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苏麻离青来看元青花:极有可能掉进坑里!!

 RK588 2024-05-17 发布于美国

谈元青花必谈至正型,谈至正型必谈苏勃泥青(苏泥勃青,苏麻离青)。
收藏圈里对元青花的认知,多来自一瓜半枣的零星鉴定知识,好似古代寓言盲人摸象的故事。
摸到鼻子的说元青花是圆筒形的,摸到身子的说元青花是一堵墙,摸到象牙的说元青花是又弯又尖。

图片

今天上的这些瓷器,来源可靠,多是各地博物馆考古出土之物和早期征集之物。
征集的年代早于元青花瓷器成名的年代,征集的价格一般都是几十块人民币,所以,不存在很多藏友说的征集品不真之可能性。
发这些瓷器的目的,是想通过这些馆藏元青花文物,告诉广大藏友:
元青花瓷器很多,很大一部分都不是精品,都不是进口的苏麻离青或者苏勃泥青烧制的东西。
一概以苏麻离青或者苏勃泥青的眼镜来看元青花,极有可能掉进坑里。

图片

图片

元青花牡丹纹塔式盖瓶,1975年黄梅县西池窑厂元代墓葬出土

图片

国产青料元青花 连座双耳香炉

要搞清楚元青花文物鉴定,灰可器不可不知,柴窑不可不知。
有句俗话说,“若要赶,做渣胎碗”(灰可器俗称渣胎碗)。
所谓灰可器,又称饭器,是景德镇瓷业的专业术语。
在清代乾隆年间,灰可器产量,占景德镇日用瓷的五分之二,月产量近100万筒。
解放后,由于生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产品质量花色品种的要求越来越高,购买高档细瓷的越来越多,又随着烧炼的不断更新改造,到50年代,槎窑已乎绝迹,灰可器也逐渐消失了。
大家知道古代景德镇瓷器是柴窑烧制的,柴窑又分龙窑,短龙窑,馒头窑,葫芦窑,镇窑。
时代不同,窑炉结构不同,但共同特点是,柴窑窑内不同窑位温度不同,烧成气氛不一样。

图片

图片

元青花玉壶春瓶,甘肃省博物馆馆藏

由于青花瓷需要高温才能出青,也就是说需要1250度以上的温度,才能烧出青花的蓝色(这点不分什么青料):
温度一低,颜色就发黑,
温度过高,颜色就烧飞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高安博物馆藏——元代窖藏青花瓷器 

图片

图片

图片

元青花“岁寒三友·月“一束莲纹高足杯,高安博物馆藏
所以,由于柴窑烧制很难达到1300度以上高温,而器物越大,需要烧熟的时间越长,青花瓷需要出青,则需要最好的窑位。
烧制时,窑内必须放满瓷器,否则窑内一是成本太高,再者气氛很难掌握,所以大量的粗货被生产出来填满低温窑位,用的也是下脚料(胎,釉,彩都是)。
这就是所谓的灰可器,这种器物当时大量烧制,价格不高,用于民间。

图片

元代 云南玉溪窑 青花牡丹纹大罐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曾经对元青花、永乐宣德青花还有各时代青花残片进行过光谱分析和成分检测。
结果表明:
元青花和永宣青花都是高铁低锰型原矿。
其中湖田窑址出土的残片,氧化钴含量10%,氧化铁含量41%,氧化锰含量0.7%,含金素坤。
而国产青料,氧化铁含量在2.64-6.96%之间,氧化锰含量在16.84-30.12%之间,氧化钴含量低在1.26-4.45之间。
明晚期之后,采用拣选,煅烧的方法后,氧化铁含量在1.51-6.58%,氧化锰含量在22.53-47.96%之间,氧化钴含量在6.02-6.79之间(主要是珠明料和浙料)
以上数据极为关键,我们惊奇的发现,原来苏麻离青和国产料完全不是一回事。
1、进口钴料,即苏麻离青,
苏麻离青本质上是一种富含氧化钴的铁矿石,含氧化锰微量。
元代进口钴料的成分是低锰、高铁,含硫和砷,无铜和镍,和唐宋青花、明青花的青料成分都有区别。
由于氧化钴含量极高,所以发色靛蓝,又由于氧化铁成分高于氧化钴4-5倍,所以在釉面上形成了大量的磁铁矿和赤铁矿晶体。
也就是三氧化二铁和四氧化三铁晶体成分,故有明显的黑色锡光。
这种光泽是磁铁矿为主的晶体闪光和氧化钴深蓝色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所绘青花纹饰呈色浓艳深沉,并带有紫褐色或黑褐色较光润的斑点,有的黑褐色斑点显现出“锡光”。

