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瓶300元还热卖的「二酯油」,有什么神奇?

 每日聚焦 2024-05-16 发布于山东

最近两年,国内以善百年二酯油为主的二酯油品牌热销,受到广泛关注,很多消费者对二酯油缺乏了解,我们一起看一下二酯油有何神奇之处。

常注意体检报告上血脂指标一栏的朋友,应该对「甘油三酯」这个词不陌生。所谓「甘油三酯」,就是一个甘油分子上面连接3条脂肪酸组成的结构,这个结构形式是我们人类以及很多动物植物贮存脂肪能量的主要形式,我们平常吃的天然植物油、动物油里面,绝大部分都是甘油三酯的形式。

而甘油二酯,直观看就是名字比甘油三酯少了一个“酯”,结构上其实就是一个甘油分子连接2条脂肪酸,少了1条。天然油脂里面,也有含有一定比例的甘油二酯。日本开发甘油二酯的时间比较早,早在1999年,花王株式会社就开始批量生产一种含有约83%(质量分数)甘油二酯的食用油产品,被日本厚生劳动省批准为“特定健康用途食品”。随后在 2000 年,甘油二酯油通过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公认安全物质认证(无数食物都属于这类)。2005年,欧盟食品安全局也通过了甘油二酯油安全认证。

在我国,甘油二酯油于2008年获批新资源食品,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修订了甘油二酯油质量要求:明确其生产工艺以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等为原料,以脂肪酶制剂、水、甘油等为主要辅料,通过脂肪酶催化,经蒸馏分离、脱色、脱臭等工艺而制成,甘油二酯油中,甘油二酯含量应≥40%,食用量每天不超过30g,不可以用于婴幼儿食品。

甘油二酯无论在颜色、口感、加热后的变化方面都和甘油三酯是极其相似的,所以说替代甘油三酯作为食用油,也是挺好接受的。

为什么要吃「甘油二酯」?

那么为什么要特意生产「甘油二酯」呢,因为它在代谢方面和甘油三酯有所不同,因此健康效应也不同。甘油三酯(TAG)容易储存在皮下和肝脏等处脂肪组织,而甘油二酯(1,3-DAG)却不会储存,直接供能。

甘油三酯(TAG)和甘油二酯(1,3-DAG)被胰蛋白酶分解后产物不一样,因此后续代谢也不一样。

分解产物不一样跟脂肪酸连接位置不一样有关,甘油三酯是甘油上的3个位置都连接了脂肪酸,我们把这3个位置编号成①、②、③

当甘油三酯到达小肠,会在胰脂肪酶作用下被拆掉外侧①、③位置的脂肪酸,剩下中间②位置的脂肪酸还连接在甘油上,这个东西叫2-MAG,它会被我们体内的两种酶(DGAT、MGAT)识别,快速重新合成为甘油三酯乳糜微粒,大部分用于储存,小部分用于供能。

受推崇的1,3-甘油二酯(1,3-DAG),是①、③两个位置连接了脂肪酸(1,3-DAG),而②位置空着的情况。

1,3-甘油二酯到了小肠,被拆掉靠外的其中一个脂肪酸后,剩下的是1-MAG。这个东西无法被酶识别,无法重新合成甘油三酯乳糜微粒用于储存,而分解出游离脂肪酸,送到肝脏进行β-氧化后直接供能。

「甘油二酯」的好处

理论上讲,由于代谢途径的不同,如果用甘油二酯(1,3-DAG)去代替甘油三酯,可以减少脂肪储存,从而有助于预防肥胖以及肥胖相关的胰岛素抵抗。

此外,甘油二酯被发现实际上会提高脂肪酸氧化相关酶的活性,而抑制脂肪合成相关酶的活性,也就是把脂肪代谢平衡朝着分解>合成的方向推进。

前面说的是理论上的情况,那研究中,受试者实际吃甘油二酯会有多大效果呢?接下来就介绍一下临床试验的结果。

对7项人类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共涉及298名受试者,还是很少的)的荟萃分析显示,对于那些本身血清甘油三酯水平较高的人,尤其是,2型糖尿病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人,用包含甘油二酯的食用油替换脂肪酸构成相同的甘油三酯食用油,可以显著降低空腹血清甘油三酯水平 [4]。另一项荟萃分析发现,吃甘油二酯食用油的人在餐后2小时、4小时和6小时血清甘油三酯浓度显著较低,并与日剂量呈正相关。

具体来说,一项在日本进行的试验中,用含有83%甘油二酯(质量分数)的油脂替代了糖尿病合并高血脂受试者的日常食用油,持续3个月,每天总摄入甘油二酯大概10g,结果让受试者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下降了39.4%,从2.51 mmol/L降至1.52mmol/L,血清糖化血红蛋白A(1c)浓度也下降了9.7% [6-7]。

不过,效果因初始的血清甘油三酯不同而不同,对于健康的受试者,就看不到明显效果。

对5项随机对照人类试验(共涉及200名受试者)的荟萃分析显示,甘油二酯代替甘油三酯做食用油显著降低了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清胰岛素增量,也让空腹血清葡萄糖浓度有所下降,但是,在健康人身上看不到这种效果。

这些试验中,大概每天要达到10g的甘油二酯总摄入量,持续3-6个月。

在BMI正常的健康人群中,甘油二酯油虽没有减重效果,但相比于甘油三酯,有助预防长胖[11-12]。比如食用4个月的甘油二酯油有效抑制了健康男性体重增加和局部脂肪沉积。

而对于超重或肥胖人群,采取低能量减肥饮食时,用甘油二酯油相比于甘油三酯油体重和体脂下降更多,这点在超重儿童身上同样适用[13-14]。

对于糖尿病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甘油二酯油让受试者腹部脂肪减少,血脂状况得到改善 [17]。

当甘油二酯和α-亚麻酸协同使用时,效果拔群。α-亚麻酸组成的甘油二酯(ALA-DAG),每天只要2.5g吃14天,就发现体脂率明显降低,且体内脂肪代谢明显增强,有助促进餐后脂肪分解 [20-22]。

可能降低食物吸油量一个有趣的实验是分别用40%与80%甘油二酯含量的大豆油基甘油二酯油来炸油条,看看跟普通的大豆油和橄榄油炸有什么区别。 

结果发现炸好的油条中的含油量方面,180℃的油温下,用普通大豆油炸是20.38%,用40%甘油二酯油炸是19.23%,用80%甘油二酯油炸是17.81%,也就是说吸油量下降了一点[23]。

另外在酥脆程度和感官评价方面,甘油二酯油炸的油条和传统的没什么区别。

对于糖尿病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人群,甘油二酯可以有效改善血清甘油三酯、胰岛素、空腹血糖指标,但是对于一般健康人,效果不明显。

我们知道脂肪酸分为饱和和不饱和的,饱和脂肪酸过多对心血管健康不利,这点也要考虑。比如你看到棕榈油天然就甘油二酯含量高,那是不是吃它就更健康呢?不是,因为棕榈油饱和脂肪酸含量太高,而且天然存在甘油二酯也达不到上述实验中起作用的量。

各国研究者已通过大量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来评估甘油二酯的食用安全性,包括遗传毒性、致畸性、重复给药毒性和致癌性等,尚未确定显著不良反应,目前来看,甘油二酯油在日常食用量范围内还是比较安全的。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估为一般公认安全(GRAS)物质。总之,从目前研究来看,对于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人群,有条件的话,确实也可以考虑把日常食用油替换成1,3-甘油二酯食用油,但是要注意坚持3-6个月以上才能起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