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济思想流派极简总结

 翊泽6069 2024-05-16 发布于北京

图片

重商主义(1550s-1776)

图片

观点:

-将国家繁荣与金钱(黄金和白银)的积累联系起来,而不是真正的资源和消费品。
-否认从贸易中获得互利。
-认为贸易顺差是一种从外国“吸钱”的方式。

-首先阐明了货币数量理论。

建议:

-最大化出口,最小化进口。
-国家积极促进出口工业(出口补贴)和征收保护主义关税和配额。
-重点生产高价值产品。
-国家支持建立国家垄断以控制工业和贸易(东方)独立公司等)。
-敦促殖民化和强行夺取原材料来源。

-授权并对贸易对手发动战争。

启蒙自由主义者

图片

观点:

-以实际资源和商品衡量一个国家的繁荣,而不是贵金属的库存。

-贸易互利共赢。

-经济是一个市场体系,它有自己的自然法则来合理分配资源

-阻止这些法则生效,国家造成了更大的贫困和痛苦。
建议:

-重商主义是危险和错误的。

-取消国家对贸易、商业和生产的限制。

古典学派(1776-1871)

图片

观点和贡献:

-成本价值理论(即生产成本决定最终价格)。
-比较优势理论(即贸易收益)。
-马尔萨斯人口定律(即高收入导致更快的人口增长)。
-萨伊定律(即储蓄导致投资)。
-货币数量理论(即货币供给驱动价格)。

-供给侧思维:经济增长由储蓄和资源增长驱动。

结论:

-提倡自由贸易、市场自由、不受政府干预等。

-拒绝经济衰退和普遍失业的可能性,因为供给侧思维&萨伊定律,他们假设资源总是被充分利用。

但它完全赢得了“沉闷科学”的称号,因为:

-对长期经济增长持悲观态度,相信它最终会消失。
-将收入分配视为阶级之间的“斗争”(工资vs利润)。
-他主张将更多收入分配给资本家,认为这是确保有足够的储蓄使经济增长保持更长时间的唯一途径。
-认为劳动力陷入了马尔萨斯的贫困陷阱,无法摆脱并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工资铁律”)。
-从这一切,李嘉图看到了停滞的必然性,马克思看到了革命。

历史-制度主义(1840s-1940s)

图片

贡献:

-经济增长阶段的“线性”理论。

-区分发达与不发达。

-识别“商业周期”现象。

-建立国民收入核算和统计数字。

-确定投资“加速器”。

-强调规模经济、固定成本和管理目标的重要性。

-强调垄断、寡头垄断和不完全竞争的重要性。

新古典经济学(1871-)

图片

观点:

-拒绝成本价值理论,提出效用价值理论(即最终价格决定生产成本)。

-引入供求理论和市场规律(以价格作为市场出清的调节机制)。

-介绍生产和分配的边际理论。

-接受比较优势理论(用机会成本解释)。

-拒绝经典马尔萨斯定律(他们只是假设人口自然增长)。

-接受经典的萨伊定律。

-接受经典的货币数量理论。

-强调配置效率,而不是长期增长。

结论:

-促进自由贸易、自由市场等。

-拒绝长期经济衰退和失业的理论可能性;假设“市场法则”最终会解决任何失衡问题。任何旷日持久的危机都只是因为市场由于某种原因(比如政府、工会、不稳定的资金)暂时“不被允许工作”。

-认为收入分配是阶级之间的“和谐”,每个人都得到他们应得的。

-对增长持乐观态度——强调生产率增长(技术创新、资本深化)促进经济增长。

Sub-Schools:

-洛桑学派(瓦尔拉斯,帕累托)-以数学为导向。

-奥地利学派(门格尔)-强调价格机制的重要性。

-美国“社会价值”学派(Clark, Fisher)-强调阶级和谐。

-瑞典学派(维克塞尔)-强调自然利率。

-剑桥学校(马歇尔)-一切都可以归结为供求关系。

凯恩斯主义(1936-)

凯恩斯主义者大致可以分为两派:“剑桥学派”和 “综合学派”

图片

剑桥学派的凯恩斯主义者对凯恩斯理论持更原教旨主义的观点,完全拒绝新古典主义,尽管他们也从旧的古典理论中复活并借鉴了很多东西(因此他们有时被称为“新李嘉图学派”)。

