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蚕乡蚕俗|滃种(浴种)

 含山唐 2024-05-16 发布于浙江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湖州是天堂的中央。湖州,自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开始栽桑养蚕缫丝织绸,而桑基鱼塘和桑基圩田系统也有几千年的历史。

    几千年的养蚕历史,造就湖州丝绸之府之美称。养蚕曾是农家主要的经济来源。明清至民国早期,养蚕收入占家庭一年收入的70%。但是,当下,农家大多不养蚕,年轻人更不知如何养蚕。桑树,已不再是摇钱树。

    养蚕历史久远,也就产生了跟养蚕有关习俗,从清朝“南浔蚕桑乐府诗”和汪曰桢《湖蚕述》中,我们大概可以知道蚕俗以及有关养蚕的历史知识。

    “嘉平二七良日逢,以水浴种当去冬。”这是清朝董恂《南浔蚕桑乐府》滃种一诗的开头两句。“嘉平二七”为腊月十四。腊月称作“嘉平”始于秦朝。但在民俗中,杭嘉湖以腊月十二为蚕生日。蚕生日当为“良日”,这天要取水一盆,向蚕室方向采枯桑叶数斤,浸以浴种。浴种,即滃种,祛除蛾溺毒气。水中可加石灰或盐。嘉湖两地,嘉兴蚕农用石灰水浴种,湖州蚕农则用盐水浴之。但用石灰水浴的种,茧大而松,用盐水浴种则茧细而坚,中间有明显的束腰。

     “门神竞向白板贴,以灰画地如弯弓。祈禳白虎辟蚕祟,欲趋其吉先祛凶。”从前养蚕,蚕农祈盼蚕事顺利。从浴蚕开始凡事就有好多讲究。蚕乡清明前几天为寒食,前一天夜饭称作清明满勾或清明满格。夜饭菜肴要有一碗螺蛳。清明吃螺蛳,俗称“挑青娘”;食后把螺蛳壳撒屋面,叫“赶白虎”。何为“挑青娘”?“青娘”乃蚕病也,也许是不眠之蚕,不结茧之蚕。“挑青娘”,把病蚕挑走,剩下的就是好蚕。“赶白虎”又是什么呢?白虎是四大凶神之一,把凶神赶走,吉祥之神就会来临。为了赶白虎,清明之夜还要在道地上用石灰粉撒一个圆圈,在圆圈内画上弓箭、大刀、画戟等兵器,用于驱邪避祟保平安。当下,“以灰画地”赶白虎之事再也没人去做,但清明吃螺蛳之习俗仍延续至今,毕竟清明螺赛只鹅,味道还真不错。

   “妇姑忙忙不得暇,磨米作团虔且恭。蒸团水香滃布上,采摘花片搀其中。”从“蚕桑乐府”诗中得知,浴种的水可以是蒸团子的水。

   腊月二十四,这天,古称“醉司命日”,是民间年终祭灶神的一种习俗。宋朝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二月》:“二十四日交年,都人至夜请僧道看经……帖灶马於灶上,以酒糟涂抹灶门,谓之醉司命。”而在杭嘉湖地区,这天要浴种。浴种,是把包着的蚕种布或纸放蚕匾中,把蚕匾放置庭中一夜,然后煎茶,待温和后将蚕种浸入,上面再撒石灰或盐,此种方法为“杀种”,即把蚕种的病原体等杀死。到寒食清明时节,蚕种用蒸圆子的水,待温和后放入油菜花和蚕豆花,再次浴之,浴后再晾干。

    从前在腊月十二和二月十二,蚕乡各庙界所辖村庄信众均要到寺庙请和尚礼拜经忏,谓之蚕花忏。拜蚕花忏时,僧人送五色纸花,这就是所谓的蚕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