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提到俄国海军名舰,也许中国人会顺口说出一句:“1917年'十月革命’,'阿芙乐尔’号一声炮响……”然而按照俄国历史学家的观点,命运多舛的“瓦良格”号巡洋舰似乎更能反映“十月革命”前后俄罗斯海军的悲欢起伏。 它是一艘承载了太多民族情结的战舰,以致100多年后俄罗斯人对它仍不能释怀。众多艺术家将其经历编撰成书,搬上银幕。前不久俄罗斯星星公司为满足广大军事迷的愿望,推出“瓦良格”号一系列等比例模型,再现了该舰当年的雄风。俄国内还为“瓦良格”号舰长修建多座纪念馆。俄海军太平洋舰队现役旗舰命名为“瓦良格”号。苏联海军还差点建成一艘“瓦良格”号航空母舰,可惜因苏联解体而将其转卖给中国。从中可见,俄罗斯对当年那艘“瓦良格”号巡洋舰的爱戴之情。 ![]() 俄罗斯星星公司出品的“瓦良格”号巡洋舰模型 ![]() “瓦良格”号曾是俄国海军的骄傲,其一生历程坎坷,多次沉入海底又被打捞起来,直到今天它还躺在异国8米深的海底。最近俄罗斯一些退役将领致函海军总司令弗拉基米尔·维索茨基,要求打捞“瓦良格”号运回圣彼得堡,将其与“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一起作为爱国教育基地。 ![]() 每年“瓦良格”号沉没纪念日来临之际,许多俄罗斯人不远万里来到“瓦”舰沉没地附近参加纪念活动。 设计与建造 为在远东与日本争夺霸权,沙俄于1898年开始实施一项“1898工程”,核心是为海军采购新型巡洋舰。要求新舰必须在火力和速度方面超过日军,在俄太平洋舰队中要充当远洋侦察舰,必要时还可作为消灭敌国商船的袭击舰。按照沙俄政府的要求,新舰排水量将达6000吨,具备防护中口径火炮攻击的能力,最高航速23节,最大续航距离5000海里,舰上储煤量700吨,装备12门152毫米炮。同其他国家大型战舰一样,该舰还必须能在和平时期充当政府首脑出访的豪华游船。 ![]() ![]() 在彼得一世当政期间,沙俄虽大力发展国内造船业,但建造水平始终落后于西欧和美国。为学习和借鉴外国海军的先进技术,1898年4月11日俄海军部在圣彼得堡与美国费城克朗普造船厂签订建造合同,规定新巡洋舰必须在俄国观察团到达美方造船厂后的20个月内建完,除火炮和鱼雷武器由俄生产外,其他部分均由美方提供,合同总额为423.3万卢布(约合213.8万美元)。 1899年6月13日俄国观察团抵达费城,团长为米·阿·丹尼列夫斯基海军上校。后来由于丹尼列夫斯基与造船厂老板发生摩擦被撤回。1900年年初叶·卡·辛斯诺维奇海军上校接任团长。 ![]() 从后段甲板左侧舰桥上拍摄的“瓦”舰照片,可以看到远处放艇甲板上纵向存放着救生舢舨。 由于合同签得不严谨,从开工第一天起俄美双方就开始马拉松式的争吵。首先双方在舰用主要设备方面产生分歧,后经协商将排水量提高至6500吨;接着由于俄方经济原因,巡洋舰被迫改用法国尼克劳斯公司生产的锅炉,导致性能大幅度滑坡;由于巡洋舰在建造过程中发生许多变化,所以内部布局也发生改变,后来不得不放弃水下鱼雷发射器;为降低排水量,火炮垫板也被取消了; 巡洋舰大量采用电传动装置,如舵盘、排水泵、救生艇绞盘、弹药升降机等,甚至连厨房和宿舍都安排电动升降装置用来传送食物和生活垃圾,为防止万一,俄方在电动装置后面又安装了手动装置;舰上还安装了当时非常稀少的无线电收发报机。为防止火灾,俄国海军技术委员会首次要求在舰上使用全金属制的家具和救生艇。 ![]() “瓦良格”号华丽的驾驶室,墙壁上安装了许多通话用的管道,右侧还有暖气装置。 ![]() “瓦良格”号舰长的高级客舱 1898年10月巡洋舰正式开工,根据俄国海军部1899年1月11日下达的命令,该舰被命名为“瓦良格”号。1899年5月10日“瓦良格”号开始舾装,10月19日下水测试,然而真正的测试工作是在次年5月份才开始的。 耽搁的原因有很多,例如1899年9月~1900年2月的美国全境大罢工。