就睡,到了这把年纪半夜我喂完妹妹,还要花点时间再让自己入睡,中年妇女的睡眠也很脆弱。

现在妹妹每晚都和我一起睡,母婴同床、母乳奶睡,不用冲奶,什么都不用,我和她都直接入眠。

图片
图片
图片

母乳喂养会释放一种助眠的激素,宝宝特别容易睡,有时候看着还精神,一含奶眼神就虚了,我怀疑对妈妈也有作用(也可能是我心态放松了)。

我和妹妹贴在一起,她把腿搭在我的肚皮上,她睡得很踏实,我也不用担心半夜会有人来喊醒我,扯个衣服的事,喂着喂着,我俩又睡了,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相对之前哥哥姐姐分床睡、拼床睡好出N个量级。

图片
图片

以前写到母婴同床的话题我都非常谨慎,写这个话题一定会有人抱着纠错的心——如果宝宝因为母婴同床猝死怎么办?!

为了避免这样的纷争,我从来不否认“不要和宝宝同床睡”是最安全的做法,但现在我觉得我已经不太在意这些争论了,我终于可以说:

去他的母婴同睡不同床,这一条在我家行不通!抛弃婴儿床后,我和孩子才终于睡了好觉。

母乳喂养天然就是和宝宝同睡的!一定有哺乳妈妈能做到从来不在喂奶时睡着,但事实是,不同床而眠的只是极其少数。

图片

现实生活中,几乎不能有任何方案能比妈妈和宝宝睡在一起,睡得更好。

人类千百年来的进化形成的、婴儿天然设定就是喝母乳时、贴着妈妈的怀抱入睡。

这干预、那干预,违背自然规律和天性,孩子才会更难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有一次孩子们上课外班,我和一个妈妈聊天,她家是两个小孩,年龄差很小,一次性累过。

我说我怀老三的时候很郁闷,因为老大老二上小学了,终于可以稍微放手了,结果又要重头再来。

但我们都发自内心地觉得:比起老大,还是老二/老三更好带,老大小时候是最难带的!

我说带小妞时,其它问题都是小问题,睡眠真的太恐怖。为了她能在小床上持续睡半小时,我可能要“放”一小时以上,睡下去没多久又要喂奶,然后我再重新把她放回去睡……我的睡眠被切割成碎片,喂奶时看着娃都是重影的,非常非常疲惫。

图片

△ 白天还想多和她相处,多享受亲子时光。

那个妈妈也说她家大女儿小时候一直睡不好,很粘妈妈,所以她晚上都没有陪小女儿睡,一直和大女儿睡一个房间。

我说我大女儿一岁过后就分房间睡了,夜里她哭,我就从楼上下来,去她房间,每晚都要哄好几次。养老二时,我实在是跑不动了,再爱也绝对不行了,就一起睡大床了。

图片

说实话,现在再回想我当年是怎么带妞妞的,就觉得怎么想怎么奇怪,费了最多的精力,折腾自己也折腾孩子,结果有比带小酒和闪闪时更好吗?

我都想问我自己,为什么我一定要和她分开睡?为什么我要每晚来回跑?

包襁褓、趴着睡(虽然不安全)、枕头压着睡……这些让宝宝睡得更好的措施,实际上都是在模拟怀抱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想起以前每次给小小妞以仰卧的方式入睡,睡到最后,她一个人滚着滚着,就变成了趴着睡,让身体和床最大面积地接触,其实也是想要有人贴着的感觉😭

图片
图片

为什么以前我给妞喂奶的时候感到烦躁、感觉自己是宝宝的安抚奶嘴?因为我总是想要离开,我在心里催促着:快一点喂好,快一点睡着,这样我就能去干我自己的事情。所以孩子醒来我也很焦躁,因为我不得不把这磨人的流程再走一遍。

但我发现不管我多努力,我绝对做不到,让她独自、安稳地睡一个整觉,只有陪着她,在她身边搂着她,她才不会手一抖、脚一踢,频繁地惊跳醒来。

图片

如果总是急着要去做其他事情,她担心你会在她睡着后离开,婴儿的睡眠就会很脆弱。最好的哄睡方式,其实就是顺应自然规律,“彻底躺平”,和孩子一起睡、一起休息,不要着急离开

有安全感的宝宝,更喜欢舒展着、四仰八叉地睡,睡得很深、很放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现实生活中的绝大部分妈妈,不管背景如何,都会跟宝宝经常或偶尔睡在一起。

