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佳作鉴赏丨丨林飞:文采飞扬,韵动金陵     —— 读陈德民诗词作品《咏文学之都南京》

 昵称79734495 2024-05-16 发布于江苏

文采飞扬,韵动金陵 

    —— 读陈德民诗词作品《咏文学之都南京

林飞

古都金陵文脉长,千年历史铸辉煌。

七十五载风雨路,砥砺前行谱华章。

秦淮河畔诗书画,紫金山下文墨香。

夫子庙前传经典,学府院内育金梁。

历朝骚客遗文献,盛世年华出诗行。

文化遗产重保护,红楼梦卷百世芳。

登临紫峰思尘事,漫步湖堤忆故乡。

紫金山原多丽宝,鸡鸣寺内诵经藏。

精英学子聚金陵,共谱诗篇歌未央。

 《文心雕龙》惊禹甸,《秦淮世家》誉东方。

文人墨客齐挥笔,笔墨丹青绽光芒。

文脉相承经典铸,佳作迭出慨而慷。

                       一一陈德民《咏文学之都南京》

在中国浩瀚的文化星空中,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古都,以其独特的文脉魅力,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驻足吟咏。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著名作家陈德民以一首《咏文学之都南京》,深情地颂扬了南京的文学底蕴与时代精神,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文化画卷,令人叹为观止。

陈德民的诗词作品《咏文学之都南京》是一首充满历史厚重感与文化底蕴的佳作。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巧妙地将南京这座古都的历史变迁、文化底蕴与建国七十五周年的时代精神融为一体,展现了一幅绚丽多姿的文学画卷。此诗不仅是一曲献给南京古城的颂歌,更是对中华文学深厚底蕴的一次深情回望,其艺术魅力与文化价值令人叹为观止。

一、开篇点题,古都文脉绵延不绝

“古都金陵文脉长,千年历史铸辉煌。”诗作开篇便将读者引入了南京深邃的历史长河中,高度概括了南京作为古都的深厚历史和文化沉淀。金陵,即南京的古称,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文化中心,承载着数千年的文明史。陈德民以“文脉长”三字,精准地把握了南京文化的精髓,展现了其源远流长的文化特色。而“千年历史铸辉煌”则是对南京历史地位的肯定,凸显了其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概括了南京在文化发展上的璀璨成就,为全诗奠定了崇高的基调。这句诗既是对南京悠久历史文化的赞美,也体现了作者对南京文脉传承的深刻认识。南京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云集之地,其文脉之长、历史之辉煌,在这两句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二、风雨历程,时代华章的谱写

“七十五载风雨路,砥砺前行谱华章”两句,将视角转向建国七十五周年的宏大主题。这两句诗既是对国家发展历程的回顾,也是对南京这座城市在国家建设中的贡献的肯定。七十五年来,中华民族经历了风风雨雨,但始终坚韧不拔、砥砺前行,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华章。南京作为其中的一员,也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两句诗还表达了南京人民不断进取的精神风貌。在这七十五年的时间里,南京不仅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就,更在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此句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历史相结合,既是对新中国七十五年来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前行的颂扬,也是对南京这座城市在新时代背景下文化发展的赞歌。通过“砥砺前行”和“谱华章”的表述,展现了南京文学在新时代的活力与创新。

三、景物交融,文化景观的诗意描绘

“秦淮河畔诗书画,紫金山下文墨香。”陈德民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南京独有的文化景观,秦淮河的风雅与紫金山的巍峨相映成趣,展现了文学之都的独特韵味。秦淮河、紫金山等都是南京标志性景观,作者通过“诗书画”与“文墨香”的意象,不仅描绘了南京自然风光的秀美,更深刻地体现了其作为文化名城的艺术氛围。

“夫子庙前传经典,学府院内育金梁”,则体现了南京作为教育重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人才的培育,寄寓了对未来的无限期许。进一步凸显了南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创新与人才培育的摇篮。

秦淮河、紫金山、夫子庙、学府这些元素不仅代表了南京的文化特色,也体现了南京在文化传承和教育发展方面的突出贡献。通过这些具象的描绘,陈德民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南京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