1900年7月12日“瓦良格”号在波士顿附近进行海测,航速达到24.59节,不过合同规定的以23节持续航行12小时的要求没有达到,航行8小时后左侧发动机顶盖爆裂,高压汽缸也严重受损。仅这一更换工作就花了两个月。 ![]() ![]() 10月21日“瓦良格”号开始第二轮试航,平均航速达到23.18节。测试结果表明该舰不仅在速度方面超过设计要求,而且续航能力也有所增加,以10节航行一天时仅消耗52.8吨燃煤,此时30个锅炉仅启用了6个。如果舰上储备燃煤1350吨,“瓦良格”号可连续航行238小时(差不多5720海里)。俄美双方对这一结果都表示满意。 ![]() 1900年9月16日,“瓦良格”号在大西洋水域进行航行测试。 ![]() 1900年5月16日,美国船厂工程师和俄海军官兵准备试射“瓦”舰装备的152毫米火炮。 “瓦良格”号是俄国第一艘装甲巡洋舰,被认为是当时俄国最优秀的战舰之一,尤其是安装在上层甲板的火炮威力巨大。排列紧凑的4根大烟囱也成为“瓦良格”号的标志。 服役初期 在“瓦良格”号接收过程中曾发生过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许多提前来到美国的俄国水兵出身于农民。俄国军官总是轻蔑地称其为“灰色牲口”。这些“乡巴佬”发现美国社会竟如此发达,几天之间就有100多人逃跑了。俄海军不得不再向美国增派一些水兵。这次教训使得沙俄当局后来接收美国建造的“列特维尊”号战列舰时改变方法,接舰水兵只是在接收前几天才抵达美国。 ![]() 抵达美国准备接舰的俄罗斯水兵 1900年12月6日俄军人员正式登上“瓦良格”号巡洋舰。次年3月10日“瓦良格”号离开美国费城。当它航行至大西洋海面时遭遇风暴,海上风力达11级。舰上共有365人其中包括24名军官、55名士官和3名美方代表。在弗·伊·贝拉海军上校的指挥下,“瓦良格”号凭借优异的性能轻松地穿过风暴区,甚至连甲板都没有被滔天的海浪淋湿。由于航行得非常平稳,火炮基本没受到海水的侵扰,水兵们也没有晕船感觉。就这样“瓦良格”号和年轻的舰员平安渡过海上第一次洗礼。 1901年5月3日“瓦良格”号抵达俄国喀琅施塔得港。沙皇尼古拉二世亲自检阅了两次,并指定其为沙皇游艇“元首旗”号护航。随后它伴随尼古拉二世访问了德国但泽(今属波兰)、基尔和法国瑟堡。在基尔,德皇威廉二世亲自登舰参观。9月16日按照沙皇旨意,“瓦良格”号又开抵波斯湾访问了波斯帝国港口布什尔、阿巴斯和英属科威特等地,着实风光了一把。 ![]() 图示:1901年5月18日,停泊在喀琅施得港外等待着沙皇检阅的“瓦良格”号。在第二、第三个烟囱之间以及主桅杆上都悬挂着装饰用的彩灯。 不过俄国水兵也发现了“瓦良格”号的一些缺点,如动力系统需要经常检修,还要频繁地清理锅炉烟道,在苏伊士运河上航行时舰上就发生了多起管道爆裂事故。当航速为18~20节时轴承开始发烫,并发出金属撞击声。检修发现这是建造时因蒸汽分配不均而导致汽缸工作不稳定。1903年秋俄国机械师对动力系统进行一次大修,结果发现航速只能在短时间内达到20节,长时间航行时不可能超过14节。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更换所有锅炉,但对于刚刚服役两年的新巡洋舰来说这是不可能的。 ![]() 图示:1903年10月5日,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阿穆尔港船坞内,“瓦良格”号刚刚喷完作战油漆。此时的“瓦良格”号和其他太平洋舰队舰艇一样被涂成灰色。 完成护航和出访任务后,“瓦良格”号前往意大利港口萨勒诺加入俄地中海舰队。此时地中海舰队编有战列舰“尼古拉一世”号、一艘轻巡洋舰、两艘炮舰和两艘鱼雷艇。不久,“瓦良格”号又被派往远东加入俄太平洋舰队,途中先后访问了英国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卡拉奇、新加坡以及日本长崎,最终于1902年2月25日到达俄国强租的中国旅顺口军港,同年4月还访问了德国控制的中国青岛港。 