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优秀管理者,必须经历的3次蜕变

 联想派 2024-05-16 发布于上海


图片


很多人,从普通员工,晋升成管理者后,发现做管理,真的有点难。

做业务时,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每个月业绩可以干得很好;

一旦走上管理岗,就抓瞎了,只会要结果,其他该怎么干,无从下手,有点力不从心……

从宏观上讲,这层转变,不单单只是被管人到管理者的身份转变,本质来看,是管理思维的转变。

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并非易事,需要经历漫长而艰难的蜕变过程。

今天,就分享一下,成为优秀的管理者,需要经历的3次蜕变。


图片
从“我”到“我们”:角色认知的转变
很多优秀的员工,晋升成为管理者,往往会遇到第一个挑战:

过去,你是“单枪匹马”冲入战场,拿下一个又一个的单子。如今,你要排兵布阵、协调指挥,带领团队“攻敌营”。

今天,要开拓杭州市场,自己做业务时,你只需要把自己的业绩做好。

成为管理者,你要对团队的业绩目标负责,需要体系化的打法。

杭州每个区域的打法是怎么样的,需要做多少投入,人员配比是怎么样的。

如何带团队“攻陷敌营”?你要有2个认知。

1. 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

很多管理者,带不好团队,根源在于喜欢直接拿结果。

过去,自己做业务,是直接拿结果。拿到结果以后,会产生“我真厉害”的内心独白。

现在,成为管理者后,当看见员工签单效率低下,会撸起袖子自己上手干。

这对员工的成长有帮助吗?答案是肯定的。

员工是没有成长的,更不用说他能获得成就感了。久而久之,他会越来越没有归属感。

里德·霍夫曼曾说,不管你的头脑和策略多么出色,单打独斗永远赢不了团队作战。

一个人单打独斗,你最多只能赢得100个客户;但靠团队作战,你可能会赢得1万个客户。

优秀的管理者,并不是凡事亲力亲为,而是发挥团队每个人的优势,将1+1发挥出大于2的效果。

2. 功劳是大家的,责任是你的。

当团队取得成功时,你会把功劳给谁?很多管理者,很容易好大喜功,喜欢跟员工抢功劳。

“这个客户,是我签回来的,我一出马就解决了……”

“是我打开了客户的大门,成功摆平了潜在客户的异议,使得业务顺畅进行。”

员工呢,干好了,却拿不到钱;干不好,还得背锅。

业绩没完成,全是员工不努力、不加班。拿不到结果,就是能力不行。

合格的管理者,会把过往熟悉的战场和舞台,交给员工,会把团队的成功,视为自己的成功,给予每个人应有的肯定。

员工是主角,让他们在台前尽情发挥,收获鲜花和掌声。

同时,还会成为员工的坚强后盾,“打妖怪你来,背黑锅我去”。

当他遇到困难时,会毫不犹豫地站在他身旁,和他一起面对困难,会把责任,归到自己身上。

图片

从“管理”到“领导”:能力提升的蜕变

上周二,我在直播间,分享过一个观点:

管理,是通过别人拿结果的;而领导,是鼓励员工主动帮你拿到结果。

管理,侧重于控制,通过制定规则和流程,提升团队的工作效率。

而领导,则更注重激发团队的潜力,引领团队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那怎样成为一个好领导?分享3点我的看法。

一是,做教练,成为员工能力的放大器。

电影《面对巨人》中,教练为了激发队员的潜能,鼓励背着160斤重物的队员,爬完了足球场的全场。

这名队员,原本以为自己最多能爬50米。但为了让他战胜自己,教练给他戴上眼罩。

在爬行过程中,教练为了让他超越自己,喊了13次“YSE(对了)”,35次“Come on(加油)!”,23次“Don't up(不要停)!”,48次'Go on(继续向前)!”

