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烟火巷

 冬歌文苑 2024-05-17 发布于北京

烟火巷

我上班的地方,有一条深深的巷子,叫“新兴中巷”,而我却只愿意叫“烟火巷”。

它,的确是一条烟火巷。

首先,它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它一头连接进入县城的公路,公路上车流涌动,人流也涌动。另一头连接巷内三大学校:新兴幼儿园、新兴小学和新兴初中。因此,这个巷子里的房子可谓是学区房,不论是小区的楼房,还是居民的平房,都是很抢手的。在这里,住着许许多多户人家,大到一套房的一家四口,小到一间租房里的一家几口。一日三餐,三餐四季,烟火气浓得像化不开的糖浆。到了饭点街上全是烟火之气:香喷喷的米饭,让人忍不住深深吸一口气,脑海中是粒粒白如积雪的米粒整齐地排列在精致的碗中,碗的上方还隐约可见缕缕白色的热气;直入鼻孔,抵达咽喉的绝对是我们甘谷的辣椒,香而不辣,辣而不辛,色如翡翠,色味双美;裹挟在风中的香油味、芥茉味,令人垂涎欲滴,眼前立马闪过凉皮、凉粉和呱呱的堂堂仪表。只要闻到烟火香气的人,定会加快步伐,或加快车速,去制做属于自己的,既能满足嗅觉,又能抚慰味蕾的香气。

当然,烟火巷的香气,更多的还是摊贩带来的。

早晨,从巷口一字排开,各种早餐此起彼伏。像知了一般"吱"的一声溜开的是炸油饼的声音,锅内热油金黄,冒着乐不可支的泡泡,“吱”的一声传来,余音袅袅,没过几分钟,一个加厚款“0”形油饼出锅了,用两根筷子娴熟地夹在锅旁的铁丝杆上站定、沥油、散热,像精心打扮的秀女一样等待客人的垂青。

最考验技术的是煎饼果子,一勺面糊随意倒在圆形的灶台上,手持刮板潇洒地画几个同心圆,单手磕一个鸡蛋,继续画圆,接着撒上些黑芝麻和切碎的小葱,然后翻身,再抹上酱,放上配菜与佐料,用铲子从四周叠起,最后从中间“腰斩”,装入袋中。如此琐碎而浩大的工程,一气呵成,行云流水,前后不过3一4分钟,真的是大饱口福之前先大饱眼福啊!

最常见的是菜夹饼,菜都是早准备好的,分类放在不同的盆中 ,饼是烤好的大饼。从顶部轻轻一扯,饼就成了只有底部相连的一只囊,将喜欢吃的菜放入"囊"中,装袋、拎走。

除了吃的,还有喝的。金黄而浓稠的小米粥,配料丰富的黑米粥,肤如凝脂的豆浆,都是很养胃的。

中午,各种水果和蔬菜又开始粉墨登场。

水果主要来自皮卡车,车厢后门打开,不同时令的水果就正式亮相了:西瓜、哈密瓜、白兰瓜、芒果、火龙果、草莓、菠萝、苹果.....应有尽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搞不到的。售卖时,摊贩们也不着急,边用小型喇叭播放吆喝声,边悠闲地坐在小凳子玩手机,等到顾客上前查看时,才精神抖擞地站起身来招呼。估计又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那一套,经久不衰。

蔬菜来自附近的果农。与卖水果的大阵势相比,明显逊色多了。有人力架子车拉的,有小型三农车拉的,更多的是担子担的,主要是老人和妇女。蔬菜的种类也是依时令而变。春天,主要有香椿、苦苣、韭菜、葱、西葫芦;夏天,则是油麦菜、生菜、桐蒿、空心菜、西红柿、黄瓜;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菜的种类最多,主角是辣椒、茄子、豆角;冬天则是白菜和南瓜的舞台。菜农卖菜还是沿袭了老传统,小声吆喝,只要有人从眼前经过,就立刻询问,热情而怯懦,精明而笨拙,让很多人想起田间劳作的父母,实在不忍心扬长而去。

傍晚时分,水果摊和蔬菜摊还未退场,又新添了几样:汉堡、烧烤、奶茶、冰淇淋,专等放了学的孩子们。它们以自己独特的口味、光鲜的外表、主人招摇的吆喝,吸引了不少顾客,以致巷道交通堵塞,热闹非凡。自行车、电动车、小轿车,车车拥挤;鸣笛声、叫卖声、催促声,声声不息。

烟巷的烟火气难得只在于吃喝吗?当然不是,还有对美的追求。有时,会有一两车盆花开来。他们把一部分花摆在人行道上,一部分还在面包车厢内。最常见的有绿萝、多肉、仙人球等易于养活的盆花。最受人青睐的主要是名字高大上的花卉,诸如:红鸿运当头、一帆风顺、八方来财、摇钱树、金钱榕、幸福树。还有一些是不仅有观赏价值,还可以净化空气,防辐射之类的花卉,诸如:文竹、散尾葵、竹柏、天堂鸟、翠叶茱萸等。

有人说,世间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现在看来还要加上一条,美也是,那象征美的盆花又怎能不出现在烟火巷呢?有吃有喝有美的地方,是不是烟火气很浓?那如此烟火味十足的地方,是不是应该叫“烟火巷”呢?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牛红霞,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人,文学爱好者。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