坐以待毙 1903年12月中旬,日、俄在中国东北及朝鲜半岛上的权益争夺趋向白热化。战争一触即发。12月29日“瓦良格”号从旅顺口前往朝鲜济物浦(今仁川),与先前驻扎在那里的“高丽人”号炮舰会合,共同保护俄国驻汉城使馆及侨民。 ![]() “瓦良格”号舰长鲁德涅夫上校 沙俄本应在朝鲜半岛部署重兵,但远在圣彼得堡的统治者并没有看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自负地认为,日本作为一个弹丸之国不可能对强大的俄国构成威胁。沙皇尼古拉二世一直认为日本不敢在远东对俄国发动战争。 1904年2月5日日本宣布与俄国断交。停泊在济物浦的日本“千代田”号巡洋舰收到断交电报后悄悄起锚离开。6日日本联合舰队从佐世堡出发。3艘运兵船载运着日本陆军第12师团第2联队(约2500人),在联合舰队第4战队“浪速”、“高千穗”“明石”和“新高”号防护巡洋舰及4艘驱逐舰的配合下,企图在济物浦登陆。由于惧怕“瓦良格”号的强大火力,日军稍后又从佐世保加派“浅间”号装甲巡洋舰,以加强实力。 8日凌晨俄国商船“松花江”号驶入济物浦港,向“瓦良格”号报告在港外发现大量日舰,但“瓦良格”号未获得上级任何有关日俄开战的消息,结果仍同炮舰“高丽人”号、商船“朝鲜人”号一起停在济物浦港内。此时港内还停有英国巡洋舰“猎犬”号、客轮“阿贾克斯”号、法国巡洋舰“帕斯卡”号、意大利巡洋舰“厄尔巴岛”号、美国炮舰“维克斯堡”号、日本运煤船“和风”号和朝鲜巡逻炮舰“尤巴”号。 ![]() 图示:1904年2月8日11时20分,济物浦,“瓦良格”号①准备出港,其后是英国“猎犬”号巡洋舰②,远处是法国的“帕斯卡”号巡洋舰③。 当天下午日军编队到达济物浦港外。4时15分“千代田”号、“高千穗”号巡洋舰,“苍鹰”号、“鸽”号、“雁”号及“燕”号驱逐舰驶入济物浦港外锚地,“浅间”号则同3艘运兵船进入济物浦峡湾。 当时“瓦良格”号由于锅炉问题,航速只能为14~16节,“高丽人”号的速度则更慢。由于驻济物浦的俄舰同旅顺基地失去联系,只能从俄国驻汉城使馆获得信息。了解到时局变化后,“瓦良格”号舰长鲁德涅夫上校决定派“高丽人”号携带密件到旅顺汇报情况。15时40分“高丽人”号离开锚地,15分钟后便遭遇日舰。“高丽人”号企图从“千代田”号和“高千穗”号之间逃脱。没想到日舰转向拦截,“高丽人”号认为即将受到攻击,匆忙中发射两枚炮弹后向港内撤退。这也是日俄战争中的第一声炮响。 ![]() 俄罗斯海军“高丽人”号炮舰 随后“苍鹰”号、“鸽”号和“雁”号分别向“高丽人”号发射鱼雷,但无一命中。17时30分日本陆军开始登陆,直到次日2时30分才登陆完毕,而他们的补给品还未卸载。令人震惊的是,面对如此有利的战机,“瓦良格”号与“高丽人”号始终没开一炮! 冲不破的罗网 2月9日时日本陆军完全上陆。没有后顾之忧的日本第4战队司令瓜生外吉通过“千代田”号代表向“瓦良格”号发出最后通牒——俄舰必须在中午前离港,否则将被击沉。此时济物浦港内的中立国舰艇推举英国“猎犬”号舰长巴亚利作为代表团团长与日方交涉,避免战火扩大,可是日本人根本不接受调停。 ![]() 11时30分被逼到绝境的“瓦良格”号以“高丽人”号打前阵,先后起锚出发,两舰相距大概180米距离。当俄舰距日舰约7千米时,日军“浅间”号首先向“瓦良格”号开炮。两艘俄舰迅速还击。“瓦良格”号先是以一阵准确的齐射打断了日舰“朝日”号的桅杆,接着又击毁了“春日”号的舰桥和后炮塔。双方距离4千米后,俄舰遭到日舰集中射击。“瓦良格”号虽然不停地作曲线规避,但仍被多发炮弹命中。甲板上的许多水兵被弹片击伤。不久指挥塔中弹,操舵室被击毁,5门152毫米炮、7门76毫米炮和全部47毫米炮都无法射击。舰长鲁德涅夫上校头部受伤,却还穿着血迹斑斑的制服,登上指挥台高喊:“弟兄们,瞄准敌人狠狠打!我们都要活着回去。“ ![]() 在没有出路的情况下,“瓦良格”号及“高丽人”号炮舰出港应战。 ![]() 反映“瓦良格”号巡洋舰奋勇作战的画面 海水从两舷的弹孔中涌入舱内。军舰的速度越来越慢,甲板也离水面越来越近。