这种源源不断的鼓励,最终使得他的能力,被激发出来。

如果没有教练,他最多只能发挥出5-6分的能力。但有教练的帮助,他就可能发挥出8分的能力。

可见,一个优秀的教练,会成为员工能力的放大器。

二是,“赋能”团队,大胆授权。

曾鸣教授曾提出过一个观点,“未来组织最重要的智能是赋能,而不再是管理或激励。

什么是赋能?就是管理者通过提供资源和支持,让员工的能力得到提升,让他们完成想要完成的事。

他们不会事无巨细地控制团队的工作,而是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权,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和创新。大胆授权,让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更大的成就。

正如《赋能》一书中所言:“赋能的本质,就是将权力和责任下放给团队成员,让他们成为自己工作的主人。”

三是,使众人行,带团队打胜仗。

2002年2月,我刚加入阿里,马老师在台上吹牛忽悠,我直接从后门溜出去跑业务了,为了赚钱,先跑一单业绩再说。

一年半以后,马老师再开会,我全程听完,连尿都憋住。因为他说的每一句话,最后都实现了。

领导力从何而来?就是一场场胜仗,打出来的。

员工之所以愿意跟着你,是因为他们相信跟着你能获得想要的结果。比如收入、荣誉感、成长。

你需要在一场场胜仗中,向大家证明你的能力,胜仗打多了,员工才会愿意跟着你。


图片
从“优秀”到“卓越”:胸怀和格局的塑造

我常说,管理中,有三种境界。

最差的管理者,凡事自己承担。优秀的管理者,通过别人拿到结果。

而卓越的管理者,则是将管理力提升为领导力,带领团队从现在的地方,到达还没有去过的、美好的地方。

他们不仅拥有出色的领导能力,还具备宽广的胸怀和格局。能把个人的追求和团队的发展,紧密融合在一起,和团队一起创造美好的未来。

那如何从“优秀”走向“卓越”?

首先,心中有爱,唯有利他,才能收获人心。

稻盛和夫曾说过,极致的利他,才是最好的利己。

但很多管理者,在管理中,却是极致的利己主义者。老板交给他一件事,永远想的是,做这件事,对他是否有价值?

眼中,只有他自己,没有别人,不去想如何帮助团队。人心都是相通的,你怎样用自己的心对待别人,别人就会用怎样的心对待你。

美国前总统里根曾说:“一个好的领导者,不是成就自己的完美,而是成就他人的完美”。

你一个人强是没用的,团队强才是真的强。卓越的管理者,会成为价值创造者。

什么是价值创造者?顾名思义,这件事,做好了,能为整个团队创造什么价值?

会想清楚,三个关键问题:第一,能为员工创造什么价值?第二,能为团队创造什么价值?最后,能为自己创造什么价值?

永远把员工排在第一位,最后才是自己。

其次,扛得住委屈,耐得住寂寞。

一个人坐到管理的位置,委屈是常伴左右的。

因为你上有老板,下有员工。承受委屈,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作为管理者,很多时候,你需要做很多不被员工理解,需要力排众议才能落实的决定。寂寞一定是常态,你要学会耐得住寂寞。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一定会有被冤枉、被员工错怪的时候。

没有经历过波折,你肯定长不大。也难以让更多的人信任和依靠,也很难成事。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就是这个道理。没有经历过波折,你肯定长不大。也难以让更多的人信任和依靠,也很难成事。

你能忍受多大的委屈,就能成多大的事。没有一个将才,是不会经历委屈和寂寞的。经历过挫折,你才能成长为一个将才。

最后总结一下。我常说,管理是一条不归路。你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需要经历漫长而艰难的蜕变过程。

从“我”到“我们”,从“管理”到“领导”,再从“优秀”到“卓越”,不断成长,你才能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带领团队取得成功。

如何制定让员工信服的目标,激发员工的斗志?

员工对于目标不够清晰,目标只是一个数字?

如何批量生产人才,打造自己的销售铁军?

员工得不到授权,总是被动执行,该怎么办?

领导没时间,下属没事做,该如何解决?

为什么别人的目标可以雷打不动执行,而我总是半途而废?

追过程,是固定时间去检查,还是随时随地,想到了才去检查?

如何根据业务目标,制定相应业务策略?

……

这些问题的答案,你都能在《业务增长大课》找到。如果你有其他的管理难题,扫描二维码,填写业务增长能力测评表专业导师将会为您一对一做解答~

28期业务增长大课5月10日开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