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教与道教

 黄昌易 2024-05-16 发布于安徽

作品鉴赏

本书对世界各主要文化的经济伦理原则进行了研究,着重对儒教和道教的社会伦理原则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指出中国传统社会没有生长出资本主义精神的内在原因。本书是海外研究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必须参考的重要著作之一。

内容简介

世界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由于本书的研究而被西方汉学界誉为中国学研究的“伟大的外行”。在本书中,韦伯对世界各主要文化的经济伦理原则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各个主要方面,并将它们与西欧及其他社会中的类似方面进行比较,同时从“物质”和“观念”因素方面论述了中国没有产生资本主义“理性”精神的原因。本书是海外研究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必引的名著之一。

作者简介

马克斯·韦伯(1864—1920),德国社会学创始人之一。其主要著作《经济与社会》奠定了社会学的学科基础。统治社会学和宗教社会学韦伯的两个主要研究领域。韦伯也是政治活动家,曾任巴黎和会德国代表团顾问,留下大量与“一战”有关的演讲记录与时评。

作品目录

译者的话
-
-
第一篇 社会学的基础
第一章 城市、诸侯与神明
一、货币制度
-
-
二、城市与行会
-
-
三、诸侯的行政与神的观念:与中东相比较
-
-
四、中央君主的具有神性的祭司地位
-
第二章 封建的与俸禄的国家
一、采邑制度的世袭神性的特性
-
-
二、统一的官僚体制国家之恢复
-
-
三、中央政府与地方官吏
-
-
四、公共的负担:徭役国家与租税国家
-
-
五、官吏阶层与按配额征收的赋税
-
第三章 管理与农业制度
一、封建制度与财政制度
-
-
二、军队组织与王安石的改革尝试
-
-
三、国库对农民的保护及其对农业状况所造成的结果
-
第四章 自治、法律与资本主义
一、资本主义依存关系之缺乏
-
-
二、氏族组织
-
-
三、中国村落的自治
-
-
四、氏族对经济关系的羁绊
-
-
五、家产制法律结构
第二篇 正统
第五章 士人阶层
一、中国人文主义的仪式主义的和以管理技术为取向的性质向和平主义的转变
-
-
二、孔子
-
-
三、考试制度的发展
-
-
四、儒家教育在社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
-
五、士人阶层的等级性质——贵族与贡生的荣誉
-
-
六、君子理想
-
-
七、官吏的威望
-
-
八、经济政策的见解
-
-
九、士人阶层的政敌——苏丹制与宦官
-
第六章 儒教的生活取向
一、官僚政治与僧侣统治
-
-
二、缺乏自然法与形式的法逻辑
-
-
三、自然科学思维之欠缺
-
-
四、儒教的本质
-
-
五、形而上学的摆脱与儒教的入世的本质
-
-
六、“礼”的中心概念
-
-
七、孝
-
-
八、经济思想与对专家的排斥
-
-
九、君子理想
-
-
十、经典作家的意义
-
-
十一、正统教义的历史发展
-
-
十二、早期儒教的激越
-
-
十三、儒教的和平主义性质
第三篇 道教
第七章 正统与异端(道教)
一、中国的教义与仪式
-
-
二、隐修思想与老子
-
-
三、道教与神秘主义
-
-
四、神秘主义的实际结果
-
-
五、正统与异端学派的对立
-
-
六、道教的长寿术
-
-
七、道教的僧侣统治
-
-
八、佛教在中国的一般地位
-
-
九、巫术理性的系统化
-
-
十、道教的伦理
-
-
十一、中国的正统与异端的伦理之传统主义性质
-
-
十二、中国的教派与异端迫害
-
-
十三、太平天国之乱
-
-
十四、发展的结果
-
第八章 结论:儒教与清教
-
-
译后记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