在澳洲的一项调查里,75%的3-6个月婴儿,是母婴同床入睡。

一个来自国内的调查发现,高达79%的孩子会和父母同床睡,到了学龄后,仍然有高达53%的孩子跟父母同床睡。

在英国和威尔士,每年有一半的婴儿会和父母同床睡觉,包括有意和无意的(比如照顾宝宝是睡着)。

和宝宝近距离地睡觉不仅可以帮助安抚宝宝入眠,也能促进母乳喂养,相比母婴不同床的妈妈,母婴同床的妈妈母乳喂养的时间会更长。

母乳喂养还保护了宝宝大大降低新生儿猝死综合症(SIDS)的风险。安抚奶嘴和母乳喂养一样,是SIDS的保护因素,它其实也是在模拟母乳喂养,让宝宝以为在喝奶。

图片
图片

“母婴同睡不同床”的建议,是绝对正确的,但它脱离实际,没有任何人情味,完全不能共情我们这些出于各种原因而需要和孩子一起睡的妈妈们。

它更像是一种免责声明:我已经告诉你最安全的做法了,你自己选择了冒风险。

大部分人更需要的指导是“和宝宝睡在一起时,怎么做更安全”,包括:

  • 不要吸烟

  • 不要饮酒

  • 不要同盖一床被子

  • 睡远一点

  • 用睡袋最好,不要给宝宝盖被子

  • 不要穿盖多了,要避免过热

  • 一岁前可以考虑用安抚奶嘴(可以降低SIDS)

  • 不要滥用药物

  • 不要和父母以外的人同床睡

  • 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是SIDS的保护因素)

  • 还有非常重要的,躺着睡,不侧卧,不趴着睡(除非孩子自己翻身趴睡,则不需要帮孩子调整姿势)。

事实上,研究发现,母乳喂养的妈妈和宝宝同睡时,我们会自发地躺成和宝宝密切身体接触,同时更好地照顾TA的姿势:

我们的手臂放在宝宝的头和枕头之间,宝宝的头就在我们的胸口水平,我们的双腿本能地弯曲,在宝宝周围形成一个保护型的“C”,躺在另一侧人(“没用”的队友)不可能不经过我们就磕碰到宝宝。

只要没有饮酒、服用安眠类的药物、过度疲劳,和宝宝睡在一起时,妈妈们会更容易也更快注意到宝宝的情况,这可以防止婴儿突然意外死亡。

图片

最重要的是,不管是不是和孩子同床睡,请一定一定一定要做好“万一和宝宝同睡”的准备,因为没有准备的同睡,更危险!

我曾经在妞妞2、3个月时,有天晚上半夜哺乳时睡着,把她捂在我的被子里了,差点造成意外。我原本是坐在床边喂奶的(因为坚持不同床睡!),太困太困,坐着就倒下去了。幸亏队友起来,看妞不在小床,及时发现了她。我完全没有要让她和我睡的打算,我没有任何准备,我以为我能在喂完奶后把她放回小床,最后我抱着她一起滑进了被子里。

如果我有准备,我会在喂奶时把枕头拿开、被子挪远,留出足够的空间,尽可能降低在大床意外睡着后的危险。

还有一些妈妈会选择在沙发上、扶手椅上坐着喂奶,然而在沙发或扶手椅上睡着导致宝宝被困窒息死亡的风险比在床上更高。

图片

最完美的办法是:母乳喂养;不要放床上喂奶,不一起睡;坐着喂奶,但不要在喂奶的时候睡着;不管你能不能睡觉,不管宝宝哭不哭,喂完奶放在什么都没有小床上……但这真的在绝大多数家庭,做到了吗?你家婴儿床里365天除了宝宝什么都没有吗?母乳喂养时,你睡着过吗?

来自世界各地的数据揭示了这个答案。

妈妈不是铁人。

如果母婴同睡能让妈妈和宝宝都能睡得更踏实、母乳喂养更容易坚持,母乳喂养又是为数不多的新生儿猝死综合征的保护因素……现在的我很想问过去的自己,为什么我一定要追求无懈可击呢?

这不像“要不要让孩子坐安全座椅”,除了安全座椅没有任何措施能降低孩子车祸时甩出去的风险,必须让孩子坐安全座椅。

“母婴该不该同睡”则是,分开睡最安全,但是不分开睡,做好其它措施,也能够将风险降到极低。

现在我确定,一味地践行某些“看似完美,但大多数人都做不到”的建议,只会让自己在育儿这件事上,越走越曲折。

图片

有些公共卫生建议只能作为参考,做不做,做到什么程度需要结合宝宝的情况度量。做了,当然是极好的,做不到……那就做不到吧。逼死自己对宝宝有好处吗?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又去读了美国儿科学会2022年新版的婴儿安全睡眠指南,其中一条把我看笑了:为了避免妈妈无意间睡着,建议设置闹钟⏰:

图片

闹醒的会只有妈妈吗😂 

在睡眠问题上,一些宝宝确实会比其他宝宝哭闹得更多,不是因为我们做什么或者没做什么。发育过程中会有很多不舒服的点,我带酒酒、闪闪也有一些夜晚睡不好,我已全然接受养小孩就是这样的,我不需要“做什么”去改善。她睡我就休息,顺势而为,自然而然。

养孩子就是接受不完美的艺术,凡事上纲上线,日子就没法过了。

图片

不纠结,不拧巴,爱谁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