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后续写目前还不适合进入高考题

 直通一线王国己 2024-05-16 发布于甘肃

读后续写目前还不适合进入高考题

读后续写目前还不适合进入高考题

这几天看朋友们讨论读后续写的问题,很热闹。大家都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其实,早在2017年,本人即发表过关于读后续写作为高考题目的观点,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Nzk4ODk1Nw==&mid=2650403377&idx=1&sn=ade9610f138159c798555ee98945adcd&chksm=8744c703b0334e15a5a2f368b09d16baa7c8a18007e63abff3d5ffe4fb84f00d7ed9b6fb08e7#rd

这是原文链接,感兴趣的同行、朋友可以参看。

我好几个月不写公众号文了,看到朋友们讨论这个问题,再来凑个热闹。看到大家基本上对读后续写进入高考题持反对意见,真是高兴。因为,我是旗帜鲜明地反对读后续写进入高考题的。

读后续写应该说源于王初明教授的“续”理论。但王初明教授本人在他的论文中明确指出,“续”理论是一种学习方法论,而不是测试方法论。最近看到王教授做的一个讲座,内容是关于读后续写的,里面很多内容,是聚焦于读后续写促学的功能与方法。这些内容恰恰说明,读后续写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或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操作性,但作为一种测试方法,则非常不合适。譬如,他提出,续论的促学作用,来自于在自主创造内容的过程中学用语言,“续”将语言理解与产出捆绑,是续论解决外语学习根本性问题的基本思路。这就是说,续论重在解决外语学习的根本性问题,而不是外语测试的根本性问题。重在学,而不在测。

这次讲座中,王教授还提出,续论利用的是语言理解与语言产出能力的不对称。两者存在永恒的前高后低差距,并举例说我们读得懂但写不出《红楼梦》,这是人类的自然认知状态。”续“促使语言理解和产出深度互嵌,借力语言理解与产出能力前高后低的不对称,激发创造性模仿, 熨平两者之间的差距,拉高语言产出水平。”续“是熨平理解与产出之间差距的引擎,却永不可能将两者完全熨平。语言是通过续学会的,实则是通过续不断熨平理解和产出水平的过程中学会的。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王教授的续理论,是一种学习理论,但不是一种测试理论。

学习理论虽然与测试理论有很强的相关性,但并不能够相互替代。要将一种学习理论转化为测试理论,中间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如果把一种学习理论直接拿过来作为一种测试方法使用,则更是大错特错。现在的中学英语教学,受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非常之大,遗祸无穷。题海战术、刷题做题等错误做法,都是这种错误思想的反映。把测试与学习过程等同起来,高一就开始高考题型的训练,从高一第一堂课开始,就针对高考题型进行讲解训练,不给学习过程与学习积累的时间与机会,用大量的测试来替代学习过程。举个例子,高一的听力,应该从听懂课文开始,从听懂教学的教学语言开始,从听懂简单的新闻报道开始,但基本上是一上来,就是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1、2两个小题开始,完全用测试替代学习过程。这种做法,就是大量的考试经久不衰,大量的刷题甚嚣尘上,它们的思想根源就是把学习过程与测试等同起来,把学习方法与测试方法等同起来,不想办法加添营养,平衡膳食,而只想通过天天测量体重来改善身体素质,怎么可能?结果是,学生的安静读书没有了,独立思考没有了,认真反思没有了,积累沉淀没有了,只有被频繁的考试、沉重的试卷、密不透风的时间安排、无形的压力、细密的测试规划占据掉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不及思考与沉淀,得不到喘息与回味的机会,完全被牵着鼻子走,少了自主发展,没了自我效能感。所有这些做法的思想根源,就是把学习理论与测试理论等同起来,把测试方法与学习方法等同起来,以为测试就是学习,学习就是测试。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厌学、缺乏自我效能感、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与能力,缺乏活力与思想,缺乏自主发展的意识与能力。王教授的续理论,是中国外语教学理论的创新之作,但要将这种学习理论转化为测试理论与测试方法,不是直接拿来作为高考题就够的。在讲座中,王教授说得更清楚,读后续写促学效果不佳,主因是理解不充分,样板效应缺失。续论格外强调优质输入的选择和充分理解。想一想,我们为了让学生学会写800字的汉语作文,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不断输入名家作品,直到高三,真正能写出800字的优质作文的学生,有多少?况且外语乎?而高考题目要在短短的30分钟内,完成阅读理解与写作,而且写作要从语境、语篇、语言等各个方面体现出学生的整体水平,谈何容易?还有一个问题,语篇的选择,为了迎合高考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得不选择不太优质或改编过的语篇,这对整个中学英语教学的开展,会发生什么样的反拨作用?!

学习理论与测试理论,不但不是相互替代的作用,而且一定意义上,还是相互对立的。要测试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就要看学生到底学了什么,怎么学的。因为教学评应该具有很强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越强,测试得到的结果越真实。但一致性,不等于说测试方法与学习方法是一回事。测试方法与学习方法越不一致,才越能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这是具有很强的辩证关系的。学不能替代测,测也不能替代学。现在的问题是,高考的读后续写题,完全违背了王教授的续理论,教考不但没有分离,而且是完全用考来替代了学,造成学、考混为一谈。这当然不是续理论不对,而是因为把续论直接拿来作为测试方法使用带来的恶果。目前,很多文章虽然从学识与理论水平上无法挑战王教授续论,但从一线教师的工作实际出发,他们很多感到读后续写匆匆忙忙进入高考题,是很不合适的。况且,续论提出以后,还需要从学习论的角度进行实证研究,从测试学的角度进行实证研究,从外语教育理论到外语教育实践,还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来进行实证研究。现在在这些实证研究的情况下,直接拿来作为测试方式使用,显然是匆忙了一点,从很多一线教师所写的文章来开,实际效果也并没有引入这道题目进入高考题者所预想的那么好,那么成功。原因即在于把学习理论与测试理论相互替代,而它们之间的关系却应该是相互对立转化的辩证关系。这点没有搞清楚,也没有经过更好的理论转化与实证研究,就用于高利害性测试中,是有点不负责任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