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老色衰的头牌乐伎,很会氛围感拿捏,让江州司马湿了青衫

 唐诗宋词古诗词 2024-05-16 发布于江苏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寒江孤影,江湖故人,琵琶声诉。

一位落魄潦倒的京城官员,一个年老色衰的头牌乐伎,一句“相逢何必曾相识”,不是官员对乐伎的同情和怜悯,而是在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庙堂的尔虞我诈,江湖的刀光剑影,爱情的风花雪月,人生的悲欢离合,世事跟他和她都开了一个无比诛心的玩笑。

有人说,相遇是灵魂与灵魂之间的相认。

你遇见的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灵魂碎片,他们身上都有你的影子,都能照见出你的一部分,一点一点拼凑出你真实的样子。

我遇见你,其实是为了遇见自己。

当琵琶声渐渐消散在江风中时,你路过我,我路过你,然后我们各自向前,各自修行。

忽闻琵琶声,暗问弹者谁

在秋夜的长江之畔,白居易送别一位即将远行的朋友。冷冽的江风卷过,枫叶与芦花瑟瑟作响,如同离别的哀歌。

下马登船,设宴饯别,然而酒香之中却少了那悠扬的乐声,使人心生怅然。

江水之上,忽闻琵琶声起,竟是当年曾在长安听过的名曲。白居易沉醉其中,忘却了归途,连身边的客人也忘记了起身。

他心中疑惑,这荒僻江州,这美妙的乐声究竟来自何方佳人?

循声寻找,只见一位女子怀抱琵琶,半遮面庞,缓缓走出。

她轻轻地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那旋律便如泣如诉。手指在琴弦上跳跃,仿佛是在用琴声诉说着无尽的往事。

她低头不语,那轻轻拢弦、慢慢捻弦的动作,也撩动了每个人的心房,琵琶语心事,平仄皆命运。

长安城那两首红极一时的《霓裳羽衣曲》和《六幺》,惊现此间,熟悉的音律瞬间将白居易带回那些青葱岁月……

那年,贞元三年,十六岁的白居易像一只怀揣梦想的青鸟,从江南的烟雨蒙蒙中振翅飞至繁华的京都长安。

他手中紧握着那一叠沉甸甸的诗稿,心怀敬畏地踏进了名士顾况的府邸。

顾况,那位在长安城里文名远扬的大家,看到他和他的诗稿,眼中闪过一丝戏谑。

特别是,当他瞥见诗稿上“白居易”三字,便打趣道:“哎呀,长安的米价可是贵得吓人,你这小伙子想在这里定居,可是不易啊!”

白居易没有被他的轻蔑吓住,翻开诗稿,请这位大家品读。当他读到那首《赋得古原草送别》时,眼神立刻变得凝重而热烈。

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时候,他连连点头,赞叹道:“好诗!好诗!文采飞扬,如此出众,像你这样有才的人住在长安又有何难!”

有才如此,居亦易也!

从此以后,顾况逢人便夸赞他的诗才,“白居易”这个名字也如同春风中的草儿,迅速在长安城里传开了。

那句由他而生的“长安米贵,居大不易”的典故,时至今日,还不时被人提起。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琵琶声将他拉回现实。突然间,琴声变得凝涩起来,“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种无声胜有声的境界,让人感受到她内心的痛苦与挣扎。最终,她用力拨弦,四弦一声如裂帛般震撼人心。

东船西舫的人们都被这琴声所吸引,江心之中映着皎洁的月光,与这哀怨动人的琴声相互辉映,她的满腹心事,随着弦音逐渐停歇。

所有的意犹未尽,让白居易和琵琶女的目光同时望向那轮明月。他们观的是月吗?是回不去的长安城和逝去的青春年华。

长安城是家,那里有他们“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意气风发,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离愁别绪,有“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豪情壮志,他们在这里哭过、笑过、闹过、辉煌过、失意过。

可那一切犹如镜花水月,早已遥不可及……

忽梦少年事,妆泪红阑干

曲罢,只见琵琶女轻叹一声,缓缓将拨片插入琴弦,整理着衣裳,神情庄重而沉静。

她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些许沧桑:“我曾是京城中名噪一时的琵琶女,家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那时的她,十三岁便学会了弹奏琵琶,技艺超群,是长安城国家乐团的琵琶首席。每当她弹奏完毕,都令京城的曲艺大家叹服。每一次妆后的登台亮相,她的美艳都会令同行歌伎们心生嫉妒。

那时的她,风光一时无两,京都的豪富子弟们纷纷献上彩礼,只为一睹芳容。

那时的白居易又何尝不是如此。他在长安日夜苦读,参加科举考试,加上顾况的大力举荐。贞元十六年,录取了十七人,他以第四名的成绩登进士第。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第二年,他和元稹一起当上秘书省校书郎,负责校勘宫中所藏典籍等事。

