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学秘籍录·阵纪》· 技用篇

 武宗 2024-05-16 发布于北京

天下武功

 武术即功夫·时间加汗水

以武学打开世界·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 

学习武艺,首先要学拳法,然后再学棍法。只要拳法和棍法熟练了,那么刀枪等兵器的技术就会变得非常简单。因此,拳法和棍法是所有武术技艺的基础。像宋太祖的三十六势长拳、六步拳、猴拳、囮拳等,虽然名字不同,但都是为了制胜。还有温家的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翻、十二短等,这些都是更精妙的技艺。吕红的八下、绵张的短打、李半天和曹聋子的腿法、王鹰爪和唐养活的擒拿法、张伯敬的肘法、千跌张的摔跤技巧,还有其他像童炎甫、刘邦协、李良钦、林琰等高手,他们都有独特的技巧,被誉为无敌,但这些技艺都已经失传,我们无法探究其深奥之处了。

扒杈棍长一丈二尺,精通此棍的人能用它来对抗刀枪。只有东海边城和闽中的俞大猷的棍法,是相辅相成的,他们的棍法有不外传的秘诀。少林棍法都是采用夜叉棍法,所以有前、中、后三堂的区别。前堂棍法叫单手夜叉,中堂棍法叫阴手夜叉,类似刀法,后堂棍法则叫夹枪带棒,牛山的和尚掌握得很好。俗话说:“紫薇山的棍法是最好的,张家棍法排第二,青田棍法又次之。”赵太祖的腾蛇棒是最厉害的,贺屠钩杆、西山牛家棒都比不上它,而孙家棒则是从朱江等人的遗法中传承下来的。
大体上,练兵和学习技艺必须抛弃那些虚浮的动作,拿棍要稳,交锋时棍法最好从下往上打。当对方的棍攻来时,必须从上往下压。一攻一守都要迅速,让人分不清是阴手还是阳手。大小剪法灵活运用,正反门户中藏着奇妙变化。拔、剃、滚、杀、起、磕等动作,如果你能掌握其精髓,才能说你真正会用棍。
俞大猷在《剑经》中说:“等对方的旧力略过,新力还未发出时,要迅速出击。”这似乎是掌握武术的秘诀。棍法的精妙之处,在俞大猷的《剑经》中都有详尽的论述,学习者只要细心研究,权衡其优缺点,去掉那些花哨的动作,掌握其精髓,时间长了自然可以成为无敌的高手。
能够在二十步之外杀人的,是六合枪法,此外还有马家长枪、沙家竿子、李家短枪等名枪法。这些枪法长短都能兼用,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虚实策略,锐进时无法阻挡,速退时追之不及。而被天下人称为无敌的,只有杨氏的梨花枪。这种枪法行走时有防守,站立时也有防守,防守中还暗藏着攻杀的机会。枪锋应该短利而轻,以不超过两指宽为最佳。枪杆应该是腰硬,根部粗而末梢细。南方常用竹子做枪杆,非常方便;北方风大容易使枪杆裂开,必须用丝筋缠扎才行,否则用椆木代替会更好。学习枪法,首先要把进退身法、步法与大小门圈,圈串手法练熟。然后再学习六直八母、二十四势的招式进行厮杀练习,直到手法熟练,内心平静,心手与枪法融为一体,运用自如,变化莫测。但在战场上,需要灵活应变的腾挪之机,所以那些花哨的枪法不需要学习,学了也没用,这需要学习者自行巧妙运用。这些枪法传承中,只有山东的樊氏深得真传,可惜他已经老了。在比试枪法时,首先要看单枪,试探其手法身法,进退步法,圈串动作幅度不宜过大,一尺多就好。再在二十步外立一个木靶,高五尺,宽八寸,上面分为目、喉、心、腰、足五个孔,每个孔大约一寸大小,孔内悬挂一个圆木球。每个人持枪站在二十步外,听到鼓声紧急后,突然举枪,飞身向前戳去,如果能用枪尖戳中孔内的木球就算熟练,如果五个孔的木球都能戳中就算精通。如果是两人比试枪法,就离不开封、闭、捉、拿、守这五种方法。只有能守的人才能从容不迫,发现空隙就进攻,这才是用枪的关键。
筅这种兵器,使用起来颇为不便,好像不是一种犀利的武器。它所能依靠的,只是能够作为步兵的防御工具而已。但是,如果没有长枪和短兵的配合前进,那么筅就只能防御而无法杀敌。所以学习使用筅的人,必须是老成有力,筋骨强健的人,因为筅没有灵活的跳跃闪避之势,如果是精锐的轻装士兵,又不必使用这种笨重的兵器。筅的竹节必须紧密合适,旁枝必须坚固粗壮,筅刃必须长而锋利,可以用火来烘烤,使其或曲或直,枝叶茂盛,像刺像戟一样,再用桐油炙烤,敷上毒药。在检阅试练的时候,先让他们自己使用,观察他们的手法步法,六种招式都熟练后,再与长枪进行对战,如果长枪无法撼动他们,而他们又能保护自己的短兵,在进攻时能抵挡敌人的武器不被打中,那就算精通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