鲁德涅夫决定撤回济物浦,转向时又被“浅间”号打来的一发203毫米炮弹击穿左侧船舷。海水大量涌入。“瓦良格”号出现左倾。此时舰上已有一名军官和30名水兵死亡,甲板上45%的人员失去战斗力。回到锚地后军官们认为“瓦良格”号已失去战斗力,应当引爆军舰,但英国“猎犬”号舰长巴亚利担心俄舰爆炸会殃及中立国军舰,于是鲁德涅夫同意放水自沉。18时“瓦良格”号由舰员自沉,随后“高丽人”号也由舰员自行放火烧毁。在整个战斗中,“瓦良格”号共发射炮弹1105发,其中152毫米弹425发、76毫米弹470发、47毫米弹21发;“高丽人”号发射了52发炮弹。 ![]() 返回济物浦港的“瓦良格”号伤痕累累。图中可见右侧铁锚的钢索被炸断,第一个烟囱下边侧舷板被炸了一个大洞 ![]() 无力再战的“瓦良格”号放水自沉,舰组人员搭乘小艇撤离。图为反映英国军舰派汽艇接收俄军官兵的画面。 ![]() “瓦良格”号和“高丽人”号双双自沉或进行破坏,以防军舰被日军俘获。 锅炉的“试验牺牲品” 战后日本人发现“瓦良格”号舰体受损较小,值得打捞,便于1905年8月8日将其打捞出水,经简单维修后于12月23日拖回日本佐世保,在这日本为其更换了上层建筑和烟囱,改名为“宗谷”号,用作训练舰。1916年日本海军原本要将其报废。此时俄国与日本同属协约国阵营,俄国北方舰队严重缺少大型舰艇,便想向日本提出回购几艘被缴获的军舰。于是1916年3月日本将快用烂的“宗谷”号、“丹后”号(原“波尔塔瓦”号),“相模”号(原“佩特列维特”号)战舰高价卖给原主人。 ![]() 1916年4月21日3舰抵达俄国符拉迪沃斯托克,并在那里接受了简单的改装和维修。“瓦良格”换上一套新水兵班子。6月18日改回原名的“瓦”号离开符拉迪沃斯托克,前往北方城市摩尔曼斯克,途中先后访问了科伦坡和土伦,于1916年11月17日到达叶卡捷琳娜湾的亚历山德罗夫斯卡港。1917年冬“瓦良格”号来到英国莱尔德船厂进行现代化改装。 ![]() 1916年时的“瓦良格”号巡洋舰側视图 俄国希望为它换装10门新型“维克斯”130毫米火炮以取代老旧的152毫米炮。由于此时莱尔德船厂已排满工作,“瓦良格”号只有继续等待。4~5月间舰上除了50人留守外,其他人员都前往美国接收俄国新购买的船只。军舰还未改造完毕俄国国内就爆发“十月革命”,这一风潮也波及到“瓦良格”号。留守水兵倾向革命,把舰上的圣安德烈旗换成红旗。但英国敌视“十月革命”,于1917年12月8日没收了维修中的“瓦良格”号,并将其转给皇家海军使用。 1918年2月15日“瓦良格”号在拖行途中搁浅在爱尔兰海岸,之后被重新浮起并作为仓储船用到1919年年底。1920年英国政府决定把“瓦良格”号解体出售,但它又在一次拖行中意外坐沉于苏格兰海岸附近,大概位置在北纬55度09分、西经4度55分上。 ![]() 上世纪20年代初,“瓦良格”号搁浅在苏格兰小城连杰福特附近海岸的乱石堆中。 1923年夏几家拆船公司盯上“瓦良格”号舰体,决定在9月将“瓦良格”号吊出水面,但一个月后又决定只打捞舰艉部分。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到1923年冬。1924年5月拆船公司继续打捞。8月“瓦良格”号的锅炉舱和机舱之间断裂成两节,拆船公司只好赶紧将能拆走的部件拆走。到年底的时候,空荡荡的“瓦良格”号舰体安静地躺在海底再也没人过问了。 纵观“瓦良格”号的一生,它所遭遇的倒霉事一个接着一个。它使用的尼克劳斯锅炉性能不佳。这一点注定其悲惨命运。其实当初俄国海军更喜欢用法国贝尔维尔型锅炉,但尼克劳斯公司打通了俄国海军的上层关系,把自己的锅炉装在了“瓦良格”上。实战证明这种锅炉令人失望。之后俄国海军再也没给其他舰艇安装这种锅炉。 ![]() “瓦良格”号锅炉动力室横截面图。为增加军舰的逃生能力,这里专门增设了大容量的储煤舱。 ![]() 俄罗斯少年海军学校的青年学员正在“瓦”舰沉没地的海滩上举行纪念仪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