中进士后,白居易又接连参加了几次考试,三登科第后,当上了周至县县令。

在周至当县令三年,白居易和当地一批文人雅士成为好朋友。有一次和朋友在马嵬坡聚会,他以杨贵妃为主题,写了一首《长恨歌》。

他的《长恨歌》传遍京城和大江南北,上至皇亲贵族,下至天下学子歌妓,大家无不争相传诵。

连宪宗皇帝都被惊动:“朕观白诗,有种扣人心弦的力量,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都喜欢,朕也不例外。”

宪宗皇帝将他召回长安,破格提拔为翰林学士。当时的翰林院是宰相摇篮,他的五位同事后来都官至宰相。第二年白居易就被拜授左拾遗。

翰林学士和左拾遗都是皇帝身边近臣。那时的他三十六岁,可谓青云直上,一步登天。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万众追捧,纸醉金迷的日子中,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消磨殆尽。

琵琶女的眼泪将他又从回忆中拉回,她的兄弟从军,姊妹离世,家道日渐衰败。从此“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年老色衰的她被乐团放逐,门前车马稀少,光顾者寥寥无几。最终,她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在丈夫的商业版图中,她是一个只配看守空船的女人。深夜梦回,她常常梦见自己年少时作乐狂欢的场景,醒来时已是泪流满面,粉妆尽湿。

琵琶女的自述,让在座的人都感慨不已。回忆年少的时光,谁不是“初见少年拉满弓,不惧岁月不惧峰。”可最终东风吹醒英雄梦,生活磨平少年心。

其实,你我皆是流浪者,只是颠沛流离的路不一样啊!生活一地鸡毛、事业道路坎坷、家庭濒临破碎、身体每况愈下。想逃离每天要面对的鸡零狗碎的生活,可每天却都得努力得活着。

也许和琵琶女一样,每晚照很久的镜子,一晃眼发现自己芳华不在,青春就悄无声息的结束。焦虑、迷茫,不知是生活把自己过得一塌糊涂,还是自己把生活过得一塌糊涂,理想和生活差了十万八千里,马不停蹄,却又无能为力。

春风若有怜香意,可否许我再少年。

重闻皆掩泣,司马青衫湿

白居易听琵琶声中的哀怨,已是摇头叹息,而琵琶女的诉说更是让他心中涌起无尽的悲戚。

他们二人,仿佛是飘零在天涯的落叶,同命相连,今日偶然相逢,又何必去追问是否曾经相识呢?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自从去年他被贬离开繁华的长安,来到这浔阳江畔,便常常卧病在床,孤独无助。这里荒凉偏僻,音乐之声难以听闻,一年到头,只有寂静和孤独陪伴着他。

他的委屈更是无人诉说,宰相武元衡惨遭刺客毒手,不幸遇害。尽管许多人私下里都知道这是藩镇头领暗中策划的阴谋,但面对他们强大的势力,大家都选择了沉默,希望将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可正直不啊的白居易实在不忍,宰相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去,身为东宫赞善大夫,并没有上书身份的他,却毅然决然地向皇帝上书,强烈要求严惩凶手,想为武元衡讨回公道。

可是,他的举动却引来了仇敌的猛烈攻击。他们抓住他越职言事这一点,大做文章,指责他藐视朝廷规矩,无视法度。导致皇上对他不再信任和器重,由此被贬到了偏远的江州担任司马。

住在湓江低洼潮湿的地方,周围是黄芦和苦竹的丛生。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只有杜鹃和猿猴的悲鸣,它们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怨和痛苦。

他像换了一个人,从此“换尽旧心肠”,从所谓的“兼济天下”到只愿“独善其身”。

须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哪晓岁月蹉跎过,依旧名利两无收。

朝堂上的白居易,教坊中的琵琶女,都经历过长安的繁华大梦,又在偏僻荒凉的此地相遇。

和江州本地人不同,他可是见过“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叹过“双阙龙相对,千官雁一行”,赞过“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的居易大人。

只有他,才能听懂琵琶女在弹奏什么?也只有他,才知她的琴艺有多么高超。

只有她,才能读懂他在感伤什么?也只有她,才明白他为何夜夜独自取酒,自斟自饮。

身份如此悬殊,心境却如此相同:像我这样优秀的人,本该灿烂的过一生,为何几十年到头来,还在人海中浮沉。

她哭了,他亦流泪,为她也为自己。曾经的锦绣前程,可能就此远去,诗文报国的梦想就此破碎,而民生日益艰难的大唐又该何去何从。

现在的自己身在江州,报国无门,噤若寒蝉。那个耿直激切,勇于言事的他,已经死了。

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言。

“请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吧,这首新诗《琵琶行》是我专为你而作。”琵琶女听闻司马此言,风吹花落泪如雨。

那夜江畔,琵琶声声,落千古失落者之泪。

江州司马青衫湿……

作者:慕玺,本名栗莎,中国电力作家协会成员,从事新闻写作多年。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时间披露真相,文字最抚人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