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贺承德 2024-05-16 发布于山东

“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这是陶行知先生在《每天四问》中的一个名句。他为教育中人敲响了警钟。

陶行知先生的最后一问是:“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读到此处,有的人不免要站出来说话,医治腰疼:“德智体美劳这五种教育,不是德育为先吗?我们怎么能够把体育放在首位?而把德育放在末尾呢?这不是本末倒置吗?”这般想法似乎有一定的道理,其实却站不稳脚跟。你想呀,体育站在C位,首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这有何不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放在第四问,不是说道德不重要,而是与才相比,它更重要。

身体开启强大的引擎,发动着学问和工作的战舰勇敢地往前冲。道德作为护卫舰,保其周全。

我见过的德与才的关系最好的论述是:“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有才,是毒品;无德无才,是废品。”你说,德和才哪一个更重要?

德有公德和私德之分,我们并非公私不分的人。于公于私,于情于理,我们都要用“德”来为我们的人格保驾护航。

私德侧重于维护个人利益,公德侧重于维护集体利益。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我们应该以牺牲个人利益为代价来保全集体利益。同样的道理,私德是为公德服务的,它服从于公德的任命和指挥。

常言道:“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人没有私德,他就不是一个文明的人。即使他拥有再大的才华,再高的才气,也不是我们欣赏的完整意义上的人,更不是我们欣赏的完美意义上的人。

公德之心丧失的人,他那私德的外衣通常也会被狼心狗肺撕得粉碎。讲究私德的人,通常肯为公德增砖添瓦。而不讲究私德的人,每每成为公德的破坏分子。可以说,一切不美好的行为都是私德不存造成的。因此公德固然重要,私德更为重要。

在今天的语文课上,我不急于讲解课文,而是给学生们出了一道人文题:“语文老师性格____,脾气____,但为人____,敢说____话。”我出这道题的目的是考察学生们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的掌握情况,让他们口下留德,心中有德。但是起初这道题几乎没有一个学生做全对的。前面两个空,一个学生说:“老师性格幽默,脾气温柔。”他自以为是,我却觉得他的答案错得离谱。这两个空,我是想让学生们说我的缺点。“把又糟又坏的词语,用在我的身上,揭示我的点!”在我的提示下,终于有学生说对了。其实我在出这道题的时候,心中是有参考答案的:“语文老师性格古怪,脾气暴躁。”一个“但”字,把贬义词推下了历史舞台,把褒义词推上了道德之巅:“但为人正直,敢说真话。”如果学生们刹不住闸,继续在后两个空格上使糙用坏,那就是他们的心术不正了。比如我出示的错误例子:“语文老师敢说“屎”话,敢说“屁”话!”我不想丢掉私德,更不想让我的学生丢掉公德。只要美德还在我们的手中,回眸再看那两个贬义词,却又都和后面那两个褒义词一样面目可爱。明贬实褒,铸就了一群天使尊师重教的美德。

建筑长城需要方砖和巨大的条石,建筑人格长城需要高尚的私德和伟大的公德。譬如,坚持错误毁灭的不仅是私德的进步,还有公德的修行。最美的药方莫过于改正错误,给私德一点进步的时间,给功德一些修行的空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