四、文化传承,历史与现代的对话

“历朝骚客遗文献,盛世年华出诗行。文化遗产重保护,红楼梦卷百世芳。”陈德民在赞颂历代文人留下的宝贵遗产的同时,也强调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切关怀和责任感。“历朝骚客遗文献,盛世年华出诗行”,诗人通过回顾历代文人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强调了文学在不同时代中的独特地位,同时也表达了在新时代背景下,文学创作的蓬勃生机。《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被提及则寓意着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中国文学的巨大贡献,同时借《红楼梦》这一文学巨著,寓意南京文学的永恒魅力。这种古今对话,不仅彰显了南京文化的连续性,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深刻思考。

五、空间转换,具象描述与情感升华

“登临紫峰思尘事,漫步湖堤忆故乡。紫金山原多丽宝,鸡鸣寺内诵经藏。”这几句诗通过空间的转换,从宏观的城市风貌转向个人的情感抒发。陈德民以个人的视角表达了对南京的深情厚意。他通过登临紫峰大厦、漫步玄武湖堤、眺望紫金山、鸡鸣寺等具体行动,体验人文,触摸山水,亲近自然,表达了诗人对南京这座城市的热爱和眷恋。作者以具体物象为描写核心,勾画出南京山水相依、佛道共存的独特地理风貌。通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南京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韵。从而内心涌动着对过往的沉思与对故土的眷恋,情感细腻且深刻。紫金山作为南京的标志性地标,山下的原野遍地都是瑰宝,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咏史抒怀的佳地;而鸡鸣寺内的诵经声,则象征着南京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这样的句子既点明了南京的地域特色,又进一步为全诗筑牢了南京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六、深情礼赞,对未来文学之都的憧憬

“精英学子聚金陵,共谱诗篇歌未央”,作者将笔触转向南京作为中国的中心城市之一,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各界精英人士前来参与南京的建设,他们在这里工作,创业、发展。金陵自古便是学府林立之地,众多精英学子汇聚于此,共同谱写着文学的华章。这里的“歌未央”既是对作家、学者们创作热情的赞美,也是对南京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的期许。通过描述当代青年才俊在南京的汇聚,诗人寄寓了对文学未来繁荣的期望。

“《文心雕龙》惊禹甸,《秦淮世家》誉东方”,诗人通过列举南京文学史上两部具有代表性的著作,进一步展现了南京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成就。《文心雕龙》作为古代文学理论的集大成之作,其影响深远;《秦淮世家》则是当代作家庞瑞垠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书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南京秦淮河畔的世家风情,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这两部作品的提及,不仅是对南京文学传统的传承和发扬,也是对南京文学地位的肯定和提升。

“文人墨客齐挥笔,笔墨丹青绽光芒”,诗人在此描绘了南京文人墨客齐聚一堂、共同创作的盛景。这里的“笔墨丹青”既指文人们用笔墨书写出的华章,也象征着南京文学艺术的璀璨光芒。这种光芒不仅照亮了南京的文化天空,也为整个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脉相承经典铸,佳作迭出慨而慷”,诗人最后总结道,南京的文脉得以相承,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文人的努力和贡献。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经典之作的铸就,南京的文学事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佳作迭出。这里的“慨而慷”既是对南京文学成就的自豪之情,也是对未来文学发展的信心和期待。

七、结语:艺术成就与时代价值

在整首诗词中,陈德民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将南京的历史、文化、自然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生动而富有诗意的画卷。他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感染力,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南京的千年历史之中,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学气息和文化底蕴。

此外,陈德民在诗词中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借代等,使得整首诗词既富有韵律美,又充满了深邃的思想内涵。他通过对南京各个层面的描写,不仅展示了南京作为文学之都的独特魅力,更在无形中传达了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美好祝愿。

陈德民的《咏文学之都南京》不仅是一首赞美诗,更是一篇深刻的文化思考。诗人以精湛的笔法,将南京的自然景观、历史积淀、文化传承与时代精神融为一体,构建了一幅幅生动的文化图景。其艺术成就不仅在于语言的优美与形式的工整,更在于它能够激发读者对文化根源的追溯,对文化未来的憧憬,以及对文学之都南京独特魅力的深切认同。

总之,《咏文学之都南京》是陈德民对南京这座城市的深情礼赞,也是对中国文学之都文化自信的一次深刻表达。诗中蕴含的深沉情感与广阔视野,使其成为一首具有时代意义和文化价值的佳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深入研究。

(林飞,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