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江龙⑭ | 下北祖社龙船会:居民城区化却保留最传统龙船习俗

 朱觉超 2024-05-17 发布于广东

undefined

 

初夏的下北祖社喧闹欢腾。这里靠近九江镇中心城区,自改革开方后,祖社城区化进程明显,但走在祖社直街,依然会发现这里往日水乡的影子。这里的村民和城区人的生活日常无异,开着店、做着生意、搞着出租屋.....但和九江其它水区一样,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对于龙船,这里的人们有着最大的情感。

鸟瞰祖社

“祖社的龙船牌写着大正沙口祖社,以往祖社属于沙口,大正沙口祖社老龙建于光绪五年。”广东省传统龙舟非遗传承人朱石明同时也是下北祖社龙船会的龙船“头”(牵头人),说起祖社龙船的历史,他如数家珍,记得特别清楚。“1952、1957、1962、1965年均扒过龙船,那时是龙船会自发组织的,很热闹,龙船一直扒上沙口比赛,冠军的奖品是1/4只烧猪。”儿时受着龙船会组织龙船比赛的影响,自那以后,朱石明和龙舟结下了不解之缘。

大正沙口祖社龙船会历史悠久,据考究,祖社龙船是下东“周将军”最早的七个契友之一。

朱石明介绍,祖社由龙桥、龙驹、吴涌三个社组成,祖社龙船会前身是大正沙口祖社龙船会,归属是当时的大正村。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口越来越多。1991年,整个社会经济环境好起来,人丁也兴旺起来,当时长兴和祖社一共有户籍居民1200多人,大家对扒龙船均有无比的热情,但是共用一只龙船显得位置不够,经商量后,大正沙口祖社新整一只龙船,而由祖社分支的长兴社也整多一只龙船。“后来在2014年的时候,长兴经济社再整多一只长龙,往后铁溪、东岸等地再整龙船,现时大正村龙船会衍生出去的龙船会有6个,一共有10只龙船,好生兴旺。”朱石明说道,这不是分家,龙船的历史传统是这样,从某种意义上说明这个地方人丁兴旺、家业兴旺。

1991年祖社扒龙船

“1991年整新龙船以来,基本上每年都扒。”朱石明介绍,祖社虽然逐渐城区化,但是扒龙船这个传统一直没有停止。现时,每年龙船会几个负责人商议后,在经济社显眼的地方贴上红纸,通知起龙船的时间、集资的金额,很快社员们就会积极响应参与。“这样就保障了基本经费,而且从龙船会走出的社员,经济条件好的,通常会凑多点,我们未用过经济社一分钱。”朱石明自豪地说道,龙船会以这样的方式组织扒龙船,既传承了传统,也提高了社员的参与热情。

朱石明对龙舟有着无比的热情

此外,下北祖社龙船会依然保存着龙船会取龙船饭的传统。朱石明介绍,他小时候每逢扒龙船,最渴望就是吃到大人们往家里端回的龙船饭。“九江人取龙船饭是为了讨意头,龙船饭实际就是两颗榄角,取的人通常会给个红包。现在龙船会会准备榄角、烧肉等,欢迎四方朋友来取。他们取了龙船饭,也会给回100元、200元红包龙船会。”朱石明介绍,现在龙船饭虽然不是值钱、稀缺的物品,但是社员、新市民等外来人员也乐意接受这种行为,喜欢这样的氛围,他们认为小朋友吃过取回家的龙船饭,会更加聪明健康。

祖社龙船参加龙船出海活动

由于地处城区,近年,在祖社租屋居住、做生意等的外来人越来越多,每逢扒龙船,龙船会也会积极邀请他们参与其中。“扒龙船、食龙船饭、取龙船饭图一个热闹、高兴,有他们的加入,也彰显祖社这个地方人杰地灵。”、“扒完龙船有钱剩余的,我们就请村里的老人们吃饭,大家都非常支持这种做法。”这些年,祖社环境变好、村民与商户和睦相处,社会治理体系善治和谐,村民尊老爱幼,其乐融融。

“见到龙船牌就知道是自己人,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各种龙船传统活动。”朱石明说道,龙船传承数百年长盛不衰,关键是有后来人加入,因此他希望更多的祖社年轻人传承发扬本土龙船文化,以龙为媒,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村社治理格局。

文/南海融媒记者 冯广胜

视频/南海融媒记者 冯广胜 朱明菲 霍勇文

图/南海融媒记者 冯广胜 霍勇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