-“综合学派”试图结合和合并新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元素。这是更著名的或“主流”的凯恩斯学派。
-关注整体经济(宏观经济);
-兼容不同微观层面的理论(剑桥派更喜欢古典,综合派偏好新古典主义)
-引入乘数
-拒绝萨伊定律,引入凯恩斯定律(投资导致储蓄)

-强调总需求是经济周期的决定因素。

政策的结论:

-市场经济容易受到商业周期的影响,并可能造成永久失业和/或持续通货膨胀,而市场经济本身可能无法解决这些问题。
-政府能够而且应该影响总需求,以对抗商业周期,将失业和通胀降至最低。
-使用政府财政政策(支出和税收)来稳定经济。
-使用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利率目标)来稳定经济。
-运用财政部外汇政策(汇率目标制)稳定经济。
-引入自动稳定器(失业保险等)来帮助稳定经济。
-政府应该只使用列出的广泛工具,而不是试图用微小的监管来微观管理经济。
-政府的政策应该是功能性的,即它如何影响整体经济,而不是它是否符合某些理想(例如赤字)。

货币主义(1968-)

与新古典经济学相同的理论原理,解决了恩斯主义宏观层面的问题。后弗里德曼时代的货币主义者大致可以分为两派。

图片

观点:

新古典主义者是“原教旨主义”的货币主义者。
新凯恩斯主义者是“宽松”的货币主义者,认识到现实世界的某些不完善和粘性可能会延迟调整,因此可能需要广泛的政府政策响应(但不是基于凯恩斯理论或原则)。
-强调与新古典微观层面理论的兼容性。
-断言乘数非常弱(“李嘉图等价”)。
-恢复萨伊定律,忽略凯恩斯定律。
-不稳定的货币供应是经济周期的主要决定因素;总需求无关紧要。
-市场经济具有自我修正能力;不可能出现持续失业;它将始终稳定在“自然失业率”。
-长期失业不是市场的自然结果,而只是意外、不完善、粘性或轻率的政府干预的结果。
-政府不可能永久性地影响产出。
-永久的通货膨胀仅仅是货币供应过剩的结果。
政策结论:
-无需政府干预,经济总是在自然失业率附近稳定下来。
-政府行为容易出错,造成的问题多于解决的问题。
-政府应该忽视失业问题,只关注通货膨胀。
-中央银行不应为稳定经济而设定或调整利率,他们应该忽略周期,只确保货币总供应量是充足的。
-如果不能信任政府和央行遵守这些规则,则应采取其他手段(例如立法)来约束他们。
-政府应把重点放在维护基本事务上,例如产权、法律和秩序、透明度等。

-对于上述所有问题,新凯恩斯主义者指出了一些警告,并建议政策有时可能是必要的或有用的,以消除暂时的调整问题。

后记: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

“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吗?”如果它是一门科学,那么这么多聪明才智的经济学家怎么会在基本原则上存在如此多的分歧呢?如果它不是一门科学,我们为什么要关注这里教的东西呢?

我觉得争论这个问题是相当愚蠢的,但这就是我要说的。正如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931年)所言,经济学是“道德科学中最令人愉快的分支,其中理论与事实、直觉想象与实践判断以一种适合人类智力的方式融合在一起”。这是否意味着经济学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一门“宗教”或其他什么,我不知道,坦率地说,我也不在乎。

现在,我不打算像一些经济学家喜欢做的那样,以经济学“只是一门年轻的科学”为借口。这是站不住脚的。经济学并不年轻,肯定不会比其他任何科学都年轻。毕竟,计量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佩蒂爵士(Sir William Petty)是英国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会员艾萨克·牛顿爵士(Sir Isaac Newton)的资深同事!

我也不会因为它不能进行控制实验就说它不是一门科学。天文学也无法进行控制实验,但没有人质疑它的科学地位。相反,我的基本立场是这样的:我相信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就像任何其他科学一样——它是一种人类建构,试图通过提出旨在统一各种不同事实现象的各种理论来理解世界。

这意味着,我们认同为现代经济学的主体,只不过是人类创造和发现的历史产物。经济学是经济学家一代又一代通过导师与门徒、猜想与证明、批评与纠正、竞争与合作、意识形态与反叛、时尚浪潮与孤立的辉煌闪光而建立起来的大厦。

当这么多人参与这么大的建设项目时,争吵、分歧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但这并不能让它成为一门科学,也不能成为忽视其教训的借口。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