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假,这是宝石蓝!

 顾爱斌 2024-05-16 发布于上海

        收藏的水平有高有低。当你看见一件没有见过,或者超出你认知的东西的时候,你会怀疑这件东西的真假。其实,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现实中,也有一部分人,玩了一段时间,过手的古董多起来。这个阶段就有一些自满。感觉收藏鉴定就这么几下子。自己俨然是一个鉴定专家了。比如电视台那些鉴宝家们。“一眼假”,“高仿的”,“可能吗”?这些话就常常挂在嘴边。这就把历史上存在的宝贝,无情的打入冷宫了。这也造成,这些人自己在收藏过程中,眼看能够到手的宝贝,也被自己的否定而悄然滑走。

图片

      比如,这一件青铜镜。我们在市场上遇见,敢确认是老的吗?

图片

       这样的蓝色青铜镜,远远超出我们对青铜镜锈色的认知了。我们的脑海里,就是“红斑绿绣”,就是“黑漆古”,就是“白银光”这些概念。

       好多人自以为是的认为,这些蓝色,是当代人故弄玄虚,臆造的锈。超出大部分人的认知能力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综合的知识,需要沉下心来好好的研究、推理,需要悟性了。

图片

      也就是需要我们经历这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可是,往往相当多的人,不能够跨越这个阶段。往往被自己的认知所束缚。不能自拔。有的人一生就是这样,在老普残中渡过一生。或者在“国宝帮”中梦了一辈子。

      这种收藏经历,人人都遇到过。但是,因为缘分不到,因为自己不能够谦虚谨慎,被自己的自信、自满情绪左右。不能自拔了。

      我们没有遇见过的古董,首先不是否定。要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寻求帮助,要虚心求教。这样,我们在收藏过程中,就能进步。或许,在不断的历练过程中,就悟出些道理出来。走出一条自己的康庄大道来。

图片

       我们知道,青铜器上的锈色,是存放环境的各种复杂的条件所造成的。有南方地理环境,有不一样的北方地理环境。接触的土壤有不一样的金属矿物质。也有空气、湿度、温度等原因的影响。千变万化,异常复杂。

图片

      就比如这些青铜器(镜)上的蓝色锈,主要是由碱式碳酸铜、五水硫酸铜、碳酸铜等物质形成的。而这些物质的形成,就与青铜器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比如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以及土壤中的各种物质来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当青铜器处于一个水分充足的环境时,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产生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这就形成常见的绿色锈。而当环境中存在较多的酸性物质时,或者该地区经常有酸雨等现象出现时,就形成我们难以置信的蓝色的锈了。

图片

       自己的收藏水平,也与我们的见识有关。见多识广,一点不假。湖北一些博物馆藏里面就有这样的蓝色锈青铜器。我们要去看看,才能相信这是真的。

图片

       笔者说这么多,就是想抛砖引玉,共同提高我们藏友的收藏认知。就是奉劝藏友们多点虚心,多点谦虚。不要固步自封,不要疯狂。要敬畏历史,尊重历史。

       有的藏友会说,这些蓝色锈谁不知道呀?笔者有些卖弄、有些矫情罢了。笔者再问一句:文章里第一面镜子,哪个藏友知道是哪个朝代的东西?是汉代?是后仿的?估计我们不知道。跟帖留言讨论一下看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