图片

图片

图片

元代景德镇窑青花局部图

图片

图片

元代景德镇窑青花近观所见凹凸感
2、国产青料元青花所使用国产青料,本质上都是含有部分氧化钴,氧化铁的锰矿石。
与同时的进口料差别很大,所描绘的青花纹饰呈色蓝灰或蓝黑,见浓淡色阶。
青料积聚处有蓝褐色或黄褐色斑点,黑褐色的斑点较少。
如含锰过高时青花纹饰呈色为蓝中微微泛红,釉面下凹并哑光。
而锰含量十几倍于钴含量,再加上钴含量本来就仅有1.24-4.45之间,
所以锰的发色盖住了钴的发色,综合起来就是蓝灰为主(平等青,石子青的颜色)。
而后期煅烧过后的浙料和珠明料,氧化钴成分提升到了6%,氧化锰同时也提升到了1.5倍于原矿的水平,此时氧化钴的着色能力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再加上锰的成分提高,紫色也出现在青花发色里。

所以,好的浙料和珠明料发色亮蓝,蓝中带紫。
铁成分低,不再出现铁锈斑或者锡光。
无论是国产料或进口料,用放大镜观察,给人一种清澈深沉之感。
细看青花呈色,它是“活”的,在浓艳之处有鲜活的“流动状”。

图片

元青花折枝花玉壶春瓶,广东省博物馆藏

图片

元代青花花卉纹匜  1977年安庆市元代窖藏出土

图片

元 青花梅花纹高足斗笠碗

图片

图片

图片

青花八卦纹筒形香炉 元 高9.5cm,口径15.3cm,底径12.5cm 

图片

元代青花梅花纹三足炉,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图片

图片

元青花缠枝菊纹杯,高安博物馆藏

图片

元青花带座缠枝菊蒜头瓶

图片

元青花花卉纹小罐

图片

元代 云南玉溪窑 青花花卉纹投壶

图片

元代 云南玉溪窑 青花缠枝莲纹盖罐

图片

元代 云南玉溪窑 青花缠枝花卉三足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元 青花云肩云龙纹双兽耳罐,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

看看这件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的元青花龙纹大罐,完全颠覆了传统至正型元青花瓷的鉴定要点:
第一,它是双勾填色的淡描青花。一般认为这种方法最早也就是明宣德,真正受到推广应该是清三代的事情。
第二,它发色浅灰蓝,不是苏勃泥青那种蓝中带黑,蓝中带紫的艳色,和国产石子青发色极为接近,也没有进口苏青那种典型特征,十有八九是国产料彩绘的。这和元青花鉴定中的元代全部采用进口料又冲突了。
第三,它采用了分水渲染的国画技法。这种技法以前认为最早是明末才出现的。元青花和永宣青花都是一笔涂抹的。
但这件瓷器,看底部,和所有至正型元青花一样,光洁细致,是典型的麻仓土作品。当时采用国产青料的原因,是因为淡描青花瓷器特殊的效果,需要这种国产料来避免晕散,落渣,蓝艳这些不符合淡描青花审美特点的特征。
说明当时的工匠一件能熟练掌握国产料和进口料的区别使用。

图片

图片

元青花淡描云龙纹花口盘,江西省景德镇陶瓷考古所藏 1980年江西省景德镇市落马桥元代窑址出土 高4.8、口径27.6、底径20.4厘米

玩收藏,要搞清楚瓷器生产工艺和历朝历代的不同。
打个比方,一件各方面都无懈可击的疑似真品,为什么被否定,就是穿越了。
电视剧里唐代的宫廷出现了宋代的瓷器,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
至于为什么假,他是否愿意实话实话告诉你,那就不是笔者所能知道的了。
(学瓷器鉴定都是学问,最好拜师而不是偷师,拿着件东西到处问人,行内人是没有谁会跟你说实话的)
元青花在当时仅仅是一种商品瓷,现在民间也有不少元青花瓷器,普品更多。
不过呢,如果能拥有一件元青花精品也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

欢迎家人们转发出去支持我们,让更多人受益!

收藏研究所:专注于探索古物,致力于将古代艺术与当代生活美学的融合与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