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辽东(15):广宁之败

 新用户36578gXR 2024-05-16 发布于四川
前面章节请点下面阅读:
战辽东(1):战端开启
战辽东(2):崛起之路
战辽东(3):为何坐视努尔哈赤的强大
战辽东(4):熊廷弼入辽
战辽东(5):决战萨尔浒(上)
战辽东(6):决战萨尔浒(中)
战辽东(7):决战萨尔浒(下)
战辽东(8):兵临开原城
战辽东(9):叶赫灭亡
战辽东(10):熊廷弼经略辽东
战辽东(11):血战到底
战辽东(12):辽阳之战
战辽东(13):三方布置策
战辽东(14):三张王牌

《战辽东》的主题是写明末辽东的战事,大约为3天更新一次。整体字在15到20万字之间。

山海关

战辽东(15):广宁之败

01

天启二年(1622)正月初一,部分后金军已经开始从辽阳出发,向广宁而来,努尔哈赤统率大军紧随其后,十九日抵达辽河东岸。由于河水已经结冰,所以渡河不存在任何的困难。

渡过河的后进军就直接面对明军的防御了,明军在此地的防御不可谓不坚固。明沿边大修长城、边墙、台堡,每一地都驻兵守卫。从山海关至广宁,每三十里,或修筑一城,或修筑一堡垒,堡垒之间,每五里在置一墩,在两墩之间,又筑有长墙,上植木栅,以防止后军金穿越突。广宁的周围,遍布堡台,每个堡以下有下辖若干个台。堡台烟墩,密如蛛网,跨山越河,浑然一体。王一元看懂啊如此情景,在《辽左见闻录》中感叹:“明季防边,至周且备,不知费几万万金钱!”

但这样密集的防守,并不能阻挡后金大军。

广宁城的外围防线由西平堡、镇武堡、镇宁堡和闾阳驿等诸多堡垒组成,明军的部署是总兵刘渠统军2万守卫镇武堡,总兵祁秉忠领万人守闾阳驿,副将罗一贯带领3000人守西平堡。

由于西平堡位置靠前,防守力量最弱,后金军遂围西平堡。西平堡参将黑云龙想要主动出击与后金作战,罗一贯不同意,但黑云龙坚持出战,结果战败而死。

后金军随即发起对西平堡的攻击,罗一贯在城上指挥守军凭借城堡,发炮反击,后金军攻城甚急,死伤很多,一时间也无法拿下西平堡。李永芳见状,派人到城下拿着旗帜招降城中人员,并遣使者前来说降。罗一贯怒斩来使,也在城中竖起招降旗帜,以用来招降后金军。这种极具侮辱性的做法,招来了后金军更猛烈的攻击,但罗一贯率军拼死抵抗,后金军没能得手。

西平堡遭受攻击,明军立即部署周边的明军进行救援,总兵祁秉忠自闾阳驿,刘渠自镇武堡,孙得功自广宁救援广宁而来。这个孙得功其实已经在李永芳的招降之下暗中投降了后金。明朝的援军的到来正中努尔哈赤的下怀,如果明军都在城中不出来,后金军攻城势必会伤亡更大,现在明军出城野战,这正是后金军的优势所在。

其实,明军在战略上的选择并不多,如果像当初守卫辽阳之时,袁应泰把辽阳外围所有的兵力全部撤回辽阳,这样辽阳防守是加强了,但花费重金打造的外围据点就全部丢失了。如果分守各个堡垒,后金军围住某一点,又势必去救,又会落入和后金野战的圈套。

得知明军来救援西平堡,努尔哈赤立即分出一半的兵力去迎战明朝援军,两军在平阳桥迎头相撞,就在祁秉忠和刘渠在阵前智慧作战之时,暗中投降于后金的孙得功率军冲了一阵,又拔马而逃,并高呼“兵败了,兵败了。”明军顿时阵型大乱,四面溃散,后金军乘势掩杀,明军溃不成军,总兵祁秉忠身中数刀而死,总兵刘渠在乱军跌下马来,被杀死,三万明军全军覆没。

自努尔哈赤起兵以来,明军在辽东战场战死的总兵一个接一个,至此战,已经多达15位总兵战死沙场,他们分别是:救援抚顺的张承胤,萨尔浒的杜松、刘铤、王宣、赵梦麟,守卫开原的马林,守卫沈阳的何世贤、尤世功,浑河之战的陈策、童仲揆,守辽阳的杨宗业、梁仲善、朱万良,还有就是此次救援西平堡的祁秉忠和刘渠。

总兵是明朝总镇一方的军事大员,并没有品级,在明初的时候,总兵的级别非常高,一般都是由封侯的武将来担任,比如永乐时期总镇甘肃的宋晟,后军都督府左都督,官居一品。李成梁担任总兵守辽时期,辽事紧张,但亦只需要一位总兵驻守。到了万历末期,辽事更急,遂在辽东设置多路总兵,比如万历四十六年年(1618年)增设山海关总兵一职,辽东地区的总兵逐渐增多。虽然明军屡战屡败,但总兵大量的战死,也说明明军的抵抗还是非常顽强的。自秦汉以来,如此众多的高级武将战死,在历史上都是没有先例的。

当明军三万援军溃灭之后,后金军加强了对西平堡的攻击,这一次没有城内的奸细作乱,3000明军硬是在罗一贯的指挥下顶住了数万后金军两天两夜的进攻,城下的后金军尸体堆积,几乎与城墙一般高,后金军利用器械,甚至直接爬上尸体来攻城。最终城中火药用尽,罗一贯一只眼睛被箭射中,不能再指挥作战,罗一贯遂自杀,西平堡破。由于后金军损失惨重,后金大军攻入之后,将城中所有人员全数屠杀。后金军每次攻下城池之后的表现就可以看出后金军损失是否严重,如果屠城,损失必定不小。

