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左岸

 十丈红尘客 2024-05-17 发布于广东

每条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有会左岸和右岸,如果抽象一下的话,任何两个不同的世界之间也都会有一条河,在社会学中称之为隔阂,是不可能不存在的存在。

隔河或者隔阂,可不简单。

在看似一个整体的组织机构内部,里面有也有很多很多细小的河流,或者大河,将其分成了无数的左岸和右岸。里面的人不是在左岸,就是在右岸,如果河流(隔阂)存在,就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两岸,就如同一个人不可能同时在两个部门。这些还是物理可见的现象。

法国有一个左岸咖啡,中国有一本书叫额尔古纳河右岸,所以,今天聊的“左岸”的启发源头可能是从这些称呼中得来。

左岸或右岸比“正反、阴阳、对错、是非、黑白、东西、南北”更中性、更形象些。其指向的内涵抽象的说就是立场导致的“偏见”——偏于一隅之所见。所以,立于左岸的偏见是几乎存在的全部现实和事实。就如同我们同样的可以找到儒释道学说中也存在的偏颇之处。

如果我们坚定的认为自己处于左岸,好处就是你会接受有人是在右岸,实现左右通气,中间需要摆渡。也有一本书叫摆渡人,我已经忘记里面的大部分内容了。而且,特别的,佛家核心的思绪里面就有“渡人”的使命,其形象的描述就是“到彼岸(波罗蜜)”。

因为在左岸,也带来不好的地方,前面提到的偏见是一例,还有可能错误的认为是站在了河流的两岸,出现狭隘和盲目。我们也知道,世上的河流无其数,可能是在这条河的右岸,却在那条河的左岸。往往如此,就把人搞迷糊了。如果能看到对岸,也还好,就有了所谓悟性或空性;若一辈子看不到有对岸,就成了愚钝或贪痴。

左岸不仅是立场,更是视角理念和认知,它决定了我们看到的世界的大小和体验的世界的大小。如果有可能,谁都希望到对岸去看一看,才算过河人。

我举一个例子来思考:项目合作合作项目,把词的左右顺序修改一下,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不是有很大的不同??

刘禹锡写出来的经典:“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里面也有左右的不同,体验的不同。也许这首诗是表达禅意的也说不定,虽然现代普遍解释为爱情而写的诗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