罗一贵将三千人守西平。各坚壁勿战,有急互相应援。贼先攻西平,黑云鹤出战而死。罗一贵固守不下,杀奴数千人。李永芳竖招降旗,阴遣人说一贵。一贵骂之曰:“岂不知一贵是忠臣,肯作永芳降贼乎!”斩其使,亦于城中竖招降旗。奴尽锐攻之,相持两昼夜。用火器杀贼,积尸与墙平。会一贵流矢中目,不能战,外援不至,火药亦尽,一贵北向再拜曰:“臣力竭矣!”遂自刭。奴尽屠西平。
《明熹宗实录》

02

罗一贯以区区3000人,抵挡了后金数万人的攻击,牵制后军主力2天时间,给了熊廷弼和王化贞组织广宁防守的时间。

但熊廷弼和王化贞根本没有利用好这个时间组织防御,反而是孙得功逃回广宁之后,带着乱兵直捣府库,抢了银两,又散播谣言,就在城中大肆造谣,称后金兵马上就到,并派叛兵封锁城门,全城大乱。而王化贞当初招募的的一些蒙古人也在城中烧杀抢劫,广宁城未等后金军攻城,就已经大乱。

孙得功还有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俘获王化贞,占领广宁城,一起献给努尔哈赤。幸亏有人赶紧来给王化贞报信,王化贞赶紧出逃,但马匹早就被叛军拉走,只找到了两匹骆驼代步。当时城门已经被叛军掌控,王化贞一行在城门口制造混乱,在乘机逃出了广宁城。而辽东巡按御史方震孺得知王化贞已逃,也赶紧逃出城来。

一座固若金汤,拥兵过10万,耗尽无数人力财力打造的广宁防线,就此瓦解。

王化贞一行逃至大凌河之时,碰到了熊廷弼率领5000人来援助广宁,看着灰头土脸的王化贞,熊廷弼还没忘记挖苦一下他,说:六万军荡平,竟如何?

两位辽东最高官员碰到一起,面对严峻的形势,下一步如何走,需要赶紧拿主意。王化贞这个时候已经硬气不起来了,主动向熊廷弼建议,固守宁远、前屯。熊廷弼认事已至此,已经晚了,现在兵已经溃散,根本无法组织其有效的防御,所以熊廷弼下令退守山海关。熊廷弼以手中的5000兵断后,命人组织军民撤退。为了防止在各地的粮草落入后金军之手,熊廷弼下令将各地屯粮全部烧毁。而即便是这样,明军的粮食也没能全部烧毁,努尔哈赤后来还在大凌河收获了明军50万石的粮食,仅仅是50万石的粮食,就足以足以支撑明军在辽东三个月所需。

这真是,一将无能,祸国殃民。

须知辽东的粮食都是从各地运送往登州、莱州,然后转运到辽东,一路上运输极为艰难,如果一个运粮官能够保证七成的船只能够成功到达辽东,不被风浪吹翻,那就要受到嘉奖。每年葬身于大海的民夫不计其数,很多人在担任送粮的民夫之前,都要与家人诀别。如此辛苦运输而来的粮食,没有用在杀敌上,而是一把火将其付之一炬,甚至还剩下了不少留给了敌人。

跟随着熊廷弼和王化贞一起逃命的民众多达数十万,溃军近十万。

当事人这样描绘当时的场景:

日来援辽溃兵数万,填委关外,遍山弥谷,西望号哭者竟日达夕;逃难辽民数十万,隔于溃军之后,携妻抱子,露宿霜眠,朝乏炊烟,暮无野火,前虞溃兵之劫掠,后忧塞虏之抢夺,啼哭之声,震动天地。
《三朝辽事实录》

大明朝为辽东花费之多,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最终的结果却是“竭四海九州之物力,不能成尺寸之功”。

而孙得功等人占据了广宁城之后,立即派人联系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并不相信如此轻易就得到了广宁这样一座要地,不敢相信,生怕明军有诈,多次派人前来侦察之后,多次确认无误之后,直到二十五日才敢入城而来。

占领广宁之后的后金军在广宁城中休息了十天,随即向山海关进发,所到之处,明军都已经溃散,仅仅有义州一地尚有3000人驻守。我们已经不知道义州城中守将为谁,但按照明军的惯例,守城的将领大概率为一名游击或者副将,在明军全线溃散之下,在明军主将熊廷弼和王化贞下令的撤退的情况下,他仍然在此地坚守。当后金大军到来之时,他带领城中3000人仅仅坚持了4个时辰,就城破,这3000人全部被杀。

有的人就是这样,明知不敌,明知死路一条,亦无所畏惧。

占领了义州之后,后金军并没有继续向南进发,而是退回了广宁,努尔哈赤在广宁进行庆贺一番之后,就下令焚毁了广宁城,然后带着所有的战利品退回了辽阳。

广宁的丢失,对于明朝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也意味着辽事的进一步恶化。王在晋说:

东事离披,一坏于清、抚,再坏于开、铁,三坏于辽、沈,四坏于广宁。初坏为危局,再坏为败局,三坏为残局,至于四坏——捐弃全辽,则无局之可布矣。逐步退缩之于山海,此后再无一步可退。
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第八卷

广宁的丢失,意味着山海关已经受到威胁,如此重大的损失,当然需要有人来承担责任。

王化贞和熊廷弼二人的命运究竟如何,请等待下一章:熊廷弼之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